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31

某一時期,周天子因財政困難,必須派遣大臣向諸侯要求金援。齊、晉兩國也經常派遣使臣朝覲周天子,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原本與周天子關係最密切的魯國反而漸漸疏遠。這種現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周人滅商,始建國家,但基礎不穩
(B)西周末年,外族常入侵,政局惡化
(C)春秋時代,周王室衰微,霸主興起
(D)戰國時期,大國崛起,戰爭頗頻繁

[單選題]
答案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齊晉等大國透過尊王攘夷提高地位,魯國影響力下降,反映權力結構變化。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32

一部書記載:祖宗設立某個官職,只不過是文學侍從,其職務至多止於在奏章上簽註處理的建議,呈請皇帝裁決。這個官職獲得委任的權力,和前代宰相絕不相同,以不具實權之官職,卻攬權在手,其勢必敗,歷來擔任這個官職者無美名,其故在此。此處所指的官職是指:
(A)漢代的博士官
(B)唐代的中書令
(C)明代的內閣大學士
(D)清代的軍機大臣

[單選題]
答案

明代內閣大學士原為皇帝顧問,無法定權力,但後來權力擴大,形成「無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實」的特殊現象。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33

一份文書指出:「政府曾發布命令,教導大家崇敬諸神,卻使基督教徒陷於危險和苦難之中,甚至有人喪失性命,許多人至今不能公開參加他們的宗教活動。我們應本著寬大宗旨,開恩處理這件事。今後,他們可以自由表達想法,不受干擾地自由集會,但得尊敬法律和政府。」這份文書是:
(A)君士坦丁發布的米蘭詔令
(B)英國約翰王公布的大憲章
(C)拿破崙頒行的拿破崙法典
(D)聯合國公布的世界人權宣言

[單選題]
答案

君士坦丁大帝313年頒布米蘭詔令,承認基督教合法地位,結束迫害,允許基督徒自由信仰,符合題述內容。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34

1920 年代,一位人士在法院受審時的答辯書中指出:製糖會社極盡榨取蔗農們的膏血,以致農民赤貧如洗;會社中的勞動者,一日勞動的報酬,不能維持家計,其慘澹的生活,令時常目撃的我,感到無限傷心,為此決定加入組織奮鬥。文中這位人士所提到的問題最主要是:
(A)家庭的崩潰
(B)司法的迫害
(C)族群的矛盾
(D)經濟的剝削

[單選題]
答案

1920年代台灣製糖會社對蔗農與勞工進行經濟剝削,引發農民運動與勞工運動,反映殖民經濟體系的不平等。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35

以下三段資料為三個不同時期的中國知識分子對傳統與西方文化的看法:
資料甲:我們要拋棄傳統中國的四書五經、打倒那吃人的禮教,專心學習西方的民主與科學。
資料乙:我們要拒絕污染心靈的西方文化,更要唾棄傳統中國的文化遺毒,知識青年應該下鄉向農民學習。
資料丙:我們可以仿效西方國家的科學與技術,但是,仍要堅持維護中國的綱常、名教與聖人之道。
上述資料依時序先後應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單選題]
答案

丙:洋務運動中體西用→甲:五四運動全盤西化→乙:文化大革命破四舊,反映近代中國思想演變歷程。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36

老師上課時,根據歷史資料繪製成圖2,以說明中國歷史上某個時期政府在全國兵力部署的比重。根據圖中訊息判斷,這應是何時的情況?
(A)秦初
(B)唐初
(C)宋初
(D)明初

[單選題]
答案

宋代採取強幹弱枝政策,重兵部署在京師周邊,邊防相對薄弱,與圖中兵力集中華北地區的特徵相符。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37

中國歷史上某地居民的職業結構如下:十分其民,而工商居其四(占四成);十分其農,而佃戶居其六;十分其力,而傭工(雇傭勞動)居其五。上述的現象最可能發生於:
(A)西漢的關中地區
(B)唐初的華北地區
(C)清初的長江地區
(D)清領前期的臺灣

[單選題]
答案

清初長江下游地區商品經濟發達,工商業比例高,佃農與雇工比例大,反映資本主義萌芽與社會結構變化。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38

某一時期,許多學者寫了不同的手冊,教導年輕人舉止要合宜,吃飯有禮貌,學習文學、音樂、藝術,才能成為有趣的社交分子。這些手冊一經出版,便銷售一空,說明當時社會重視禮儀規範。這個時期最早出現於何時?
(A)古典希臘時期
(B)羅馬共和時期
(C)文藝復興時期
(D)啟蒙運動時期

[單選題]
答案

文藝復興時期出現《廷臣論》等禮儀手冊,教導紳士風度與社交禮儀,反映市民社會興起與人文主義精神。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39

一位作者討論當時中國的社會情況,重要內容包括:論修治道路、論綏靖地方、懲戒奢侈、清除鴉片流弊、嚴禁買賣奴婢、禁溺女嬰等。這種想法最可能出現於下列何書中?
(A)明代的《職方外紀》
(B)清初的《大義覺迷錄》
(C)清末的《自西徂東》
(D)抗戰時期的《中國之命運》

[單選題]
答案

清末傳教士花之安《自西徂東》介紹西方文明,批判中國社會陋習,主張改革,內容符合題述各項社會改革主張。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40

一份文書中,中國政府表示:「前次所有遇害難民之家,中國定給撫卹銀兩,貴國所有在該處修道、建房等件,中國願留自用,先行議定籌補銀兩。所有此事兩國一切往來公文,彼此撤回、註銷。至於該處『生番』,中國自宜設法妥為約束,以期永保航客,不能再受凶害。」這份文書應與哪一事件有關?
(A)中國與日本有關牡丹社事件的討論
(B)中國因法國侵略安南,與法國交涉
(C)中德因德國企圖佔領膠州灣的協議
(D)中國與各國就解決義和團事件商議

[單選題]
答案

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中日簽訂北京專約,清廷賠款並承認日本出兵為保民義舉,承諾約束台灣生番,保障航行安全。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