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測
111學測社會試卷42
第42-43題為題組
◎ 由於網路地圖技術的革新,地圖繪製的技術不再專屬於政府和企業,非專業的民眾透過網路協作及編輯,可以參與集體建置和提供具空間分布性質的資料與地圖。以往政府提供的地圖,或企業為商業利益製作的地圖,例如 Google 等商用電子地圖服務,主要提供主流群體所需,卻未必符合某些群體的生活體驗或需求。近年來,由民眾參與的開放式電子地圖協作平台,其圖資允許所有人使用及編輯,無須付費,可以將圖資用於個人、教育、商業、政府以及其他用途,如救災資訊地圖、飲水機分布地圖等。請問:依據題文所述的協作平台特性,對電子地圖市場的經濟效率最可能產生下列何種影響?
(A)免費查詢地圖資訊可降低外部成本,提升經濟效率
(B)自由編輯地圖可滿足更多市場需求,提升經濟效率
(C)開放式地圖只有滿足特定群體需求,減少經濟效率
(D)免費的圖資降低電子地圖市場價值,減少經濟效率
111學測社會試卷43
111學測社會試卷44
第44-46題為題組
◎ 一位出生於阿富汗的思想家,據聞是穆罕默德的後裔,在十九世紀後期見到當時伊斯蘭世界受到西方列強勢力入侵,伊斯蘭族群四分五裂,且當時最大的伊斯蘭帝國——鄂圖曼帝國也無法善盡保護伊斯蘭世界之責。為了讓伊斯蘭世界團結共同抵禦列強,他走訪中東、北非、歐洲各地,倡議「泛伊斯蘭主義」,嘗試建立跨宗派、地域、民族的單一伊斯蘭國度。「泛伊斯蘭主義」不是與西方對抗的軍事行動策略,也非教條儀式與民族主義,而是強調以伊斯蘭的基本信仰為普遍生活倫理規範,以此團結伊斯蘭世界並促進其政治現代化。請問:當時鄂圖曼帝國面臨的危機為何?
(A)帝國多次進攻基督教大城維也納未果,伊斯蘭勢力擴張失敗
(B)新帝國主義者覬覦近東地理區位與資源,使得國土深受威脅
(C)世界大戰爆發,帝國加入德、奧匈帝國陣營,戰後國勢衰弱
(D)軍人凱末爾推動西化政策,引起保守者反抗,國內政局不安
111學測社會試卷47
第47-48題為題組
◎公民課自主學習時研讀到下列資料:一般人使用網路後通常會留下數位紀錄,稱為網路「足跡」。某大型網路平台商除經營社交媒體,也跨足各種服務。該平台商自稱擁有用戶的基本資料,當串連到用戶瀏覽紀錄、搜尋關鍵詞、消費行為、社群媒體活動等足跡,就可預知使用者的價值偏好與習慣,進而能幫其客戶向使用者投放準確的廣告或政治宣傳,獲利豐厚。某資訊人權監督團體提出警告:「該平台商的行為經常沒有使用者的充分授權,也未充分告知,但卻擁有左右使用者認知與行為的能力」。然而,大眾對此風險卻不一定能充分認識。曾有調查指出,相較於教育程度高者,教育程度較低者因接觸數位風險教育機會較少,故使用網路服務時更缺乏警覺,也更容易受網路資訊影響。請問:依資訊人權監督團體所提出的警告,顯示其最擔心網路平台商下列哪項行為?
(A)蒐集並分析使用者的網路足跡
(B)提供政黨關於民意走向的分析
(C)製作廣告資訊影響消費者偏好
(D)持續監視並且操縱使用者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