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學測社會
110學測社會試卷12
12-13 為題組
12-13 為題組 某甲被指涉及一件擄人勒贖案而遭到檢察官起訴,甲在一審程序中,提出不在場證明;檢察官則提出現場監視器低解析度模糊畫面,作為甲在現場的證據。法院認定畫面雖模糊,但「不排除某甲涉案可能」,據此,判決甲有罪。因為這項證據,甲歷經地方法院、高等法院都被認定有罪。甲經由救援團體協助,提起上訴。經過數年努力,終於讓最高法院撤銷高等法院判決,發回高等法院重新審理。高等法院再經審理後認為,除了現場監視器畫面外,別無其他證據證明甲有參與擄人勒贖的事實,改判甲無罪。請問:就我國刑事訴訟制度而言,高等法院再經審理後做成的判決,其判決理由是在實踐什麼原則?
(A)審檢分立
(B)罪刑法定
(C)從舊從輕
(D)無罪推定
110學測社會試卷13
12-13 為題組
12-13 為題組 某甲被指涉及一件擄人勒贖案而遭到檢察官起訴,甲在一審程序中,提出不在場證明;檢察官則提出現場監視器低解析度模糊畫面,作為甲在現場的證據。法院認定畫面雖模糊,但「不排除某甲涉案可能」,據此,判決甲有罪。因為這項證據,甲歷經地方法院、高等法院都被認定有罪。甲經由救援團體協助,提起上訴。經過數年努力,終於讓最高法院撤銷高等法院判決,發回高等法院重新審理。高等法院再經審理後認為,除了現場監視器畫面外,別無其他證據證明甲有參與擄人勒贖的事實,改判甲無罪。請問:就我國刑事訴訟制度而言,高等法院再經審理後做成的判決,其判決理由是在實踐什麼原則?
(A)審檢分立
(B)罪刑法定
(C)從舊從輕
(D)無罪推定
就我國刑事訴訟制度而言,關於本案經過的審判歷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基於保障被告人權,訴訟程序是依三級三審制進行
(B)被害人對於高等法院的無罪判決不服可以提起上訴
(C)最高法院可以自行調查證據,就本案做成終局判決
(D)最高法院因對事實認定與高等法院不同而撤銷發回
110學測社會試卷14
110學測社會試卷15
110學測社會試卷16
110學測社會試卷17
110學測社會試卷18
110學測社會試卷19
唐太宗下令大臣修《氏族志》,欲排定各姓氏等級。編成之後,太宗不滿意,指示重修時只需根據現在的官爵等第區分等級。修訂版將各姓氏分成九等級,以皇室為首,外戚次之。高宗時,宰相李義府門第寒微,想與山東士族結親被拒,乃上告高宗。唐高宗因此下令,山東士族「七姓十家不得自為婚」。唐代修訂《氏族志》、發布「禁婚令」,最主要目的是:
(A)擔憂士族通婚,聲氣相通,壟斷科舉考試晉身管道
(B)避免傳統士族透過聯姻結盟,禁婚壓抑其社會地位
(C)禁止士族近親通婚,避免造成人倫與社會關係混淆
(D)擔心士族通婚,擴大土地兼併,造成農民流離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