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人間訓》曰:「知備遠難而忘近患」,意指僅知道防備遠處的禍害,卻忽略近處的危機,有失明智。下列選項,最切合上述旨意的是:
(A)夫鵲先識歲之多風也,去高木而巢扶枝。大人過之則探鷇,嬰兒過之則挑其卵
(B)鄭縣人卜子使其妻為褲,其妻問曰:「今褲何如?」夫曰:「像吾故褲。」妻子因毀新,令如故褲
(C)周人有愛裘而好珍饈,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饈。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
(D)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
108指考國文
108指考國文考科-12
108指考國文考科-13
[題組:第13題到第14題]
甲
我喜歡躺在早春微涼的胸膛/─最好是18度C的冷感/張開熱切的想望/大地的心跳令我羞赧/於是,緋紅著臉低著頭/在枝椏上相互簇擁/磨蹭出足夠的勇氣/聆聽如波浪洶湧而來/綻放的聲音。(路寒袖〈臺灣的春天─詩詠山櫻花〉)
乙
你單層的花瓣展現單純的美/不像玫瑰層層裹藏著秘密/五片心形的花瓣束在一起/你集中意志抵擋日落後的嚴寒/平地的薔薇依靠著牆叢生/高山薔薇啊/你在嶺上蔓爬/以你的純白與夜黑對峙/以你縷縷的細香襲入大氣。(鍾玲〈高山薔薇〉)
13. 關於上列詩作的解讀,最適當的是:
(A)甲詩「躺在早春微涼的胸膛」可看出山櫻花多半開在山腰以上的位置
(B)甲詩「緋紅著臉低著頭」描述櫻花樹間隔過於擁擠,花團錦簇的盛況
(C)乙詩「平地的薔薇依靠著牆叢生」藉平地薔薇反襯高山薔薇獨立自主
(D)乙詩「以你的純白與夜黑對峙」指高山薔薇在黑夜綻放,白天就雕謝
108指考國文考科-14
[題組:第13題到第14題]
14. 感官描寫時,有時可以將某一感官的感受以其他感官的感受表達。下列對於詩中的感官描寫,解說最適當的是:
(A)「張開熱切的想望/大地的心跳令我羞赧」:以觸覺感受形容聽覺感受
(B)「磨蹭出足夠的勇氣/聆聽如波浪洶湧而來/綻放的聲音」:以聽覺感受形容視覺感受
(C)「五片心形的花瓣束在一起/你集中意志抵擋日落後的嚴寒」:以觸覺感受形容視覺感受
(D)「高山薔薇啊/你在嶺上蔓爬/以你的純白與夜黑對峙」:以視覺感受形容嗅覺感受
108指考國文考科-15
[題組:第15題到第16題]
司馬遷《史記》所發展出來的「紀傳」體,不但奠定往後正史的寫作形式,在敘事形態上,亦將敘述重點由記錄對話、敘述情節的因果,轉移到捕捉一個個特殊人物的性格與命運。終於,個人,一個具有特殊個性完整人格的個人成為注視的焦點。人不再附屬於事,而是人創造了種種的事。因此,具體的人,一個個獨特的個人才是最終的主體。… … 由於篇章、文章的觀念戰國末年已出現,在《史記》刻意區分的篇章中更是顧慮到全文情調的統一。同一歷史事件,記述在不同篇章,由於傳述的是以不同的人物為主體,配合人物特別的生命情調,以及他們與歷史事件的關連,往往呈現不同的風味、不同的意義。司馬遷隱藏了單一作者的聲音,綻放出來的卻是眾多人物的多元宇宙,是多重音色的自呈與交織。因此,《史記》展現的不僅是繽紛多姿的人物性格之美,更是從悲壯到滑稽,由崇仰到諷刺各種類型的敘事筆調之美。(改寫自柯慶明〈中國文學之美的價值性〉)
15. 依據上文,下列敘述不適當的是:
(A)《史記》所發展出來的「紀傳」體,奠定之後正史的寫作形式
(B)在《史記》中,具有特殊性情完整人格的個人成為注視的焦點
(C)在《史記》不同篇章中,同一歷史事件往往呈現不同的風味與意義
(D)《史記》展現的不是人物性格之美,而是各種類型的敘事筆調之美
108指考國文考科-16
108指考國文考科-17
[題組:第17題到第19題]
