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但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清代檔案中,發現一件進呈給溥儀的奏摺,時間標註為「宣統十六年七月」。我們應如何解釋這個現象?
(A)宣統朝只有三年,應該是清政府官員誤植年代的奏摺
(B)清帝雖退位,政府仍同意其繼續使用帝號和原有紀年
(C)洪憲帝制時,為獲滿族支持而以宣統紀年進呈的奏摺
(D)滿洲國成立,其政府官員上奏給溥儀,故以宣統紀年
111學測社會
111學測社會試卷12
金門有許多洋樓,建築上裝飾著象徵吉祥如意的鳳梨、祈求多子多孫的麥穗、象徵科舉及第的螃蟹(以「甲殼」比喻「科甲」)、表示時間的西洋時鐘或扛著屋簷的印度苦力(象徵屋主的社會地位)。這些建築裝飾反映以下何種歷史現象?
(A)荷蘭人主導遠東貿易時期,當時盛行的建築風格也流傳至金門
(B)鄭成功家族前往巴達維亞貿易,並將當地的建築特色帶回金門
(C)民國早期,僑民從南洋帶回西方建築風格並融入金門傳統裝飾
(D)日本占領金門時,其商人引進當時歐洲最流行的巴洛克式裝飾
111學測社會試卷13
據統計,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平民死亡約 117 萬人,占該國 1939 年總人口1.6%;蘇聯平民死亡約 1400 萬人,占該國 1939 年總人口 7.3%。蘇聯平民死亡人數與比率均遠多於德國的原因為何?
(A)納粹黨在東歐多處設立大型滅絕營,用毒氣殺害當地人
(B)蘇聯是主要戰場,戰火摧殘人命外,還有缺糧飢荒問題
(C)德、義、日軸心國武器優越,超過蘇聯、英、美同盟國
(D)為對付全球反共產勢力,大量的蘇聯士兵駐防東歐國家
111學測社會試卷15
中國的百貨公司成立以來,多以「洋貨」為主打商品。民國初年,某一事件發生期間,上海一間百貨公司在報紙上刊登「敬告國人書」:「外交失敗,悲憤同深,……敝公司雖係統辦環球貨品,然宗旨首重國貨,歐美貨次之,其某國貨,則僅供市上之需求耳。」並表示某國貨品存貨出清,即不再販售。不過,抵制某國貨品的聲浪如排山倒海而來,該公司只好再度聲明:概將某國貨品「完全收束不賣,寧願犧牲血本,以示與眾共棄之決心。」請問「某一事件」指的是:
(A)三一運動
(B)五四運動
(C)九一八事變
(D)七七事變
111學測社會試卷16
一份資料提到:1933 年的雙十國慶酒會選在臺北的鐵道旅館舉辦,出席的貴賓有美國、義大利駐臺領事及臺灣總督府高級長官。會場懸掛中華民國國旗,慶典中除演奏中華民國國歌外,還高呼「中華民國萬歲」。這段資料如何解讀最合理?
(A)當時滿洲國成立不久,日本乃邀請滿洲國官員來臺舉辦慶祝雙十國慶活動
(B)當時中日兩國的關係親密和善,臺灣總督府乃主動舉辦慶祝雙十國慶酒會
(C)當時來臺的中國僑民日多,國府已在臺北設立領事館,故能舉辦國慶活動
(D)當時的臺灣總督府正在進行皇民化政策,故舉辦雙十酒會來攏絡臺灣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