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時代烙印往往造就了一個歷史世代,例如稱二次大戰結束後不久出生的人為「嬰兒潮世代」,又如稱民國五○年代出生的人為「五年級」。學者研究1920到1930年間出生的臺灣囝仔,他們在成長期間接受國家提供的軍國教育,而「玉碎」(全滅)、「散華」(陣亡)、「若櫻」(年輕軍人)、「赤紙」(召集令)等詞彙更成為他們共同的詞語。根據這些共同的詞彙及其成長年代,最能貼切反映這個世代的稱呼是:
(A)現代化世代
(B)工業化世代
(C)反傳統世代
(D)戰爭期世代
社會學測
109學測社會試題-27
某一時期,中共《新華日報》〈社論〉曾讚美「美國是自由世界的核心、民主的守護神、專制者的敵人」,希望用民主與科學的紐帶結合中、美兩大民族。後來,毛澤東也強調反對一黨專政,主張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承諾保障人民的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思想、信仰及身體等自由。發表上述言論的背景最可能是:
(A)1920年代,中國共產黨成立時的主張
(B)1940年代,要拉攏美國,對抗國民黨
(C)1960年代,爭取美國支持文化大革命
(D)1970年代,會見季辛吉保證支持美國
109學測社會試題-28
學者指出:北魏實行均田法的背景,第一,因戰亂的傷亡及遷徙,留下大片無主荒田;第二,許多農民為躲避戰禍,逃離農村,流落城市,成為不事生產的游民;第三,農民投靠大戶士族,「五十三十家方為一戶」,只向其宗主貢獻,不必向政府納稅。均田法的實施是結合戶籍的清查及管理,透過計口授田,使農業勞動力與耕地達到合理配合,以恢復生產,建立小農社會。根據上述,學者認為北魏均田法實施的主要目的最可能是:
(A)限制土地兼併
(B)保全士族特權
(C)重建編戶稅基
(D)推行漢化運動
109學測社會試題-29
109學測社會試題-30
109學測社會試題-31
109學測社會試題-32
109學測社會試題-33
109學測社會試題-34
今日許多高科技電子產品的製造廠商採取先接訂單再製造的「即時生產模式」,避免大量庫存,同時提高企業在研發與行銷上的投資,以追求產品功能或型態樣式的持續創新,藉助媒體與網路管道的大量宣傳,推陳出新以吸引消費者購買產品。上述研發、製造與行銷策略的採用,與下列哪項因素的關係最為密切?
(A)海外低廉的勞力降低生產成本
(B)科技產業因群聚效益日趨聚集
(C)貿易自由化與區域整合的發展
(D)市場變動與產品生命週期縮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