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4學測國寫試題-01

一、 人際關係本來建立於社會場域的互相往來,當上個世紀電視機登場後,改變了這種情況。 霍頓和沃荷便於 1956 年,提出了「擬社會互動」概念:「媒體透過單向式的人際傳播, 讓觀眾覺得節目主持人如熟悉的朋友,看電視就如同與他會晤,產生了對媒體的信任感與 依賴感。」 事實上,擬社會互動是欠缺實際互動的虛構擬態,建立於單方面的想像,如粉絲對於 網紅、明星、政治人物所產生的行為與反應。這些公眾人物常以不對等訊息潛移默化粉絲 的認知,即便他們只是扮演精心設計的「人物設定」,也會讓支持者產生親密感和認同的 錯覺。 許多營運團隊瞄準這個心理現象,進一步運用各種策略凝聚支持者,例如為後援會取 親暱的綽號、透過付費的會員制分享私生活等。某些政治人物會刻意營造擬社會互動以加強 支持者的向心力,使其從單純的理念相符,到產生家人般的親暱感,以增加對自己瑕疵的 包容度。 在聚光燈下,每位粉絲都只是偶像眼中的「之一」,但偶像卻是粉絲眼中的「唯一」。 如演唱會時,歌手向舞臺下揮手,無數粉絲便會覺得「我跟他對到眼了!他在跟我揮手!」 公眾人物會左右受眾對某些議題的看法,包括他們的消費習慣與價值認同。 有些學者擔憂擬社會互動容易使人與現實脫節,失去判斷力,但這種關係也有其正面 效益。例如:某些偶像能為社會中的離群分子提供心理支持、運動明星可以為有運動夢想 的孩子帶來希望、成功的企業家也能為青年樹立楷模。藉由情感連結,受眾可以從中獲得 成長。隨著媒體科技的變遷,互動更加多元,雙向交流也可能發生。因而有些學者主張, 與其排斥不如認識擬社會互動是現代生活的日常。(改寫自泛科學〈「擬社會互動」的本質 與其引發的社會問題〉)
問題(一):依據上文,請說明粉絲與公眾人物的「擬社會互動」有哪些特徵?文長限80字以內(至多4行)。(占4分)

答案

擬社會互動的特徵主要包括:
1. 單向式的人際傳播,媒體透過此方式讓觀眾對節目主持人或公眾人物產生熟悉感。
2. 建立於單方面的想像與虛構擬態,粉絲對於網紅、明星、政治人物產生行為與反應,但缺乏實際互動。
3. 公眾人物常運用精心設計的「人物設定」與各種策略(如為後援會取親暱綽號、付費會員制分享私生活)來潛移默化粉絲認知,使支持者產生親密感和認同的錯覺,並加強向心力,增加對其瑕疵的包容度。
4. 在這種關係中,粉絲往往視偶像為「唯一」,而偶像眼中粉絲只是「之一」,形成不對等的互動模式。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國寫試題-02

一、 人際關係本來建立於社會場域的互相往來,當上個世紀電視機登場後,改變了這種情況。 霍頓和沃荷便於 1956 年,提出了「擬社會互動」概念:「媒體透過單向式的人際傳播, 讓觀眾覺得節目主持人如熟悉的朋友,看電視就如同與他會晤,產生了對媒體的信任感與 依賴感。」 事實上,擬社會互動是欠缺實際互動的虛構擬態,建立於單方面的想像,如粉絲對於 網紅、明星、政治人物所產生的行為與反應。這些公眾人物常以不對等訊息潛移默化粉絲 的認知,即便他們只是扮演精心設計的「人物設定」,也會讓支持者產生親密感和認同的 錯覺。 許多營運團隊瞄準這個心理現象,進一步運用各種策略凝聚支持者,例如為後援會取 親暱的綽號、透過付費的會員制分享私生活等。某些政治人物會刻意營造擬社會互動以加強 支持者的向心力,使其從單純的理念相符,到產生家人般的親暱感,以增加對自己瑕疵的 包容度。 在聚光燈下,每位粉絲都只是偶像眼中的「之一」,但偶像卻是粉絲眼中的「唯一」。 如演唱會時,歌手向舞臺下揮手,無數粉絲便會覺得「我跟他對到眼了!他在跟我揮手!」 公眾人物會左右受眾對某些議題的看法,包括他們的消費習慣與價值認同。 有些學者擔憂擬社會互動容易使人與現實脫節,失去判斷力,但這種關係也有其正面 效益。例如:某些偶像能為社會中的離群分子提供心理支持、運動明星可以為有運動夢想 的孩子帶來希望、成功的企業家也能為青年樹立楷模。藉由情感連結,受眾可以從中獲得 成長。隨著媒體科技的變遷,互動更加多元,雙向交流也可能發生。因而有些學者主張, 與其排斥不如認識擬社會互動是現代生活的日常。(改寫自泛科學〈「擬社會互動」的本質 與其引發的社會問題〉)
問題(二):當代公眾人物與社會大眾透過臉書、IG 等社群媒體,發展出各種樣態的擬社會互動。請就你的觀察,寫一篇短文,闡述擬社會互動的正、負面影響。文長限 400 字以內(至多 19 行)。(占 21 分)

