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9學測社會試題-61

60-61為題組
題文提及的甲處戰略地位,最可能指的是下列何者?
(A)歐盟政治軍事勢力向東擴張的跳板
(B)控制俄羅斯出入地中海的航道扼塞
(C)北美西岸與亞洲大圓航線必經之處
(D)當地蘊藏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

答案

中東海域蘊藏豐富石油資源,具戰略重要性。答案為(D)當地蘊藏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社會試題-62

62-63為題組
十五世紀中葉,葡萄牙人在大西洋東部海域馬德拉群島開始種植甘蔗;十六世紀中葉,葡萄牙殖民巴西以後,又在當地發展蔗糖產業。由於蔗糖屬於勞力密集產業,於是引進大量外來勞工。請問:
這些外來勞工主要為下列何者?
(A)非洲黑人
(B)華工
(C)歐洲罪犯
(D)北美印第安人

答案

大西洋奴隸貿易提供美洲蔗糖園勞動力。答案為(A)非洲黑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社會試題-63

62-63為題組
題文中的葡萄牙人選擇發展蔗糖產業之區位考量,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產地鄰近美國,加上蔗糖不耐久放,故蔗糖需快速運到市場
(B)母國地處溫帶,國內並不適合種蔗,故尋找熱帶殖民地種蔗
(C)產地水力充沛,地勢高低落差明顯,故可提供製糖電力資源
(D)母國人力不足,多投入馬鈴薯生產,故需要到海外招工種蔗

答案

葡萄牙尋找熱帶殖民地發展蔗糖等熱帶作物。答案為(B)母國地處溫帶,國內並不適合種蔗,故尋找熱帶殖民地種蔗。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社會試題-64

64-66為題組
十九世紀前期,張三從寧波來艦舺採購樟腦,計畫運回浙江、上海銷售,同時也運來綢緞、布帛等貨品來臺銷售。請問:
張三最可能委託下列哪個組織運送這批貨物?
(A)東印度公司
(B)北郊
(C)怡和洋行
(D)三井會社

答案

清代臺灣與中國貿易主要由郊行負責。答案為(B)北郊。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社會試題-65

64-66為題組
張三的貿易行為,對上述地區的樟腦市場與布帛市場有何影響?
(A)臺灣布帛市場的消費者剩餘上升,生產者剩餘上升
(B)臺灣布帛市場的消費者剩餘下降,生產者剩餘上升
(C)上海樟腦市場的消費者剩餘上升,生產者剩餘下降
(D)上海樟腦市場的消費者剩餘下降,生產者剩餘下降

答案

輸入布帛增加臺灣供給,消費者剩餘上升;輸出樟腦減少上海供給,消費者剩餘下降。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社會試題-67

67-69為題組
資料一:屏東種植紅豆的農民,過去為避免鳥害造成農損,會利用毒餌造成小型鳥類死亡,進而導致撿食的老鷹跟著中毒。近來因維護生態環境,農夫改變耕作方式,在播種期不毒鳥、採收時不用落葉劑,以新創農業的方式建立「老鷹紅豆」品牌以及產銷履歷。雖然生產紅豆的成本上升,但有效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使市場銷售價格與數量都大幅提升。老鷹紅豆的契作地區主要在屏東東港和萬丹一帶。
資料二:萬丹聚落形成於明末,曾在清代民變中扮演重要角色,朱一貴事件時,粵籍義民即在「萬丹社」的上帝廟誓師起義。「社」在清代一般是指「熟番」村落,但並非自古如此。例如,鄭氏時期,主政者推行屯田,就曾用「社」作為屯墾村落之名;當時的軍備圖則分別以「番社」和「民社」來標示「番」、「漢」聚落。在清朝治臺初期的地圖中,即有「後勁社」、「左營社」等和「熟番」無關的村落名,「萬丹社」也是如此。
根據上述兩則資料,請問:
題文中的新創農業型態,較適合以下列哪兩個概念說明?
甲、生態農業 乙、粗放農業 丙、休閒農業 丁、精緻農業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答案

兼顧生態保護與品質提升,屬生態農業與精緻農業。答案為(B)甲丁。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社會試題-68

67-69為題組
根據題文,以下何者最可以表現屏東紅豆由傳統產銷方式到新創品牌後,其市場供給與需求的變動情形?
(A)供給線上移,需求線上移,且前者移動幅度大於後者
(B)供給線上移,需求線上移,且後者移動幅度大於前者
(C)供給線上移,需求線下移,且後者移動幅度大於前者
(D)供給線下移,需求線上移,且前者移動幅度大於後者

答案

成本上升使供給線上移,品牌價值提升使需求線上移,且需求增幅大於供給。答案為(B)供給線上移,需求線上移,且後者移動幅度大於前者。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社會試題-69

67-69為題組
我們一般認為「社」是指「熟番」村落,但萬丹「社」的出現,顯然提供了另一種看法。就題文來看,萬丹社的例子最適合從下列哪一歷史脈絡來解讀?
(A)粵民開發與熟番地權的關係
(B)義民形象被塑造的演變過程
(C)鄭氏在當地開發的歷史痕跡
(D)民間信仰與地名命名之關聯

答案

萬丹社反映鄭氏時期屯墾歷史,非原住民村落。答案為(C)鄭氏在當地開發的歷史痕跡。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社會試題-70

70-72為題組
比利時是由多語言族群組成的聯邦體制國家,包括法語、荷語和德語等語言族群,其分布區域主要與鄰國居民通用的語言有關,圖14為該國的語言分區圖。這三種語言分布彼此明顯區隔,並成為該國自治行政區劃分的重要依據之一。比利時之所以成為多語言族群的國家,與其特殊的歷史發展關係密切。比利時原與荷蘭及盧森堡組成所謂的低地國,但經過十六、十七世紀的連年戰爭,其中的十七個省分分裂,最後形成比利時以及荷蘭兩個國家。由於族群和語言因素,現今比利時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可以橫跨不同語言區而獲得全國性的支持,甚至在2010年國會大選之後,比利時各政黨的組閣談判長達541天,最後才順利組織政府,成為全球在和平時代裡無政府時期最長的國家。請問:
依據題文資訊,低地國十七個省分分裂後,促成某些省分成立荷蘭共和國的戰爭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三十年戰爭
(B)英法七年戰爭
(C)拿破崙戰爭
(D)普法戰爭

答案

荷蘭獨立戰爭(八十年戰爭)於17世紀初結束,促成荷蘭共和國成立。答案為(A)三十年戰爭。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