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時期,政府為了吸收民間存款,特別制定<臺灣省各行庫舉辦優利儲蓄存款辦法>,規定每次存入金額不得低於新臺幣300 元,存期不得少於1 個月,利率為月息7 分(即每百元每月7 元,年利率為84%,按複利折合年率為125.08%)。這個政策實施之後,儲蓄風氣盛行,物價上漲的速度立刻減緩。這種政策的背景是:
(A)1946年,政府因國共內戰需軍費,以高利率吸收民間存款
(B)1950年,政府積極壓抑通貨膨脹,建立民眾對新臺幣信心
(C)1951年,政府籌募公地放領的經費,高利率吸引民間資金
(D)1971年,政府陸續推動大型交通建設,急需民間資金挹注
106學測社會
106學測社會試題-42
1154 年,埃及法提馬王朝統治者在一封致比薩大主教的信中說:只要你們承諾不與法蘭克人合作,我方可同意你們的商人運送貨品來我方貿易。除了亞歷山卓城外,你們也可以在開羅建立據點,但需繳交關稅;木材、鐵、樹脂這三項貨品,我方保證以市價購買。埃及法提馬王朝統治者寫這封信的目的最可能是:
(A)埃及希望與比薩形成商業同盟
(B)防止比薩大主教與十字軍合作
(C)保護埃及木材、鐵、樹脂產業
(D)歡迎比薩商人可以在埃及定居
106學測社會試題-43
表2 是1951 年到1961 年間臺灣農戶數百分比的統計表格,我們如何理解這段期間臺灣農戶資料的變化?
| 時間 | 自耕農 | 半自耕農 | 佃農 |
| 1951 | 38 | 25 | 37 |
| 1953 | 55 | 24 | 21 |
| 1955 | 59 | 23 | 18 |
| 1957 | 60 | 23 | 17 |
| 1959 | 62 | 23 | 15 |
| 1961 | 65 | 21 | 14 |
(A)三七五減租與耕者有其田政策成功推行
(B)工業化導致農業人口大量轉往都市
(C)農業機械化減少對佃農勞動力的需求
(D)政府鼓勵大規模農企業取代小農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