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組51-53】土耳其領土橫跨歐、亞兩大陸,被稱為文明的十字路口,五千年來歷經波斯、希臘、羅馬、拜占庭、鄂圖曼和土耳其共和國等的治理。由於地理位置與歷史發展的影響,土耳其在區域歸屬上,始終擺盪於「西方(歐洲)」與「東方(西亞)」之間;雖然早於1952年即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但近年來幾經爭取,迄今仍未成為歐盟的正式會員國。2017年土耳其通過修憲公投,將憲政體制由議會內閣制改為總統制,總統由普選產生且擁有更大行政權,由總統組成政府並任免各部會首長。俄烏戰爭期間,多國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禁止俄國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進口。圖6是俄羅斯、烏克蘭位置圖。土耳其國內的反對黨,亦提出封鎖俄羅斯交通線的制裁方案,但執政黨基於該國能源高度依賴俄國,表明不會加入制裁俄羅斯的行列。請問:伊斯坦堡因歷史發展因素,擁有不同時代的古文物。經由歷次古建築遺址考古,出土了以下四件文物:甲、有希臘文福音故事的馬賽克磚 乙、鑄有君士坦丁皇帝頭像的金幣 丙、書寫於羊皮紙上的古蘭經殘頁 丁、描繪特洛伊戰爭的古希臘陶瓶依照它們所代表的時代,其先後順序應是: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丙甲乙丁
(D)丁乙甲丙
113學測社會
113學測社會試題_52
【題組51-53】土耳其領土橫跨歐、亞兩大陸,被稱為文明的十字路口,五千年來歷經波斯、希臘、羅馬、拜占庭、鄂圖曼和土耳其共和國等的治理。由於地理位置與歷史發展的影響,土耳其在區域歸屬上,始終擺盪於「西方(歐洲)」與「東方(西亞)」之間;雖然早於1952年即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但近年來幾經爭取,迄今仍未成為歐盟的正式會員國。2017年土耳其通過修憲公投,將憲政體制由議會內閣制改為總統制,總統由普選產生且擁有更大行政權,由總統組成政府並任免各部會首長。俄烏戰爭期間,多國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禁止俄國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進口。圖6是俄羅斯、烏克蘭位置圖。土耳其國內的反對黨,亦提出封鎖俄羅斯交通線的制裁方案,但執政黨基於該國能源高度依賴俄國,表明不會加入制裁俄羅斯的行列。請問:若僅依據題文並從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特性加以判斷,下列何者最可能符合土耳其修憲後的政治運作?
(A)總統所屬政黨若未獲國會過半席次,須組聯合政府
(B)總統必須到國會說明外交政策,以表示對國會負責
(C)總統執行各項政策的預算,仍須獲得國會審議通過
(D)總統施政不佳時,國會可提出不信任案促使其下台
113學測社會試題_53
【題組51-53】土耳其領土橫跨歐、亞兩大陸,被稱為文明的十字路口,五千年來歷經波斯、希臘、羅馬、拜占庭、鄂圖曼和土耳其共和國等的治理。由於地理位置與歷史發展的影響,土耳其在區域歸屬上,始終擺盪於「西方(歐洲)」與「東方(西亞)」之間;雖然早於1952年即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但近年來幾經爭取,迄今仍未成為歐盟的正式會員國。2017年土耳其通過修憲公投,將憲政體制由議會內閣制改為總統制,總統由普選產生且擁有更大行政權,由總統組成政府並任免各部會首長。俄烏戰爭期間,多國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禁止俄國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進口。圖6是俄羅斯、烏克蘭位置圖。土耳其國內的反對黨,亦提出封鎖俄羅斯交通線的制裁方案,但執政黨基於該國能源高度依賴俄國,表明不會加入制裁俄羅斯的行列。請問:在答題卷中標示出土耳其的國家位置,並寫出文中該國反對黨若要阻絕俄羅斯海運,從地理位置面向提出制裁方案的主要做法,且說明該做法將使俄羅斯對外交通所帶來的具體影響。
113學測社會試題_54
【題組54-57】位於大西洋西側加勒比海的某島西部,曾是法國盛產蔗糖的殖民地,該地的人口除歐洲白人、原住民與黑奴之外,尚有法國男性在當地所生的混血人種,他們也可受教育、擁有財產及黑奴,是所謂「有色自由人」。法國大革命初期,新政府依《人權宣言》主張公民在法律之前一律平等,但該地居民的公民資格並非馬上就取得。歐洲人種植園主反對用公民平等的原則來治理,爭取成立自治政府。1791年該地爆發奴隸反抗事件,法國政府擔心島嶼動盪會被保王派或英國、西班牙乘虛而入,急需「有色自由人」為革命盟友,故宣布他們為法國公民。緊接著法國政府又發現,若沒有奴隸的支持,也無法控制該地的族群衝突,因此1793年釋放當地奴隸並宣布他們為公民。但該地仍持續抗爭,追求獨立,1804年終於建國,然因主權爭議,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才獲得大多數國家承認。請問:圖7是四個島嶼的位置圖。題文中「加勒比海的某島西部」最可能位於圖中的哪個島嶼?
