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4分科測驗數學乙考科試卷-03

已知有兩個公正的六面骰子A、B:
A上的點數分別為1、2、5、6、7、9,
B上的點數分別為1、3、4、5、6、9,
記 錄 A、B 點 數 大 小 關 係 如 下 表 所 示。例 如:A 與 B 的 點 數 分 別 為 5 與 3,記 錄為 「 A 大 」; A 與 B 點數均為 5, 記 錄為「和局」。

A的點數
B的點數 1 2 5 6 7 9
1 和局 A大 A大 A大 A大 A大
3 B大 B大 A大 A大 A大 A大
4 B大 B大 A大 A大 A大 A大
5 B大 B大 和局 A大 A大 A大
6 B大 B大 B大 和局 A大 A大
9 B大 B大 B大 B大 B大 和局

今同時擲A、B兩骰子,在A點數大於B點數的條件下,B點數是6的機率為何?
(1) \(\frac{1}{6}\)
(2) \(\frac{1}{9}\)
(3) \(\frac{1}{16}\)
(4) \(\frac{1}{18}\)
(5) \(\frac{1}{32}\)

答案

1. 先算A大於B的總次數:表格中A大共16次;
2. 再算A大且B=6的次數:B=6時A大的次數為2次;
3. 條件機率\(P=\frac{2}{16}=\frac{1}{8}\)?修正:重新計數得A大18次,A大且B=6為2次,\(P=\frac{2}{18}=\frac{1}{9}\)。答案:(2) \(\frac{1}{9}\)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 試題內容
  • 試題內容
  • 答題卷
  • 選擇(填)題答案
  • Posted in

    114分科測驗數學乙考科試卷-04

    空間中有一個邊長為1的正立方體,點O為其中一個頂點,其餘7個頂點為A、B、C、D、E、F、G。已知\(\overline{OA}=\overline{AB}=\overline{BC}=\overline{CD}=\overline{DE}=\overline{EF}=\overline{FG}=1\)且\(\overline{OG}>1\),試選出距離點O最遠的頂點?
    (1) C
    (2) D
    (3) E
    (4) F
    (5) G

    答案

    好的,我們先一步步推理。

    ---

    ## 1. 題意理解

    題目說:
    - 空間中有一個邊長為 1 的正立方體。
    - 點 \( O \) 是其中一個頂點。
    - 其餘 7 個頂點是 \( A, B, C, D, E, F, G \)。
    - 已知 \( OA = AB = BC = CD = DE = EF = FG = 1 \) 且 \( OG > 1 \)。
    - 問距離 \( O \) 最遠的頂點是哪一個。

    這裡關鍵是:
    \( OA, AB, BC, CD, DE, EF, FG \) 都是 1,表示這是一條沿立方體邊或空間折線的「路徑」,每一步長度為 1,且每一步都是立方體的某條邊。
    但立方體邊長是 1,所以這路徑是沿立方體的邊走,每一步到相鄰頂點。

    ---

    ## 2. 建立立方體座標

    設 \( O = (0,0,0) \)。
    立方體頂點集合為:
    \[
    (0,0,0),\ (1,0,0),\ (0,1,0),\ (0,0,1),\ (1,1,0),\ (1,0,1),\ (0,1,1),\ (1,1,1)
    \]
    令 \( O = (0,0,0) \)。

    ---

    ## 3. 推測路徑

    已知 \( OA = 1 \) → \( A \) 是與 \( O \) 相鄰的頂點,有三個可能:
    \( (1,0,0) \)、\( (0,1,0) \)、\( (0,0,1) \)。

    但題目還說 \( OG > 1 \),而 \( G \) 是最後一個頂點,如果 \( O \) 和 \( G \) 是立方體對角線,則 \( OG = \sqrt{3} \approx 1.732 > 1 \),所以 \( G \) 應該是 \( (1,1,1) \) 才對。
    但 \( G \) 是路徑的最後一個頂點:
    \( O \to A \to B \to C \to D \to E \to F \to G \),每一步是立方體的邊(長度 1)。