漢代出現的原始瓷,以草木灰為釉水,燒出來灰灰綠綠,並不好看。彼時銅器昂貴,因此燒出類似銅器的東西作為陪葬的明器。魏晉茶道興起,杯盞以越窯為上,越窯是翠綠色,還帶點灰色調,要到南宋龍泉才燒出漂亮的綠色。追求瓷器色澤之美的過程,艱困而漫長,至少花了五六百年。宋代以玄素為美,瓷器的靜定與素淨頗為相應。所謂道,就講「相應」,人與茶相應,可以行氣,以利打坐;道與器相應,可以參悟;人與茶碗相應,可以引發美感。文人喝茶成為風氣,但有一只素玄之名物,便可在茶會中領得風騷。那是文人茶的時代,也是瓷的第一高峰。
明代以前,點茶是用茶碗將茶末泡為茶湯打出泡泡,過程繁瑣,加以團茶昂貴,非一般人喝得起。朱元璋改團茶、點茶為茶湯,改茶湯後,小壺小杯喝茶,這是功夫茶的起始,所以瓷器小杯變多了。明初宮中還是以素白為美,甜白瓷是此時的代表,如糖霜的白,不像定瓷白中帶黃,影青瓷白中泛藍,這時真正的白瓷才產生。它並不單調,通常刻有暗花為飾,其他素色瓷如祭紅、霽藍、豆青都燒得很好。至於明青花大器為多,受中東影響,貿易瓷愈花愈好,也有可能元蒙古人愛大器,明代猶有前朝風,這是瓷的第二高峰。(改寫自周芬伶〈說瓷〉)
17. 依據上文,下列關於瓷器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瓷器輕巧,故取代銅器成為日常用品
(B)漢代因釉水不佳,瓷器無法製成茶具
(C)宋代瓷茶具崇尚質樸淡雅,道器合一
(D)明代流行青花瓷,素色瓷質精而稀有
108指考國文考科-18
108指考國文考科-19
108指考國文考科-20
[題組:第20題到第22題]
宋江看了,心中暗喜。自誇道:「這般整齊肴饌,濟楚器皿,端的是好個江州。我雖是犯罪遠流到此,卻也看了些真山真水。我那裡雖有幾座名山古跡,卻無此等景致。」獨自一個,一盃兩盞,倚闌暢飲,不覺沈醉。猛然驀上心來,思想道:「我生在山東,長在鄆城,學吏出身,結識了多少江湖上人,雖留得一個虛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雙頰,配來在這裡。我家鄉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見!」不覺酒湧上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詞調,便喚酒保,索借筆硯。起身觀翫,見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題詠。宋江尋思道:「何不就書於此?倘若他日身榮,再來經過,重覩一番,以記歲月,想今日之苦。」乘其酒興,磨得墨濃,蘸得筆飽,去那白粉壁上,揮毫便寫道: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宋江寫罷,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飲了數盃酒,不覺歡喜,自狂蕩起來,手舞足蹈,又拿起筆來,去那〈西江月〉後,再寫下四句詩,道是: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籲。他時若遂淩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宋江寫罷詩,又去後面大書五字道:「鄆城宋江作。」寫罷,擲筆在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飲過數盃酒,不覺沈醉,力不勝酒。便喚酒保計算了,取些銀子算還,多的都賞了酒保。(《水滸傳》第39回)
20. 上文藉描寫「宋江飲酒賦詩」,凸顯宋江的性格是:
(A)風雅而富詩興
(B)落拓而有豪情
(C)慷慨而交遊廣
(D)權謀而城府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