113學測社會試題_55
【題組54-57】位於大西洋西側加勒比海的某島西部,曾是法國盛產蔗糖的殖民地,該地的人口除歐洲白人、原住民與黑奴之外,尚有法國男性在當地所生的混血人種,他們也可受教育、擁有財產及黑奴,是所謂「有色自由人」。法國大革命初期,新政府依《人權宣言》主張公民在法律之前一律平等,但該地居民的公民資格並非馬上就取得。歐洲人種植園主反對用公民平等的原則來治理,爭取成立自治政府。1791年該地爆發奴隸反抗事件,法國政府擔心島嶼動盪會被保王派或英國、西班牙乘虛而入,急需「有色自由人」為革命盟友,故宣布他們為法國公民。緊接著法國政府又發現,若沒有奴隸的支持,也無法控制該地的族群衝突,因此1793年釋放當地奴隸並宣布他們為公民。但該地仍持續抗爭,追求獨立,1804年終於建國,然因主權爭議,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才獲得大多數國家承認。請問:題文中「加勒比海的某島西部」與法國之間的商品往來,最可能是形成下列哪種現象的重要背景?
(A)基於經濟誘因原則,該地生產的甘蔗主要送往法國加工製成精糖
(B)屬於世界體系邊陲區的該地,獨立後國民所得有逐年減少的趨勢
(C)民主化導致該地的蔗糖勞工短缺,製糖業者承擔較高的外部成本
(D)核心國擴散效應對該地影響有限,國內產業仍多受跨國企業掌控
113學測社會試題_56
【題組54-57】位於大西洋西側加勒比海的某島西部,曾是法國盛產蔗糖的殖民地,該地的人口除歐洲白人、原住民與黑奴之外,尚有法國男性在當地所生的混血人種,他們也可受教育、擁有財產及黑奴,是所謂「有色自由人」。法國大革命初期,新政府依《人權宣言》主張公民在法律之前一律平等,但該地居民的公民資格並非馬上就取得。歐洲人種植園主反對用公民平等的原則來治理,爭取成立自治政府。1791年該地爆發奴隸反抗事件,法國政府擔心島嶼動盪會被保王派或英國、西班牙乘虛而入,急需「有色自由人」為革命盟友,故宣布他們為法國公民。緊接著法國政府又發現,若沒有奴隸的支持,也無法控制該地的族群衝突,因此1793年釋放當地奴隸並宣布他們為公民。但該地仍持續抗爭,追求獨立,1804年終於建國,然因主權爭議,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才獲得大多數國家承認。請問:如題文所述,推論在十九世紀初期時,加勒比海的某島西部人民如果前往其他國家工作,最可能因其國家的國際處境而遭遇下列哪項情況?