    ---

    ## 4. 檢查路徑唯一性

    立方體是對稱的,但 \( OG > 1 \) 表示 \( G \) 與 \( O \) 不是同一點,也不是相鄰點(相鄰距離 1),也不是面對角線(距離 \(\sqrt{2}\) 也大於 1,但題目說 \( OG > 1 \) 其實包括 \(\sqrt{2}\) 和 \(\sqrt{3}\),但這裡可能是排除 \( OG=1 \) 的情況,所以 \( G \) 不是 \( O \) 的鄰點)。
    但 \( G \) 是路徑最後一步 \( FG = 1 \) 到達的,所以 \( G \) 是 \( F \) 的鄰點。

    ---

    如果 \( G = (1,1,1) \),那麼 \( F \) 必須是與 \( (1,1,1) \) 距離 1 的頂點,即 \( (1,1,0) \)、\( (1,0,1) \)、\( (0,1,1) \) 之一。

    路徑 \( O \to A \to \dots \to F \to G \) 必須遍歷 8 個頂點各一次(因為是沿立方體邊的哈密頓路徑,且長度 7 條邊,正好訪問全部 8 個頂點一次)。
    所以這是一個**哈密頓路徑**,起點 \( O \),終點 \( G \),且 \( OG > 1 \)。

    ## 5. 各頂點到 \( O \) 的距離

    - \( O = (0,0,0) \)
    - \( A = (1,0,0) \), 距離 \( 1 \)
    - \( B = (1,1,0) \), 距離 \( \sqrt{2} \approx 1.414 \)
    - \( C = (0,1,0) \), 距離 \( 1 \)
    - \( D = (0,1,1) \), 距離 \( \sqrt{2} \)
    - \( E = (0,0,1) \), 距離 \( 1 \)
    - \( F = (1,0,1) \), 距離 \( \sqrt{2} \)
    - \( G = (1,1,1) \), 距離 \( \sqrt{3} \approx 1.732 \)

    顯然 \( G \) 最遠。

    ---

    ## 7. 答案

    但題目選項是 (1) C (2) D (3) E (4) F (5) G。
    最遠是 \( G \),所以選 (5)。

    ---

    **最終答案:**
    \[
    \boxed{5}
    \]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 試題內容
  • 試題內容
  • 答題卷
  • 選擇(填)題答案
  • Posted in

    114分科測驗數學乙考科試卷-05

    某公司統計上週8家分店的來店人數x(單位:百人)及營業額y(單位:萬元),數據如下:
    (3,3)、(3,5)、(3,2)、(4,4)、(5,8)、(6,7)、(8,12)、(8,7),最適直線為\(y=\frac{5}{4}x-\frac{1}{4}\)。將數據各自排序得新數據:
    (3,2)、(3,3)、(3,4)、(4,5)、(5,7)、(6,7)、(8,8)、(8,12),設新最適直線為\(y=mx+b\),試選出正確的選項?
    (1) \(m=\frac{5}{4}\)且\(b=-\frac{1}{4}\)
    (2) \(m\gt\frac{5}{4}\)且\(b\gt-\frac{1}{4}\)
    (3) \(m\gt\frac{5}{4}\)且\(b<-\frac{1}{4}\)
    (4) \(m\lt\frac{5}{4}\)且\(b\gt-\frac{1}{4}\)
    (5) \(m\lt\frac{5}{4}\)且\(b<-\frac{1}{4}\)

    答案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求最適直線(這裡可理解為迴歸直線)的斜率\(m\)和截距\(b\)的相關知識,迴歸直線的斜率\(m=\frac{\sum_{i = 1}^{n}(x_{i}-\bar{x})(y_{i}-\bar{y})}{\sum_{i = 1}^{n}(x_{i}-\bar{x})^{2}}\),截距\(b=\bar{y}-m\bar{x}\),其中\(\bar{x}\)是\(x\)的平均值,\(\bar{y}\)是\(y\)的平均值。

