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11

「公民與社會」課堂討論公務員的政治中立,老師要同學提出違反政治中立的實例,請問下列實例何者最符合討論主題?
(A)總統任命同黨黨員為考試院部會首長
(B)某部長懲處為在野黨公開助選的司長
(C)某縣政府大樓張貼支持縣長連任標語
(D)直轄市長假日為同黨議員候選人助選

答案

政府機關張貼支持特定候選人標語,違反行政中立原則。公務員應依法行政,保持政治中立,不利用公資源助選。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12

民主政治發展過程中,間接民主的議會政治取代直接民主,下列何者為最主要原因?
(A)工業革命之後走向專業分工,產生專業的政治工作者
(B)公民直接參政社會成本太高,代議政治較為省時有效
(C)人民選舉投票就是直接民主,議員只是代行人民職權
(D)議會代表比人民熟悉議事規則,更能夠爭取人民權益

答案

代議政治取代直接民主主要因現代國家規模大,全體公民直接參政成本過高,代議制較具效率與可行性。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13

有關國家行政權運作的國內公法總稱為行政法,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下列敘述何者屬於「應適用行政法」之事件?
(A)遇路邊臨檢,駕駛人某丁以無照駕駛而遭罰
(B)因感情糾紛,某乙唆使某丙打傷其室友挨告
(C)房東發函追討租屋房客某甲所積欠之房租金
(D)依法院民事確定判決,強制執行「拆屋還地」

答案

無照駕駛遭罰屬行政罰,為行政法適用範圍。其他選項為刑事或民事案件,適用刑法或民法。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14

刑事訴訟程序著重追訴處罰犯罪,講求勿枉勿縱與真實發現,並相當重視程序面的人權保障,包含刑事被告及犯罪嫌疑人的權利保障。就刑事訴訟程序而言,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檢察官訊問竊嫌時,應告知其可以保持緘默
(B)為了避免黑箱作業,犯罪偵查過程應予公開
(C)未經審判確定被告為有罪前,推定其為無罪
(D)在犯罪偵查階段,被告可以主張聘請辯護人

答案

犯罪偵查過程為避免影響偵查效能與當事人權益,不應完全公開。偵查不公開是刑事訴訟基本原則。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15

甲男與懷孕之妻返家時,驚覺陌生人入宅行竊;竊嫌持利刃攻擊甲男之妻以利脫逃。為保護妻子,甲男奮力奪刃時不慎造成竊嫌手臂扭傷脫臼。依我國《刑法》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男可主張正當防衛,但對竊嫌之受傷仍須負完全刑事責任
(B)甲男可主張正當防衛,若成立則不構成犯罪而無須負擔刑責
(C)財物損失與致使竊嫌受傷不成比例,甲男不可主張正當防衛
(D)竊嫌係攻擊甲男之妻,非攻擊甲男,甲男不可主張正當防衛

答案

為保護他人生命身體權利,可主張正當防衛。防衛行為與侵害程度相當,成立正當防衛不構成犯罪。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16

小潘隨隊出國比賽,機場安檢時,戲稱:「我行李有炸彈」,迅即遭移送法辦。縱使小潘解釋此純屬玩笑,行李也查無炸彈,仍因散布危害飛航安全之不實訊息,已涉嫌犯罪而面臨法律制裁及當日無法隨隊出境之後果。關於小潘個人基本權利的限制,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為了避免緊急危難,小潘個人的言論自由可以受到法律限制
(B)雖為增進公共利益,小潘個人的遷徙自由仍不得受法律限制
(C)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小潘個人的遷徙自由可以受到行政規則限制
(D)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小潘個人的人身自由可受到行政規則限制

答案

言論自由非絕對,為避免危害公共安全,可依法限制。散布危害飛航安全訊息即使玩笑仍違法,屬言論自由合理限制。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17

某國規定人民須購買專用垃圾袋以處理垃圾,否則清潔隊將不予清運,違反或任意傾倒垃圾者,將處以高額罰款。請問某國此措施的最主要動機為何?
(A)刺激民間消費
(B)減緩景氣波動
(C)將外部成本內部化
(D)改善政府財政問題

答案

專用垃圾袋收費是污染者付費原則實踐,將垃圾處理的外部成本內部化,透過經濟誘因減少垃圾量。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18

某國政府為避免米價過低影響農民生計與生產意願,規定米價每公斤不得低於 50 元。在其他情況不變下,請問有關此措施實施後對米市場影響的敘述,何者正確?
(A)當米的市價為每公斤60元時,此措施將不會影響農民的福利
(B)當米的市價低於每公斤50元時,市場將出現需求大於供給的現象
(C)此類價格上限的價格管制,將會降低消費者剩餘、提高生產者剩餘
(D)米的市價為每公斤40元時,農民將惜售並囤積米糧,使市場出現無調損失

答案

價格下限管制設在50元,當市價60元時不影響市場。市價低於50元時,供給量大於需求量,出現超額供給。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19

經濟學常使用「共享性」與「排他性」兩種概念來說明財貨的特性,請問就這兩種概念的應用分析何者正確?
(A)校長週會演講內容,因學生每人領悟與學習成效不同,故不具有共享性
(B)政府投入預算改善都市治安,因未繳稅居民亦可享受,故不具有排他性
(C)公立圖書館閱覽室人人均可進出,縱使座位一位難求,依然具有共享性
(D)商業賣場可以自由進出,但達一定人數流量後管制進場,故具有排他性

答案

都市治安改善具非排他性,未繳稅者亦能享受。共享性指多人可同時消費,不因個人感受差異而改變財貨特性。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20

某國原本不屬於進出口商品之甲、乙商品,在該國開放市場進行貿易後,甲商品成為出口商品,而乙商品也可自國外輸入。若其他情況維持不變,請問在開放市場後,有關該國甲、乙商品市場之敘述,何者正確?
(A)甲商品市場消費者剩餘與乙商品市場生產者剩餘均將提高
(B)甲商品市場的生產者剩餘提高,消費者剩餘的增減則不明
(C)乙商品市場的消費者剩餘提高,生產者剩餘則是減少的
(D)甲、乙商品市場之社會福利變化,前者提高而後者減少

答案

甲商品出口,國內價格上升,生產者剩餘增加;乙商品進口,國內價格下降,消費者剩餘增加,生產者剩餘減少。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