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01

小文發現讀國小的妹妹會講幾句越南文,有點羨慕,詢問後得知學校新聞設東南亞移民母語課。小文跟公民老師討論此項義務教育課程改變的用意,若老師欲以目標相近的政策解說,下列何者最適當?
(A)公家機關與道路應設雙語標示以建置國際友善環境
(B)法院為語言不通的外籍刑事被告提供司法通譯協助
(C)客家電視台法制化納入公共電視體系由公部門預算經營
(D)新建公共建築電梯須設置視障者所需點字版始核發建照

答案

C。客家電視台旨在保存客語文化,與東南亞母語課同屬保障少數族群語言文化權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02

某國最近爆發食安問題,輿論認為主管機關管理監督不周,嚴重失職,強烈要求主責的閣揆應該下台。依據我國政府體制,若上述事件發生在我國,國會可行使下列何項職權加以課責?
(A)質詢與調查後對該首長提出罷免案
(B)凍結行政預算並重新任命行政首長
(C)對該首長進行失職調查並提出彈劾
(D)對失職的行政首長提出不信任投票

答案

D。我國為雙首長制,立法院可對行政院長提出不信任案,迫使內閣總辭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03

某國實施不在籍投票,讓無法返回戶籍地的選民,可透過網路投票。表1 是該國實施這項制度前、後的相關統計資料。依據表1,若不考慮該國其他情況,上述制度實施後,對於選民投票參與的影響,下列推論何者最合理?

比較項目 實施前 實施後
候選人總數 324人 400人
實際投票人數 1200萬 1400萬
選民總投票率 60% 70%

(A)不在籍投票明顯提升選務工作效率,使選民更願意參與投票
(B)科技進步增加選民投票的便利性,有助於選民表達政治意志
(C)不在籍投票有助於年輕世代參與選舉,使選民總投票率增加
(D)實際投票人數增加,顯示社會大眾對民主運作的滿意度提升

答案

B。網路投票增加便利性,直接提升投票率,最能解釋數據變化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04

某學者撰寫一篇關於推動薪資透明化的論文,主張勞動部應積極推動修法,強化對企業及雇主揭露招聘員工薪資的規範,要求薪資未達一定金額的職缺,其招聘公告不能註明「薪資面議」,必須公開薪資範圍,否則即可依法開罰。該學者的論文最可能探討下列哪項法律議題?
(A)國家權力行使與可課責性
(B)勞動法規與權利平等議題
(C)刑罰謙抑及其最後手段性
(D)私法自治的範圍及其限制

答案

D。限制企業薪資面議屬對私法自治原則的限制,涉及契約自由與政府管制平衡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05

甲和乙兩人在溪邊戲水,乙不慎落水,甲會游泳但見溪流湍急未下水救援,後乙不幸溺斃。恰巧有路人在高處錄下影片上傳網路,引發輿論一片譴責,並要求檢察官起訴甲。也有部分網民主張修法,將此種行為入罪化。依刑法基本原則判斷,偵辦此案的檢察官最可能如何判定是否起訴?
(A)依從舊原則,僅能依現行法律辦理起訴事宜
(B)因犯行明確,可逕行起訴甲再啟動修法程序
(C)因犯行明確,故可以類推適用類似法院起訴
(D)依罪刑法定,須依據新修正的法律來起訴甲

答案

A。依罪刑法定原則,行為時法律未規定為犯罪者不得處罰,檢察官應依現行法處理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06

某國外藝文團體收取高價酬勞(甲)來臺演出,不僅帶動國內購票風潮,更吸引國外粉絲來臺追星與觀光(乙),黃牛票也因此大賣(丙),連該團體帶來給觀眾的紀念品,也發送一空(丁)。上述四項事件何者最可能直接增加當年度臺灣的 GDP?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藝文團體收取酬勞屬生產活動報酬,直接計入GDP;其他選項非生產活動或非法交易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07

某生撰寫〈在「他鄉」成為「原住民」〉一文的摘要時寫到:此族群的名稱曾是地名雅化後的行政區名,因原鄉土地流失而在十九世紀遷入花蓮平原。後因新聞地爭奪與清軍衝突,發生加禮宛戰役,失敗後被迫流離分散,多數族人移居東海岸,與阿美族混居,但仍保有其傳統文化。後此族群發起正名運動並成功,但原鄉許多族人受限法令,未能取得原住民族身分。此族群為:
(A)布農族
(B)太魯閣族
(C)噶瑪蘭族
(D)西拉雅族

答案

C。噶瑪蘭族原居宜蘭,19世紀遷至花蓮,加禮宛戰役後分散,2002年正名成功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08

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與國家的政經局勢息息相關,戰後臺灣教育政策依序有:滌除日本文化思想、戡亂建國、提升國民素質以及教育鬆綁、尊重多元等面向,而與之配合的作法包括:(甲)強化軍事訓練與政治教育;(乙)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丙)推行國語教育;(丁)推動大學自治。上述甲、乙、丙、丁出現的順序應為: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丙乙丁甲
(D)丙甲乙丁

答案

B。戰後初期推行國語、強化軍事政治教育,1968年實施九年國教,解嚴後推動大學自治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09

中國古代國家從封建制轉化為郡縣制的過程中,統治者控制和掌握人民的方式也出現變革,並形成新的社會型態,此變化最重要的意義是:
(A)編製戶籍成為統治者動員人力的主要依據
(B)頒布法律成為統治者建構權威的主要途徑
(C)徵收賦役是消弭社會貧富不均的主要作法
(D)計口授田是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的主要措施

答案

A。郡縣制下戶籍制度成為國家控制人民、徵收賦稅、動員人力的重要基礎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10

一位史家認為:在啟蒙運動中,重要的思想家通常出身貴族,或者與貴族有密切聯繫,很少挑戰當時的政治與社會秩序。這位史家還發現在 1780 年代法國大革命前的暢銷書,多是一些八卦式的虛構文學,主題如「教宗的私生子」、「皇后的奢靡生活」等。這些作者透過撰寫捏造上流人士醜聞的小冊來養活自己並抒發心中的苦悶。從上文可知,史家認為這類暢銷書與法國大革命之間的關係最可能是:
(A)啟發人民以爭取民主自由
(B)打擊了王室與教會的權威
(C)敵國為顛覆法國故予支持
(D)為了賺錢以支持革命運動

答案

B。醜化王室與教會的小冊子破壞其神聖性,為革命奠定輿論基礎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