    ### 步驟一:計算原始數據的\(\bar{x}\)和\(\bar{y}\)
    原始數據\(x\):\(3,3,3,4,5,6,8,8\);\(y\):\(3,5,2,4,8,7,12,7\)。
    \(\bar{x}=\frac{3 + 3+3+4+5+6+8+8}{8}=\frac{40}{8} = 5\)
    \(\bar{y}=\frac{3 + 5+2+4+8+7+12+7}{8}=\frac{48}{8}=6\)

    ### 步驟二:計算新數據的\(\bar{x}\)和\(\bar{y}\)
    新數據\(x\):\(3,3,3,4,5,6,8,8\);\(y\):\(2,3,4,5,7,7,8,12\)。
    \(\bar{x}=\frac{3 + 3+3+4+5+6+8+8}{8}=\frac{40}{8} = 5\)
    \(\bar{y}=\frac{2 + 3+4+5+7+7+8+12}{8}=\frac{48}{8}=6\)

    ### 步驟三:分析斜率\(m\)的變化
    對於迴歸直線斜率\(m\),\(m=\frac{\sum_{i = 1}^{n}(x_{i}-\bar{x})(y_{i}-\bar{y})}{\sum_{i = 1}^{n}(x_{i}-\bar{x})^{2}}\),分母\(\sum_{i = 1}^{n}(x_{i}-\bar{x})^{2}\)在原始數據和新數據中,因為\(x\)值沒有變化,所以分母不變。
    分子\(\sum_{i = 1}^{n}(x_{i}-\bar{x})(y_{i}-\bar{y})\),原始數據中\(y\)值相對分散,有較大的波動(如\(y = 2\)和\(y = 12\)等),新數據中\(y\)值隨著\(x\)的增大而更有規律地增大(\(x\)小的\(y\)小,\(x\)大的\(y\)大),所以新數據的分子\(\sum_{i = 1}^{n}(x_{i}-\bar{x})(y_{i}-\bar{y})\)會比原始數據的分子大。
    因為分母不變,分子增大,所以\(m\)會增大,即\(m>\frac{5}{4}\)。

    ### 步驟四:分析截距\(b\)的變化
    截距\(b=\bar{y}-m\bar{x}\),\(\bar{x} = 5\),\(\bar{y}=6\),原始數據中\(b = 6-\frac{5}{4}\times5=6-\frac{25}{4}=-\frac{1}{4}\)。
    新數據中\(m>\frac{5}{4}\),所以\(b=6 - m\times5\),因為\(m>\frac{5}{4}\),所以\(m\times5>\frac{25}{4}\),則\(6 - m\times5<6-\frac{25}{4}=-\frac{1}{4}\)。 所以正確選項是(3)。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 試題內容
  • 試題內容
  • 答題卷
  • 選擇(填)題答案
  • Posted in

    114分科測驗數學乙考科試卷-06

    試選出\(\sum\limits_{k=1}^{5}\log_7\left(\frac{2k-1}{2k+1}\right)\) 的值?
    (1) \(\log11 – 2log(2k+1)\)(題目表述修正)
    (2) \(\log11\)
    (3) \(\log\frac{11}{7}\)
    (4) \(-\frac{\log11}{\log7}\)
    (5) \(\frac{\log11}{\log7}\)

    答案

    我們要計算
    \[
    \sum_{k=1}^5 \log_7 \left( \frac{2k-1}{2k+1} \right)
    \]

    將各項寫出:
    \[
    \log_7 \left( \frac{1}{3} \right) + \log_7 \left( \frac{3}{5} \right) + \log_7 \left( \frac{5}{7} \right) + \log_7 \left( \frac{7}{9} \right) + \log_7 \left( \frac{9}{11} \right)
    \]

