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62

60-62為題組
依照表3的數據,請在答題卷的地圖中,以分級符號方式繪製「流感死亡人數」的統計地圖,並繪製圖例。

答案

根據表3死亡人數(紐約:約3.3萬,芝加哥:約1.3萬,舊金山:約1.8萬),在美國地圖相應城市位置繪製分級符號,圖例需標示不同符號大小對應的死亡人數區間。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63

63-65為題組
◎ 全球飢餓指數(GHI)是衡量各國飢餓或營養不良情況的指標,指數愈高,表示飢餓狀況愈嚴重。表4為世界各區GHI的分布,資料中顯示,全球的飢餓狀況雖已有改善,但區域間飢餓情況差異仍然巨大。
飢餓或營養不良皆與糧食供應有關。根據統計,全球小麥及其他糧食總產量其實超過全球人口消費量,所謂「糧食危機」並非產量不足,而是分配不均的結果。例如:巴西是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國,卻有四分之一人口處於饑荒狀態。值得注意的是,各地經常發生的氣候異常現象,也加劇全球糧食分配不均的問題。請問:
從表4可見「滇南非洲」飢餓指數高於世界其他地區,其與十九世紀下半葉歐洲多國在非洲的剝削與掠奪有關。以下何者是發生於當時的歷史事件?
(A)歐洲海權大國開始尋找到亞洲最短的貿易路線
(B)歐洲商人在西非洲沿岸設立了販售黑奴的據點
(C)歐洲強權召開國際會議決定非洲勢力劃分原則
(D)歐洲人的殖民使當地人團結反抗種族隔離政策

答案

十九世紀下半葉(1884-1885年)柏林會議由歐洲列強瓜分非洲,確立殖民勢力範圍,對非洲造成長期負面影響。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64

63-65為題組
若僅針對表4內容,可推論21世紀全球的糧食生產,最可能出現下列哪項發展過程?
(A)南方區域國家農業技術不及富裕國家,糧食生產總量成長較慢
(B)中低收入國家出口糧食給富裕國家,呈現出不平等交換的關係
(C)氣候變遷使部分地區糧食減產,糧食貿易全球化程度持續緊密
(D)品種改良、灌溉進步等因素,導致糧食增產與人口壓力的減輕

答案

表4顯示飢餓指數下降但區域差距大,結合題文「糧食危機是分配不均」,反映中低收入國家出口糧食至富裕國家的不平等交換關係。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65

63-65為題組
若以圖10描述全球小麥及其他糧食的生產與消費組合,圖中的P點為滿足全球糧食消費的組合,請根據題文資訊,在答題卷表格左欄,以直線連結構軸與縱軸上各一圓點,繪出一條符合題文之生產可能線示意圖,並從題文摘述判斷的依據。

答案

生產可能線應繪在P點右上方,表示實際生產超過全球消費需求。依據題文「全球糧食總產量超過全球人口消費量」。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66

二、非選擇題
說明:本部分共有1題,配分標於題末。限在標示題號作答區內作答。「非選擇題作圖部分」使用2B鉛筆作答,更正時以橡皮擦擦拭,切勿使用修正帶(液)。
某公司從某國進口符合該國食用油標準之食用油,但進口時為逃避繁瑣的進口檢驗,刻意選擇「工業用途」名義以加速通關。相關食安法律規定,申報不實得處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鍰。某市政府查獲該公司申報不實後,因其行為對消費者造成重大食安疑慮,決定處以最高額度的罰鍰。該公司不服,表示該油品符合輸出國的食用油標準,並無影響人民健康的重大違法情節。依前述,該公司若要提起行政訴訟,訴訟攻防中可以主張的法律原則為何?請在答題卷表格左欄勾選一項原則,並從題文摘述對應的事實論據。

答案

應主張比例原則。事實論據:該公司進口油品符合輸出國標準,無健康危害之重大情節,卻遭處最高額罰鍰,可能違反比例原則之必要性與狹義比例性。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06

西漢初年,政府官員主要由宗室、軍人、富人組成。漢武帝推動政制改革,採納董仲舒建議,擴大推行察舉制度,大量任用讀書人為官。下列何者最適合描述漢武帝採納董仲舒建議所造成的結果?
(A)地方權力提高,君權弱化
(B)儒生成為官員的主要來源
(C)政府壓抑商人,經濟停滯
(D)政府建立官員的輪調制度

答案

察舉制度以儒學為取士標準,使儒生逐漸成為官僚體系主要來源,確立"獨尊儒術"格局,但並未建立輪調制度。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