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8學測國寫試題-01

糖對身體是有好處的,運動過後或飢餓時,適當地補充糖會讓我們迅速恢復體力。科 學研究也發現,大腦細胞的能量來源主要來自葡萄糖,當血糖濃度降低時,大腦難以順利 運轉,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或做事效果不佳。不過,哈佛醫學院等多個研究機構指出, 高糖飲食會增加罹患乳癌及憂鬱症等疾病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高糖飲食是造成 體重過重、第二型糖尿病、蛀牙、心臟病的元兇,並建議每日飲食中「添加糖」的攝取量 不宜超過總熱量的 $10$%。以每日熱量攝取量 $2000$ 大卡為例,也就是 $50$ 公克糖。我國國民 健康署於民國 $103$ 年至 $106$ 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中,有關國人飲用含糖飲 料的結果如圖 $1$、圖 $2$ 所示。

問題(一):國民健康署若欲針對18歲(含)以下的學生進行減糖宣導,請依據圖1、圖2具體說明哪一群體(須註明性別)應列為最優先宣導對象?理由為何?文長限80字以內(至多4行)。(占4分)

答案

根據圖1與圖2數據,應將「16-18歲(高中生)男性」列為最優先宣導對象。理由如下:圖1顯示此群體每週至少喝1次含糖飲料之人數百分比極高(接近90%),圖2則顯示其每週平均飲用次數亦遠高於其他學齡群體(接近9次)。無論是飲用普及率還是飲用頻率,此群體均顯著偏高,故應優先進行減糖介入。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寫試題-02

問題(二):讀完以上材料,對於「中、小學校園禁止含糖飲料」,你贊成或反對?請撰寫一篇短文,提出你的看法與論述。文長限400字以內(至多19行)。(占21分)

答案

我贊成中、小學校園禁止含糖飲料。理由如下:

首先,基於健康考量。材料明確指出高糖飲食是導致體重過重、第二型糖尿病、蛀牙、心臟病等疾病的元兇。中小學生正值身體發育與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校園作為其主要生活場域,有責任提供健康的飲食環境。禁止含糖飲料能直接減少學生接觸高糖產品的機會,有助於預防相關健康問題,培養清淡飲食習慣。

其次,數據支持介入的必要性。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國高中生飲用含糖飲料的比例與頻率均高,顯示問題的普遍性與嚴重性。校園禁令能針對此高風險情境進行有效把關。

反對者或認為此舉限制學生選擇自由,或認為教育重於禁止。然而,學生的飲食選擇常受同儕、廣告影響,未必具備足夠的判斷力。在公共健康議題上,當個人選擇可能對長期健康造成顯著危害時,適度的規範是必要的。校園禁令並非唯一的措施,但可作為基礎,並應搭配營養教育,讓學生理解背後的健康知識,從而內化為自主的健康行為。

綜上,校園禁售含糖飲料是保護學童健康、對抗兒童肥胖與相關疾病的重要策略之一,我認為有其正當性與必要性。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寫試題-03


(陶潛)為彭澤令。不以家累自隨,送一力給其子,書曰:「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南史.隱逸.陶潛傳》)

 


飯後,眾人各自有事離去,留下貞觀靜坐桌前獃想。她今日的這番感慨,實是前未曾 有的。 阿啟伯摘瓜,乃她親眼所見。今早,她突發奇想,陪著外公去巡魚塭,回來時,祖孫 二人,都在門口停住了,因為後門虛掩,阿啟伯拿著菜刀,正在棚下摘瓜,並未發覺他們, 祖孫二個都閃到門背後。貞觀當時是真愣住了,在那種情況下,是前進呢?抑是後退?她 不能很快作選擇。 然而這種遲疑也只有幾秒鐘,她一下就被外公拉到門後,正是屏息靜氣時,老人家又 帶了她拐出小巷口,走到前街來。 貞觀人到了大路上,心下才逐漸明白:外公躲那人的心,竟比那偷瓜的人所做的遮遮 掩掩更甚! 貞觀以為懂得了外公的心意:他怕阿啟伯當下撞見自己的那種難堪。 事實上,他還有另一層深意,貪當然不好,而貧的本身沒有錯。外公不以阿啟伯為不 是,是知道他家中十口,有菜就沒飯,有飯就沒菜。(改寫自蕭麗紅《千江有水千江月》)

問題(一):請依據甲、乙二文,分別說明陶潛對於人子、外公對於阿啟伯的善意。文長限120字以內(至多6行)。(占7分)

答案

甲文陶潛之善意:他送勞力給兒子協助家務,並特意叮囑「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展現其將僕役視如己出的平等關懷與仁厚之心,善意體現在尊重與善待。
乙文外公之善意:他發現阿啟伯偷瓜,非但未當場揭發,反而刻意迴避,其心意一是避免阿啟伯當下難堪,二是體諒其家貧(「有菜就沒飯」)的處境,善意體現在寬容理解與維護對方尊嚴。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寫試題-04

問題(二):陶潛或者外公對他人的善意,你可能也曾見聞或經歷過,請以「溫暖的心」為題,寫一篇文章,分享你的經驗及體會。(占18分)

答案

此題要求以「溫暖的心」為題進行寫作。略解方向如下:
1. 破題與定義:可從陶潛或外公的例子引入,說明「溫暖的心」並非驚天動地的壯舉,而是蘊含在日常中的理解、尊重、體諒與無聲的關懷。它是一種能感知他人處境,並以行動傳遞善意的柔軟力量。
2. 經驗分享:具體描述一件你曾見聞或親身經歷,體現「溫暖的心」的事件。事件可大可小,例如:同學在你困境時不張揚的主動幫助;老師對你失誤的寬容與鼓勵;陌生人看似不經意的友善舉動;家人無言的體貼與支持。詳細描寫事件的背景、人物的行為、話語(若有的話),以及當時的場景與氛圍,重點在於凸顯行為背後那份為他人著想的細膩心意。
3. 體會闡述:深入談論這份「溫暖」帶給你的感受與影響。它如何化解了你的尷尬、撫平了你的不安、點亮了你的心情,或讓你感受到人性的美好?這份經歷如何改變了你對人際關係的看法?是否啟發了你,也願意以一顆「溫暖的心」去對待他人?說明這份善意如何像漣漪般擴散,以及它對於營造更友善社會的重要性。
4. 結語:總結「溫暖的心」的價值,它是在冷漠疏離的社會中,聯繫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紐帶。呼籲自己與讀者,都能保有並傳遞這份溫暖,讓世界多一分理解與光亮。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