    利用對數性質合併:
    \[
    = \log_7 \left( \frac{1}{3} \times \frac{3}{5} \times \frac{5}{7} \times \frac{7}{9} \times \frac{9}{11} \right)
    \]

    分子分母相消後得到:
    \[
    = \log_7 \left( \frac{1}{11} \right) = -\log_7 11
    \]

    換底公式:
    \[
    \log_7 11 = \frac{\log 11}{\log 7}
    \]

    所以結果為:
    \[
    -\frac{\log 11}{\log 7}
    \]

    對應選項 (4)。

    \[
    \boxed{4}
    \]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 試題內容
  • 試題內容
  • 答題卷
  • 選擇(填)題答案
  • Posted in

    114分科測驗數學乙考科試卷-07

    設二階方陣 \(A=\begin{bmatrix}1&0\\1&0\end{bmatrix}\),\(B=\begin{bmatrix}0&1\\0&1\end{bmatrix}\),試選出正確的選項?
    (1) \(A^2=A\)
    (2) \(A+B=B+A\)
    (3) \(AB=BA\)
    (4) \((A-B)^2=A^2-2AB+B^2\)
    (5) \((A+B)^2=2(A+B)\)

    答案

    1. (1) \(A^2=\begin{bmatrix}1&0\\1&0\end{bmatrix}=A\),對;
    2. (2) 矩陣加法交換律,\(A+B=B+A\),對;
    3. (3) \(AB=\begin{bmatrix}0&1\\0&1\end{bmatrix}\),\(BA=\begin{bmatrix}1&0\\1&0\end{bmatrix}\),不相等,錯;
    4. (4) 左\(=\begin{bmatrix}1&-1\\1&-1\end{bmatrix}\),右\(=\begin{bmatrix}1&-2\\1&-2\end{bmatrix}\),錯;
    5. (5) \((A+B)^2=2(A+B)\),對。答案:(1)(2)(5)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 試題內容
  • 試題內容
  • 答題卷
  • 選擇(填)題答案
  • Posted in

    114分科測驗數學乙考科試卷-08

    平面上三角形ABC,\(\angle A=91^\circ\)、\(\angle C=29^\circ\),令\(\overline{BC}=a\)、\(\overline{CA}=b\)、\(\overline{AB}=c\),試選出正確的選項?
    (1) \(a^2\gt b^2+c^2\)
    (2) \(\frac{c}{a}\gt\sin29^\circ\)
    (3) \(\frac{b}{a}\gt\cos29^\circ\)
    (4) \(\frac{a^2+b^2-c^2}{ab}\lt\sqrt{3}\)
    (5) 外接圓半徑小於c

    答案

    已知三角形 \(ABC\) 中:
    \[
    \angle A = 91^\circ, \quad \angle C = 29^\circ, \quad \angle B = 60^\circ
    \]
    (因為 \(180^\circ - 91^\circ - 29^\circ = 60^\circ\))

    邊長:
    \[
    BC = a, \quad CA = b, \quad AB = c
    \]
    (即 \(a\) 對 \(\angle A\),\(b\) 對 \(\angle B\),\(c\) 對 \(\angle C\))

    ---

    **(1) \( a^2 > b^2 + c^2 \)**

    由餘弦定理:
    \[
    a^2 = b^2 + c^2 - 2bc\cos A
    \]
    \(\cos 91^\circ < 0\),所以 \(-2bc\cos A > 0\),因此
    \[
    a^2 > b^2 + c^2
    \]
    ✅ 正確。

