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為題組
某甲與某乙用兩人共同的零用錢100元在本國網路書店購買了一本全新的小說。某甲與某乙口頭約定,由某甲先看該本小說。某甲看完後,因為認為該小說內容無聊,某乙應該也不喜歡看,因此將該小說以80元的價格賣給二手書店,並且以換購的方式貼了40元購買另一本由本國出版社新發行的漫畫。
關於這本小說涉及的購買和處分行為,下列敘述何者符合我國民法的規定?
(A)因為某甲與某乙的口頭約定沒有書面契約,所以雙方的契約並未成立
(B)某乙對於某甲無法主張債權請求權,但可主張某甲違反誠實信用原則
(C)某甲既然違背約定,就不再是該書的所有人,沒有轉賣這本書的權利
(D)某甲未經某乙同意即逕自賣出該本書,已經侵犯某乙對該書的所有權
社會學測
答案
109學測社會試題-17
109學測社會試題-18
109學測社會試題-19
109學測社會試題-20
109學測社會試題-21
109學測社會試題-22
109學測社會試題-23
學者評論戰後臺灣三七五減租,認為:推動減租並非只是時任臺灣省主席陳誠施政理念的落實。由於三七五減租是在中美聯合機構—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的協助下展開,所以它也可視為是美國在東亞,從日本、韓國到菲律賓,推動的一連串土地改革之一環。亦即,土地改革是特定條件下推動的政策,其政治性超越經濟性。就此評論來看,這位學者所強調的三七五減租之目的最可能是:
(A)防堵共產勢力擴張
(B)創造土地最大效益
(C)改善臺灣產業結構
(D)避免資本主義盛行
109學測社會試題-24
109學測社會試題-25
中共建國後,為貫徹共產主義的理想,在1950年代後期開始推動「集體化」運動,即打破小農經濟的格局,取消土地私有制,在農村推動集體農場制度,並開始將農村編組成人民公社。但這些政策並無法解決農村問題,甚至弊多於利,演變成空前的災難,農村因飢饉而引發大量人口死亡。下列哪項原因和中國這項集體化運動的失敗最有關係?
(A)抗美援朝戰爭爆發,農民被動員上戰場
(B)取消土地私有制,使農民失去生產意願
(C)集體農場精耕細作,傳統農民無法適應
(D)推行上山下鄉運動,導致農村人力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