(A)必須遵守在地國家法律
(B)必須歸化取得其他國籍
(C)無法使用母國原有貨幣
(D)無法獲得母國使館協助
113學測社會試題_57
【題組54-57】位於大西洋西側加勒比海的某島西部,曾是法國盛產蔗糖的殖民地,該地的人口除歐洲白人、原住民與黑奴之外,尚有法國男性在當地所生的混血人種,他們也可受教育、擁有財產及黑奴,是所謂「有色自由人」。法國大革命初期,新政府依《人權宣言》主張公民在法律之前一律平等,但該地居民的公民資格並非馬上就取得。歐洲人種植園主反對用公民平等的原則來治理,爭取成立自治政府。1791年該地爆發奴隸反抗事件,法國政府擔心島嶼動盪會被保王派或英國、西班牙乘虛而入,急需「有色自由人」為革命盟友,故宣布他們為法國公民。緊接著法國政府又發現,若沒有奴隸的支持,也無法控制該地的族群衝突,因此1793年釋放當地奴隸並宣布他們為公民。但該地仍持續抗爭,追求獨立,1804年終於建國,然因主權爭議,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才獲得大多數國家承認。請問:題文中法國政府陸續接納二群體成為公民的作為,有其目的考量。請判斷下列公民資格相關論述中何者最適合解釋其目的,在答題卷左欄勾選最適合之解釋,並在右欄依據題文寫出支持此項解釋的資訊。
113學測社會試題_58
【題組58-60】日本治臺後,將女子教育納入學制系統,但受到傳統「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限制,相較於臺灣男學生與日籍女學生,臺灣女童受教育的仍屬少數。初等女子教育規劃的課程內容,以日語、裁縫科及家政科等課程為主。女子中等學校雖早在1897年某都市就成立「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女子分校」,但直到1920年代後各地才陸續設立。女子就學率提升之後,開始有女醫師、看護婦、助產士、女教員等專門或半專門職業人士。不過,有學者指出,當時女性仍高度集中於家政和照顧類有關的職業,而非平均分布於各職業類別。請問:根據題文,日治時期初等女子教育的課程設計理念應為何?
(A)為求男女平權而提高女童就學率
(B)訓練醫師、教員等專門職業人才
(C)提供殖民統治所需要之基層人員
(D)培養具日本女性婦德的賢妻良母
113學測社會試題_59
【題組58-60】日本治臺後,將女子教育納入學制系統,但受到傳統「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限制,相較於臺灣男學生與日籍女學生,臺灣女童受教育的仍屬少數。初等女子教育規劃的課程內容,以日語、裁縫科及家政科等課程為主。女子中等學校雖早在1897年某都市就成立「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女子分校」,但直到1920年代後各地才陸續設立。女子就學率提升之後,開始有女醫師、看護婦、助產士、女教員等專門或半專門職業人士。不過,有學者指出,當時女性仍高度集中於家政和照顧類有關的職業,而非平均分布於各職業類別。請問:依據題文,對於當時女性職業特色的觀察,最適合用下列哪個概括性敘述來說明?
(A)經濟分工產生的性別多元化
(B)社會規範設定的玻璃天花板
(C)社會變遷促成的性別不友善
(D)性別角色期待造成職業隔離
113學測社會試題_60
【題組58-60】日本治臺後,將女子教育納入學制系統,但受到傳統「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限制,相較於臺灣男學生與日籍女學生,臺灣女童受教育的仍屬少數。初等女子教育規劃的課程內容,以日語、裁縫科及家政科等課程為主。女子中等學校雖早在1897年某都市就成立「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女子分校」,但直到1920年代後各地才陸續設立。女子就學率提升之後,開始有女醫師、看護婦、助產士、女教員等專門或半專門職業人士。不過,有學者指出,當時女性仍高度集中於家政和照顧類有關的職業,而非平均分布於各職業類別。請問:根據題文,在答題卷中寫出設立第一所女子中等學校的都市,而選擇設立地點時,往往同時有許多考量。請以地理概念推論,說明該都市被選擇為該校設立地點時的考量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