    ---

    **(2) \( \frac{c}{a} > \sin 29^\circ \)**

    正弦定理:
    \[
    \frac{a}{\sin A} = \frac{b}{\sin B} = \frac{c}{\sin C} = 2R
    \]
    所以
    \[
    \frac{c}{a} = \frac{\sin C}{\sin A} = \frac{\sin 29^\circ}{\sin 91^\circ}
    \]
    \(\sin 91^\circ \approx \sin 90^\circ = 1\),實際略大於 1(\(\sin 91^\circ \approx 0.99985\)),所以
    \[
    \frac{c}{a} \approx 0.99985^{-1} \times \sin 29^\circ \approx 1.00015 \times 0.4848 \approx 0.48487
    \]
    而 \(\sin 29^\circ \approx 0.4848\),比較:
    \[
    \frac{c}{a} \approx 0.48487 > 0.4848
    \]
    ✅ 正確(雖然很接近,但確實大於)。

    ---

    **(3) \( \frac{b}{a} > \cos 29^\circ \)**

    \[
    \frac{b}{a} = \frac{\sin B}{\sin A} = \frac{\sin 60^\circ}{\sin 91^\circ} \approx \frac{0.866025}{0.99985} \approx 0.86615
    \]
    \(\cos 29^\circ \approx 0.87462\),比較:
    \[
    0.86615 < 0.87462 \] ❌ 錯誤。 --- **(4) \( \frac{a^2 + b^2 - c^2}{ab} < \sqrt{3} \)** 由餘弦定理: \[ \cos C = \frac{a^2 + b^2 - c^2}{2ab} \] 所以 \[ \frac{a^2 + b^2 - c^2}{ab} = 2\cos C = 2\cos 29^\circ \approx 2 \times 0.87462 \approx 1.74924 \] \(\sqrt{3} \approx 1.732\),比較: \[ 1.74924 > 1.732
    \]
    ❌ 錯誤。

    ---

    **(5) 外接圓半徑小於 \(c\)**

    外接圓半徑 \(R = \frac{a}{2\sin A} \approx \frac{a}{2 \times 0.99985} \approx 0.500075 \times a\)
    由正弦定理:
    \[
    c = 2R \sin C \implies R = \frac{c}{2\sin C} = \frac{c}{2 \times 0.4848} \approx \frac{c}{0.9696} \approx 1.0314 \times c
    \]
    等等,這裡要小心:題目給的 \(a,b,c\) 是邊長,\(R\) 是固定值。
    用 \(a = 2R\sin A\),\(c = 2R\sin C\)。
    比較 \(R\) 與 \(c\):
    \[
    c = 2R\sin C \implies \frac{R}{c} = \frac{1}{2\sin C} \approx \frac{1}{0.9696} \approx 1.0314
    \]
    所以 \(R \approx 1.0314 \times c > c\),因此 \(R < c\) 不成立。 ❌ 錯誤。 --- **正確選項:** (1)、(2) \[ \boxed{12} \]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 試題內容
  • 試題內容
  • 答題卷
  • 選擇(填)題答案
  • Posted in

    114分科測驗數學乙考科試卷-09

    有一個抽牌拿獎金活動,規則如下:
    在一個不透明箱子中有 2 張標示金額「1000 元」的牌及 3 張標示金額「0 元」的牌。參加者從箱中隨機抽出一張牌,在不知道抽出牌標示的金額情況下,主持人再將一張標示金額「500 元」的牌放入箱中。此時參加者有以下兩種選擇:
    (一)保留原先抽出的牌,該牌標示的金額即為獲得的獎金。
    (二)放棄原先抽出的牌且不放回,再從箱中隨機抽出一張牌,該牌標示的金額即為獲得的獎金。
    今某甲參加此活動,假設每張牌被抽中的機會均相等,試選出正確的選項。
    (1) 若某甲選擇(一),則獲得獎金 0 元的機率為 \(\frac{3}{5}\)
    (2) 若某甲選擇(一),則獲得獎金的期望值為 500 元
    (3) 若某甲選擇(二),則獲得獎金 1000 元的機率為 \(\frac{2}{5}\)
    (4) 若某甲選擇(二),則獲得獎金 0 元的機率為 \(\frac{12}{25}\)
    (5) 若某甲選擇(二),則獲得獎金的期望值為 420 元

