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測
112學測社會試卷_66
二、非選擇題
說明:本部分共有1題,配分標於題末。限在標示題號作答區內作答。「非選擇題作圖部分」使用2B鉛筆作答,更正時以橡皮擦擦拭,切勿使用修正帶(液)。
某公司從某國進口符合該國食用油標準之食用油,但進口時為逃避繁瑣的進口檢驗,刻意選擇「工業用途」名義以加速通關。相關食安法律規定,申報不實得處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鍰。某市政府查獲該公司申報不實後,因其行為對消費者造成重大食安疑慮,決定處以最高額度的罰鍰。該公司不服,表示該油品符合輸出國的食用油標準,並無影響人民健康的重大違法情節。依前述,該公司若要提起行政訴訟,訴訟攻防中可以主張的法律原則為何?請在答題卷表格左欄勾選一項原則,並從題文摘述對應的事實論據。
112學測社會試卷06
110學測社會試卷01
招弟因懷孕遭公司以影響工作表現為由資遣,後來她接觸到性別平等相關資訊,才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歷程中迭遭不平等的對待。例如:父親告誡她不能列名族譜,母親說她已出嫁不能回去祭祖,而作為第一個小孩,父親取其名為「招弟」。請問以我國現行法令來看,若她向法院或行政主管機關提出救濟,下列主張何者最可能成立?
(A)招弟這個名字侵害她的姓名權
(B)不得列名族譜侵害了平等繼承
(C)不得回家祭祖限制了宗教自由
(D)公司將她辭退侵害了工作權利
110學測社會試卷02
某大學決定將運動場改建為停車場以增闢財源,學生認為校方犧牲學生權益而抗議。籃球校隊的練習場地也受影響,但籃球校隊隊員因已有其他眾多學生抗議,決定不參加行動。學生持續抗爭終於讓校方檢討改建計畫。上述事件中,籃球隊員所做的決定對應抗爭的結果,最能呼應下列何項公民參與常遭遇的難題?
(A)抗爭必須匯聚公民力量,但要靠有效行動策略才能促使政府改變政策
(B)要提升公民參與,須突破網路萬人喊讚但行動時僅有百人到場之困境
(C)為提升勞工權益,要思考如何確保非工會會員不能共享工會抗爭成果
(D)要促進環保運動之成效,必須突破政府與公民僅偏重經濟利益之不足
110學測社會試卷03
110學測社會試卷04
媒體「評論事實」功能是指媒體對於新聞事件會提供不同分析觀點,並可能提出相關改善措施,以發揮媒體的公共角色。下列何種情境最能說明媒體此種角色?
(A)媒體連續揭發有毒食品並報導其對人體之傷害,引發各界關注食安議題
(B)新聞報導英國公投脫離歐盟結果,提供各區域不同年齡之投票率等資訊
(C)媒體播報土耳其政變消息並報導外交部已因此調升旅遊警示至紅色燈號
(D)媒體針對年金改革採訪立場相異團體,並探討此改革對國家人民的影響
110學測社會試卷05
為減少伴侶間的分手暴力事件,有學者主張親密關係也應強調民主化,即是將公共事務中強調的平等溝通、自由表達個人意志等原則,同樣適用於親密關係的情愛互動中。下列何項敘述最符合前述主張?
(A)國家應針對伴侶間的互動關係,廣泛與民溝通制訂更明確之規範
(B)在私領域親密關係互動中有爭議時,應遵循少數服從多數之原則
(C)親密伴侶雙方應學習達成意見一致,才能避免輕易選擇結束關係
(D)情愛關係強調相互依賴,但依賴中仍應肯定彼此具備獨立自主性
110學測社會試卷06
公民與社會課堂中老師介紹幾種民主理論如下:甲:多數決無法顧及公共政策品質,重視決策過程的對話與討論才能提升決策品質。乙:人人都具有理性且平等,因此應讓所有人積極參與政治並藉此培養德行。丙:人人參與政治在實務上有困難,因此應將政府決策權力交給專業政治人物。丁:利益團體是民主政治的主角,應由各團體競爭爭取選票,以獲得決策權力。政府與民間團體針對較具爭議性的公共議題,近年來曾舉辦過多次公民會議。此做法與上述何者最為接近?
(A)甲
(B)乙
(C)丙
(D)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