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0學測社會試卷53

53-54 為題組

某國為興建首都,從統治的各地徵集材料,包括:來自黎巴嫩的針葉林木材;埃及的銀、銅;印度的象牙。請問:文中某國最可能是:
(A)波斯帝國
(B)羅馬帝國
(C)法蘭西王國
(D)德意志帝國

[單選題]
答案

波斯帝國統治範圍涵蓋黎巴嫩、埃及、印度等地。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學測社會試卷54

53-54 為題組

文中某國徵集木材之來源區,其林地最可能具有下列哪種環境特色?
(A)夏乾冬雨,樹叢低矮且枝幹堅韌,利於林木砍伐
(B)氣流對流旺盛,終年有雨,林木樹冠寬大且茂密
(C)位居北極圈附近,多灰化土,林木枝幹筆直高大
(D)山地攔截西風水氣,降水豐沛,利於林木的生長

[單選題]
答案

黎巴嫩屬地中海氣候,夏乾冬雨,盛產雪松。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學測社會試卷55

55-56 為題組

下列是臺灣的四個地名:(甲)臺北市「萬華」;(乙)花蓮縣「光復」;(丙)高雄市「左營」;(丁)宜蘭縣「五結」。請問:地名有時也帶有時代的特徵,上述引號之地名在歷史上出現的先後順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丁甲乙
(D)丁甲丙乙

[單選題]
答案

左營(明鄭)→五結(清領)→萬華(清領)→光復(戰後)。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學測社會試卷57

57-58 為題組

古代某國位於印度與羅馬的商道之間,鑄造貨幣,繁榮商業,經濟發達。該國也是農業國家,生產大麥、小麥,也飼養牛、羊及駱駝。除象牙、犀角與食鹽外,甚至輸出大批奴隸。西元四世紀時,該國與羅馬君士坦丁皇帝結盟,共同對抗波斯帝國,並加強貿易。請問:該國的管轄範圍,最可能位於下列哪個地帶的部分地區?
(A)撒赫爾
(B)高加索
(C)馬其頓
(D)賽普勒斯

[單選題]
答案

阿克蘇姆王國位於東非,控制紅海貿易,與羅馬結盟對抗波斯。答案需進一步判斷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學測社會試卷59

59-60 為題組

愛爾蘭土地肥沃,盛產大麥、小麥等穀類。十三世紀以後,愛爾蘭即受英國統治,長期成為穀物供應者。十七世紀以後,愛爾蘭人民以馬鈴薯為主食。1845 至 1852 年間,愛爾蘭馬鈴薯歉收,發生嚴重饑荒,約有 20%以上的人口死亡或移民。研究指出,晚疫病應是造成馬鈴薯歉收的主因,其主要傳播途徑來自空氣或人畜攜帶,尤其在持續低溫、高濕的環境最容易傳播,而多雨加上強風更助長其快速蔓延,極短時間即可造成馬鈴薯廢耕。學者分析,在饑荒時期,愛爾蘭歉收的作物只有馬鈴薯,然輸出至英國的穀物,據推算足以養活當時愛爾蘭的兩倍人口,因而認為饑荒實為人禍。饑荒之後,愛爾蘭展開大規模佃農運動,組織聯盟,爭取權益,提出幾項訴求,包括:土地買賣自由、保障佃租契約與合理地租。請問:若以投入、過程、產出、回饋為馬鈴薯農業系統的四個環節,根據上文,最可能是在哪個環節內的自然要素發生變化,使得晚疫病快速傳播蔓延,造成馬鈴薯廢耕,而使整個系統運作出現崩壞現象?
(A)投入
(B)過程
(C)產出
(D)回饋

[單選題]
答案

晚疫病發生在作物生長過程(過程環節),導致系統崩壞。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學測社會試卷60

59-60 為題組

依上文推論,除馬鈴薯歉收外,最可能造成愛爾蘭饑荒的主要原因是:
(A)愛爾蘭地主抽取高地租,造成愛爾蘭人民窮困,無力購買高價穀物
(B)愛爾蘭人自古以來就以馬鈴薯為主食,不償食用新引進的穀類作物
(C)愛爾蘭篤信宗教,視馬鈴薯發生疫病為天譴,情願受罰而不食穀物
(D)英國政府因愛爾蘭人民叛服無常,閣員主張嚴懲,故禁止輸入穀物

[單選題]
答案

英國殖民政策導致愛爾蘭糧食外銷,當地人民無力購買其他食物。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