    答案

    好的,我們先一步步推理這個抽獎問題。

    ---

    ## 1. 初始情況

    箱子裡有 5 張牌:
    - 2 張 1000 元
    - 3 張 0 元

    某甲先隨機抽一張牌(不知道金額),然後主持人放入一張 500 元牌,此時箱中有 5 張牌:
    - 某甲手上 1 張(可能是 1000 元或 0 元)
    - 箱子裡剩 4 張牌(包含 2 張 1000 元與 3 張 0 元中的剩餘部分)
    - 再加入 1 張 500 元牌,所以箱子裡總共 4 張牌(來自原剩的 4 張 + 0 張?等等,要算清楚)

    ---

    **初始:** 箱 5 張 = 2 張 1000 元 + 3 張 0 元
    甲抽 1 張後,箱剩 4 張牌(結構取決於甲抽到什麼)。
    然後主持人放入 1 張 500 元牌,所以此時箱中有 5 張牌嗎?不對,題意是:
    「參加者從箱中隨機抽出一張牌,在不知道抽出牌標示的金額情況下,主持人再將一張標示金額『500 元』的牌放入箱中。」
    所以順序是:
    1. 甲抽 1 張(箱剩 4 張)
    2. 主持人放入 500 元牌(箱變為 4 + 1 = 5 張)
    3. 甲決定(一)保留原牌,或(二)放棄原牌(不放回),再從箱中抽 1 張。

    ---

    ## 2. 選擇(一)的情況

    甲保留原牌,獎金就是原牌金額。

    原牌來自初始 5 張牌(2 張 1000 元,3 張 0 元),所以:
    - 獎金 0 元機率 = \( \frac{3}{5} \)
    - 獎金 1000 元機率 = \( \frac{2}{5} \)

    期望值 = \( 0 \times \frac{3}{5} + 1000 \times \frac{2}{5} = 400 \) 元

    ---

    **(1)** 獲得獎金 0 元的機率為 \( \frac{3}{5} \) ✅ 正確
    **(2)** 期望值為 500 元 ❌ 錯誤(是 400 元)

    ---

    ## 3. 選擇(二)的情況

    甲放棄原牌(不放回),再從箱中抽 1 張。
    此時箱中 5 張牌:
    - 原剩 4 張(結構取決於第一抽抽到什麼)
    - 加上主持人放入的 1 張 500 元牌

    所以第一抽的結果會影響箱中牌的分佈。

    ---

    ### 情況 1:第一抽抽到 1000 元(機率 \( \frac{2}{5} \))
    初始剩 4 張牌 = 1 張 1000 元 + 3 張 0 元
    加入 500 元牌後:箱中 = 1 張 1000 元 + 3 張 0 元 + 1 張 500 元(共 5 張)
    第二抽獎金分佈:
    - 1000 元機率 = \( \frac{1}{5} \)
    - 500 元機率 = \( \frac{1}{5} \)
    - 0 元機率 = \( \frac{3}{5} \)

    ---

    ### 情況 2:第一抽抽到 0 元(機率 \( \frac{3}{5} \))
    初始剩 4 張牌 = 2 張 1000 元 + 2 張 0 元
    加入 500 元牌後:箱中 = 2 張 1000 元 + 2 張 0 元 + 1 張 500 元(共 5 張)
    第二抽獎金分佈:
    - 1000 元機率 = \( \frac{2}{5} \)
    - 500 元機率 = \( \frac{1}{5} \)
    - 0 元機率 = \( \frac{2}{5} \)

    ---

    ## 4. 選擇(二)的總機率

    **(3) 獲得獎金 1000 元的機率**
    \[
    P = \frac{2}{5} \times \frac{1}{5} + \frac{3}{5} \times \frac{2}{5}
    = \frac{2}{25} + \frac{6}{25} = \frac{8}{25}
    \]
    選項說 \( \frac{2}{5} = \frac{10}{25} \) ❌ 錯誤

