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學測社會
109學測社會試題-62
109學測社會試題-63
109學測社會試題-64
109學測社會試題-65
109學測社會試題-66
109學測社會試題-67
67-69為題組
資料一:屏東種植紅豆的農民,過去為避免鳥害造成農損,會利用毒餌造成小型鳥類死亡,進而導致撿食的老鷹跟著中毒。近來因維護生態環境,農夫改變耕作方式,在播種期不毒鳥、採收時不用落葉劑,以新創農業的方式建立「老鷹紅豆」品牌以及產銷履歷。雖然生產紅豆的成本上升,但有效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使市場銷售價格與數量都大幅提升。老鷹紅豆的契作地區主要在屏東東港和萬丹一帶。
資料二:萬丹聚落形成於明末,曾在清代民變中扮演重要角色,朱一貴事件時,粵籍義民即在「萬丹社」的上帝廟誓師起義。「社」在清代一般是指「熟番」村落,但並非自古如此。例如,鄭氏時期,主政者推行屯田,就曾用「社」作為屯墾村落之名;當時的軍備圖則分別以「番社」和「民社」來標示「番」、「漢」聚落。在清朝治臺初期的地圖中,即有「後勁社」、「左營社」等和「熟番」無關的村落名,「萬丹社」也是如此。
根據上述兩則資料,請問:
題文中的新創農業型態,較適合以下列哪兩個概念說明?
甲、生態農業 乙、粗放農業 丙、休閒農業 丁、精緻農業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109學測社會試題-68
109學測社會試題-69
109學測社會試題-70
70-72為題組
比利時是由多語言族群組成的聯邦體制國家,包括法語、荷語和德語等語言族群,其分布區域主要與鄰國居民通用的語言有關,圖14為該國的語言分區圖。這三種語言分布彼此明顯區隔,並成為該國自治行政區劃分的重要依據之一。比利時之所以成為多語言族群的國家,與其特殊的歷史發展關係密切。比利時原與荷蘭及盧森堡組成所謂的低地國,但經過十六、十七世紀的連年戰爭,其中的十七個省分分裂,最後形成比利時以及荷蘭兩個國家。由於族群和語言因素,現今比利時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可以橫跨不同語言區而獲得全國性的支持,甚至在2010年國會大選之後,比利時各政黨的組閣談判長達541天,最後才順利組織政府,成為全球在和平時代裡無政府時期最長的國家。請問:
依據題文資訊,低地國十七個省分分裂後,促成某些省分成立荷蘭共和國的戰爭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三十年戰爭
(B)英法七年戰爭
(C)拿破崙戰爭
(D)普法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