答案

擬社會互動在當代社群媒體(如臉書、IG)的推波助瀾下,其影響力與日俱增,帶來正、負兩面的深遠影響。

正面影響方面:
1. 提供情感支持與歸屬感:對於社會中的離群分子或特定群體,偶像或公眾人物能成為其精神支柱,提供心理慰藉與歸屬感,例如某些偶像鼓勵粉絲接納自我、勇敢追夢。
2. 樹立榜樣與帶來希望:運動明星的奮鬥故事、成功企業家的創業歷程,能為年輕人樹立楷模,激發其追求夢想的動力與希望。
3. 促進特定議題的關注與社會參與:公眾人物利用其影響力,能有效引導粉絲關注社會公益、環保、人權等議題,甚至促成實際行動,形成正向的社會動能。
4. 科技演進下的雙向互動可能:隨著媒體科技發展,部分平台(如直播、限時動態)增加了即時回饋與互動機會,使擬社會互動不再完全是單向的,可能發展出更為對等的交流模式,讓受眾從中獲得成長與學習。

負面影響方面:
1. 導致認知偏差與現實脫節:粉絲容易沉溺於精心營造的人物設定與虛擬關係中,可能模糊了現實與表演的界線,影響其對真實人際關係的認知與判斷力。
2. 產生非理性的支持與包容:透過策略性的互動營造(如家人般的親暱感),可能使支持者對公眾人物的理念或行為產生過度認同,甚至對其過失或瑕疵採取非理性的包容態度,削弱批判思考能力。
3. 影響消費習慣與價值觀:公眾人物的代言或生活風格展示,可能直接左右粉絲的消費決策與價值認同,導致盲目跟從或過度消費。
4. 潛在的個人心理依賴與失落感:當過度投入於這種單向關係時,一旦公眾人物形象轉變或發生爭議,粉絲可能經歷強烈的心理落差或失落感。

總結而言,擬社會互動已成為現代社會不可忽視的現象。我們應培養媒體識讀能力,理解其運作機制,學習在汲取正面能量的同時,保持獨立思考與批判精神,才能與其健康共處。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國寫試題-03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 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 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 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隨著口耳相傳,52 赫茲鯨魚不僅游進了人們的心中,也開啟了人們豐富的想像,成為 各類創作的題材。我們不知道最早被發現的 52 赫茲鯨魚是否曉得自己的獨特,也不知道牠 對自己生活的想法。也許,每一個我們所講述的動物故事,其實說的都是我們自己的故事。
請回答下列問題:
許多人因為 52 赫茲鯨魚,說了屬於自己的故事。你心中也有自己獨特的 52 赫茲嗎?
請以「關於 52 赫茲,我想說的是……」為題,抒發想像,作文一篇,文長不限。

答案

此題為引導式寫作,要求考生以「關於52赫茲,我想說的是……」為題進行創作。52赫茲鯨魚因其獨特的鳴唱頻率(52赫茲)不被其他鯨魚聽見,成為孤獨、獨特與尋找共鳴的強大隱喻。題目引導考生將此意象與個人生命經驗連結,抒發心中的「52赫茲」——那個可能不為人理解、感到孤獨,卻代表自身獨特性的部分。

略解與寫作方向建議:
1. 破題與定義:首先可簡述52赫茲鯨魚的象徵意義(孤獨、獨特、渴望被理解),並進而定義你心中的「52赫茲」是什麼。它可能是一份獨特的興趣或夢想(例如:熱愛冷門的學科、擁有非主流的藝術品味、堅持某項不被看好的志業)、一種內在的感受或性格特質(例如:高度的敏感、與眾不同的思考模式、在群體中常感到疏離),或是一段不為人知的經歷與情感。
2. 闡述與描繪:具體描述這個「52赫茲」如何在你生命中展現。它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是孤寂、困惑,還是對自我認同的堅持?可以透過具體的事件、場景或內心獨白來細膩描繪,讓讀者感受到這個頻率的真實存在與重量。
3. 共鳴與對話:探討你如何與這份獨特共處。是試圖隱藏它、轉化它,還是勇敢地展現它?在這個過程中,你是否曾渴望或尋求過「被聽見」?是否曾遇到能理解你頻率的「同類」或「鯨群」?這段尋找理解、建立連結,或學習擁抱孤獨的過程,是文章的核心情感與思考所在。
4. 反思與昇華:文末可反思這份「52赫茲」對你的意義。它帶來了哪些挑戰與禮物?它如何形塑了現在的你看待自我與世界的方式?最終,這篇作文應回歸到對自我獨特性的接納、對理解與連結的渴望,以及對生命中共鳴可能性的信念與期待。

答案為開放式,需考生根據自身經驗與想像力完成作文,著重情感的真摯、意象的運用與思考的深度。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