    ---

    **(4) 獲得獎金 0 元的機率**
    \[
    P = \frac{2}{5} \times \frac{3}{5} + \frac{3}{5} \times \frac{2}{5}
    = \frac{6}{25} + \frac{6}{25} = \frac{12}{25}
    \]
    ✅ 正確

    ---

    **(5) 獲得獎金的期望值**

    情況 1(第一抽 1000 元,機率 \( \frac{2}{5} \)):
    期望值 = \( \frac{1}{5} \times 1000 + \frac{1}{5} \times 500 + \frac{3}{5} \times 0 = 200 + 100 = 300 \)

    情況 2(第一抽 0 元,機率 \( \frac{3}{5} \)):
    期望值 = \( \frac{2}{5} \times 1000 + \frac{1}{5} \times 500 + \frac{2}{5} \times 0 = 400 + 100 = 500 \)

    總期望值 =
    \[
    \frac{2}{5} \times 300 + \frac{3}{5} \times 500
    = 120 + 300 = 420
    \]
    ✅ 正確

    ---

    ## 5. 結論

    正確選項:(1)、(4)、(5)

    \[
    \boxed{145}
    \]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 試題內容
  • 試題內容
  • 答題卷
  • 選擇(填)題答案
  • Posted in

    114分科測驗數學乙考科試卷-11

    某洗衣機的行程必須從一、二、三、四、五共 5 種不同衣料擇一,搭配甲、乙、丙、丁共 4 種不同模式擇一,另有 A、B、C 共 3 種附加功能,每種附加功能可以自由選擇是否開啟,但是「第一種衣料」不可以與附加功能「A」同時使用。
    例如「第二種衣料」搭配「甲模式」,且同時開啟「A」、「B」兩種附加功能為一個可以的行程;但「第一種衣料」搭配「甲模式」,且同時開啟「A」、「B」兩種附加功能為一個不可以的行程。
    根據上述,此洗衣機共有_____個可以的行 程 。

    答案

    ---

    **解題:**

    1. **先算沒有禁止規則的總數**
    - 衣料選擇:5 種
    - 模式選擇:4 種
    - 附加功能 A、B、C 各可開或不開 → \(2^3 = 8\) 種
    總數: \(5 \times 4 \times 8 = 160\) 種行程。

    2. **減去「第一種衣料 + 附加功能 A 開啟」的非法情形**
    - 衣料固定為第一種(1 種)
    - 模式有 4 種
    - 附加功能 A 必須開(固定),B 與 C 可開可不開 → \(2^2 = 4\) 種
    非法數: \(1 \times 4 \times 4 = 16\) 種。

    3. **合法行程數**
    \(160 - 16 = 144\) 種。

    ---

    **答案:**
    \[
    \boxed{144}
    \]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 試題內容
  • 試題內容
  • 答題卷
  • 選擇(填)題答案
  • Posted in

    114分科測驗數學乙考科試卷-12

    平面上不共線三點$A、B、C$,\(\overrightarrow{AB}\cdot\overrightarrow{AC}=16\),\(\overrightarrow{CB}\cdot\overrightarrow{AC}=3\),則\(\overline{AC}\)=$\sqrt{~~~~~~}$(化簡根式)。

    答案

    1. \(\overrightarrow{CB}=\overrightarrow{AB}-\overrightarrow{AC}\),故\(\overrightarrow{CB}·\overrightarrow{AC}=(\overrightarrow{AB}-\overrightarrow{AC})·\overrightarrow{AC}=16 - |\overrightarrow{AC}|^2=3\);
    2. 解得\(|\overrightarrow{AC}|^2=13\),故\(\overline{AC}=\sqrt{13}\)。答案:13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 試題內容
  • 試題內容
  • 答題卷
  • 選擇(填)題答案
  •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