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選項是:
(A)李大仁做事一向腳踏實地,不會文過拭非,將來應有令人拭目以待的成就
(B)自從工業革命以後,許多傳統的手工藝漸趨勢微,加速產業轉型勢在必行
(C)眼見對手步步進逼,太宇不甘示弱地予以反擊,昭示堅持奮戰到底的決心
(D)眾多親友的見證下,非凡與敏敏含情脈脈相視,立下視死不渝的愛情宣言
105指考國文
105指考國文考科-02
閱讀下文,選出依序最適合填入□內的選項:
甲、讓我帶一筐星子回家/□一壺斑斕的夜送你/請在無星的時節/注入你寂寞的杯裡(黃用〈靜夜〉)
乙、醒來。窗外護欄上/模糊的站名正逐一倒退/還來不及從深陷中坐起/列車已節節□入黑夜的咽喉(溫奇〈夜過花東縱谷〉)
丙、永不疲倦的海浪/以□著鹽味的濤聲/提早把我們喚醒/三百六十五個黑夜累積在後面/要一次翻身,慢慢翻轉(詹澈〈等待千禧曙光〉)
(A)灑/噬/抹
(B)灑/舐/滲
(C)釀/舐/抹
(D)釀/噬/滲
105指考國文考科-03
下列是《西遊記》中的一段文字,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真個光陰迅速,甲、老君的火候俱全,乙、只聽得爐頭聲響,丙、猛睜睛看見光明,丁、忽一日,開爐取丹,戊、不覺七七四十九日,己、那大聖雙手侮著眼,正自揉搓流涕,他就忍不住,將身一縱,跳出丹爐。
(A)丁戊丙甲乙己
(B)丁己丙乙甲戊
(C)戊甲丁己乙丙
(D)戊乙丙己丁甲
105指考國文考科-05
盧摯〈沈醉東風〉:「恰離了綠水青山那搭,早來到竹籬茅舍人家」,就事件發生先後而言,「來到竹籬茅舍」實際上晚於「離了綠水青山」,卻加上「早」字把時間刻意提前,使文意靈動有味。下列文句,「早」字具有相同作用的選項是: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B)午夢任隨鳩喚覺,早朝又聽鹿催班
(C)回羨耕夫閒勝我,早收雞犬閉柴扉
(D)定有奸謀陰禍起,早須排備莫惶驚
105指考國文考科-06
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閱讀古文,尤其是先秦時期的古文,如果完全不依靠古代傳注的幫助,而想讀懂它,那幾乎是不可能的。由語言發展和社會變化造成的隔閡,不同程度地阻礙了後人對古書的理解。周秦時代的作品,西漢人讀起來就已感到困難。漢文帝時,訪求一個能講解《尚書》的,都很不容易。秦丞相李斯編的兒童識字課本〈倉頡篇〉,至漢宣帝時,竟使「俗師失其讀」。漢人閱讀古書,主要依靠師傅,為了適應越來越多的人讀經的需要,就有人開始把前人傳授的古訓記錄下來,或加上自己對經文的理解,寫成專書。這就是最早的古書傳注。(鮑善淳《怎樣閱讀古文》)
(A)周秦時《尚書》的傳注已亡佚殆盡,漢代僅能口耳相傳解說其義
(B)〈倉頡篇〉為兒童解說六書的造字原則,在漢代須倚賴師傅才能閱讀
(C)《左傳》採紀傳體,可讓原採編年紀事的《春秋》經減少理解上的隔閡
(D)後人的《詩經》傳注不僅保存前賢的訓解,也呈現作者個人對義理的體會
105指考國文考科-07
閱讀下列二詩,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甲、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乙、數間茅屋鏡湖濱,萬卷藏書不救貧。燕去燕來還過日,花開花落即經春。開編喜見平生友,照水驚非曩歲人。自笑滅胡心尚在,憑高慷慨欲忘身。(陸遊〈暮春〉)
(A)甲詩「不自哀」暗示老驥伏櫪,乙詩「自笑」暗示豪情未減
(B)甲詩「臥聽」形容置身事外,乙詩「忘身」形容不知老之將至
(C)甲詩「尚思」表達仍願效力疆場,乙詩「驚非」表達遇見昔日戰友的哀嘆
(D)甲詩「風吹雨」暗喻國家風雨飄搖,乙詩「燕去燕來」暗喻國運否極泰來
105指考國文考科-08
閱讀下文,選出最符合文中所闡述道理的選項:
惟是道理自有厚薄。比如身是一體,把手足捍頭目,豈是偏要薄手足?其道理合如此。禽獸與草木同是愛的,把草木去養禽獸,又忍得。人與禽獸同是愛的,宰禽獸以養親,與供祭祀,燕賓客,心又忍得。至親與路人同是愛的,如簞食豆羹,得則生,不得則死。不能兩全,寧救至親,不救路人,心又忍得。這是道理合該如此。(王陽明《傳習錄》)
(A)親親有術,尊賢有等
(B)人君之道,清淨無為,務在博愛
(C)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
(D)聖王之政,普覆兼愛,不私近密,不忽疎遠
105指考國文考科-09
根據下列三幅對聯的內容,依序選出相應的題辭,最恰當的選項是:
甲、春暖杏林花吐錦,泉流橘井水生香
乙、擊之有聲乃成器用,薄其所厚不惜工夫
丙、隨地可安身莫訝乾坤為逆旅,當前堪適意且邀風月作良朋
(A)桃李馥郁/開物成務/里仁為美 (B)桃李馥郁/大筆如椽/近悅遠來
(C)術精岐黃/大筆如椽/里仁為美 (D)術精岐黃/開物成務/近悅遠來
105指考國文考科-10
[題組:第10題到第11題]
社會上所發生的事件,古今是有其絕相類似之處的。生活經驗豐富,瞭解當代社會最深的史學家,是最能瞭解過去社會的史學家。社會上有些事件是可能發生的,有些事件是必不可能發生的。可能發生的事件,史學家在文獻足徵的情況下,可以確定其可信。必不可能發生的事件,史學家可以不顧前人言之鑿鑿,而斷然予以否認。所以鬼神怪誕之事,在原則上講,不入於史。現實生活經驗中所見不到的鬼神,如何能相信其出現於千百年以前呢?詩人詞客所幻想的離奇故事,如西王母住在為日月隱藏之所的崑崙山上,如何能是實錄呢?史學家一般認為「妖異止於怪誕,談諧止於取笑」,可以直刪不妨;而對於誦經獲報、符咒靈驗等等,不可盡以為誣妄,採取將信將疑的態度則差可,深信之不疑則必不可。(改寫自杜維運〈歷史想像與歷史真理〉)
10. 下列敘述,不符合上文意旨的選項是:
(A)以合乎情理與否來評斷往事是否可信,是從事歷史研究的重要原則
(B)古今社會有所差異,史學家不能以當代社會為依據去瞭解古代社會
(C)史學家對里俗間流傳的果報與符咒等記載,不能不抱持存疑的態度
(D)即使有文獻記載,史學家仍可對不符現實生活經驗的內容予以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