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5學測社會試題-28

一位美國總統改變原有的外交策略,親自訪問某國,結束韓戰以來雙方隔離的狀態,以緩和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此舉不僅影響了亞洲,甚至是世界的局勢。這是:
(A)艾森豪訪問臺北
(B)尼克森訪問北京
(C)卡特訪問東京
(D)柯林頓訪問莫斯科

[單選題]
答案

尼克森於1972年訪問中國,開啟美中關係正常化進程,結束了韓戰以來的隔離狀態,對亞洲及世界局勢產生重大影響。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社會試題-29

立法者制定某一法典時,主張根據個人主義精神與自由平等觀念,強調尊重所有權與契約自由,對過失責任也詳加規範,甚至保障原本因為宗教因素而受迫害的猶太人。這部法典最可能是:
(A)漢摩拉比法典
(B)大憲章
(C)權利法案
(D)拿破崙法典

[單選題]
答案

拿破崙法典(1804年)體現了啟蒙運動的個人主義、自由平等、所有權與契約自由原則,並規範過失責任,保障宗教少數群體(如猶太人)的權利。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社會試題-30

某場戰爭結束後,歐洲大部分國家因幣制崩潰,欠缺貨幣可供使用。在德國,香菸是公認的交易媒介,一位教師的月薪等於五包香菸。匈牙利通貨膨脹嚴重,貨幣面值高達一億(圖 2),難於進行正常交易。此外,大部分的歐洲國家稅收付之闕如,無錢購買糧食,餵飽居民;也無法購買原料與機器,經濟復甦相當緩慢。這種情況最可能發生於:
(A)1815年,拿破崙戰爭後
(B)1872年,德法戰爭之後
(C)1919年,第一次大戰後
(D)1946年,第二次大戰後

[單選題]
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結束後,歐洲多國經濟崩潰,出現惡性通貨膨脹(如匈牙利)、以物易物(如香菸作為交易媒介)、稅收短缺與經濟復甦緩慢等問題。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社會試題-31

某人回憶:長崎「現在」滿街都是洋文招牌,但當我數十年前初到此求學時,才第一次見到 ABC。求學期間,我認識一位來自薩摩藩的醫生,奉其藩主之命,遠從鹿兒島前來長崎,學習荷蘭醫學。還說:當時如果想學習炮術,只能閱讀荷蘭文的書籍。此人所說的「現在」最可能是:
(A)1590年代,豐臣秀吉統一日本時
(B)1630年代,日本頒布鎖國令之前
(C)1860年代,美國海軍進入日本後
(D)1940年代,日本戰敗宣布投降後

[單選題]
答案

長崎在鎖國期間僅透過荷蘭進行有限貿易,學習荷蘭醫學與炮術反映鎖國時期的蘭學。題幹描述「現在」滿街洋文招牌,顯示日本已對外開放,最可能是1860年代美國海軍迫使日本開國(黑船來航)後,進入明治維新時期,對外開放加強。故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社會試題-32

某次,中國政府派兵前往國外,全軍包括軍官與士兵等,共約 28000 人,並設置醫官、醫士、通譯、買辦等職官。拜訪了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途中曾與某國發生衝突,指揮官帶領官兵破城,生擒該國國王及家屬,送回京師。這是:
(A)漢代,張騫出使西域
(B)宋代,富弼出使漠南
(C)明代,鄭和出使南洋
(D)民國,國軍前往滇緬

[單選題]
答案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大規模航海活動,船隊人數眾多(約2.8萬人),訪問30多國,並曾發生軍事衝突(如擒獲錫蘭國王)。其他選項人數或性質不符。故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社會試題-33

某書提到:「此物」自十六世紀引入歐洲後,廣為流傳。1604 年,英王指出:此物「惡臭難聞,有礙觀瞻,更傷害腦部」,為避免其進口,特別提高關稅。明中葉以後,中國也自呂宋引進,開始於閩粵地區種植。1637 年,明朝政府針對此物下令,如有私種私售者,擬斬首示眾。兵部尚書卻上奏說「遼東士卒,嗜此若命」,建議暫緩施行。「此物」是:
(A)菸草
(B)鴉片
(C)咖啡
(D)胡椒

[單選題]
答案

菸草在16世紀從美洲傳至歐洲與亞洲,明末自呂宋(菲律賓)引入閩粵,曾受政府禁止但因軍隊嗜好而難以徹底取締。鴉片、咖啡、胡椒的歷史與題幹描述不符。故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社會試題-34

民國 50 年代,中華民國政府開始推動「外交下鄉,農業出洋」的國際合作計畫,邀請非洲友邦領袖來臺參訪農村,也派出農業專家與援外技術團隊到非洲。這個計畫的主要目的是:
(A)爭取非洲國家支持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
(B)開發當地天然資源,供應中華民國所需原料
(C)輸出民主制度,促進非洲當地政治的現代化
(D)推廣中華民國成功經驗,體現儒家學說價值

[單選題]
答案

1960年代中華民國面臨外交孤立,透過農業技術援助(如非洲計畫)爭取國際支持,特別是維持在聯合國的席位。其他選項非主要目的。故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社會試題-35

題組第35-36題
某人回憶:長崎「現在」滿街都是洋文招牌,但當我數十年前初到此求學時,才第一次見到 ABC。求學期間,我認識一位來自薩摩藩的醫生,奉其藩主之命,遠從鹿兒島前來長崎,學習荷蘭醫學。還說:當時如果想學習炮術,只能閱讀荷蘭文的書籍。此人所說的「現在」最可能是:
(A)1590年代,豐臣秀吉統一日本時
(B)1630年代,日本頒布鎖國令之前
(C)1860年代,美國海軍進入日本後
(D)1940年代,日本戰敗宣布投降後

[單選題]
答案

日本鎖國時期僅在長崎與荷蘭等少數國家有限度交流,學習荷蘭醫學與炮術。1860年代美國培里叩關後,日本明治維新開始,大量引進西方文化,長崎出現洋文招牌。故答案為(C)1860年代,美國海軍進入日本後。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社會試題-36

題組第35-36題
一座教堂,原本建築在羅馬神廟的遺址上,八世紀時,改建成清真寺;十三世紀時,又改為羅馬教會的主教座堂;十六世紀時,重新修建。這座教堂因經歷不同的歷史發展,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這座教堂最可能位在:
(A)巴爾幹半島
(B)猶加敦半島
(C)阿拉伯半島
(D)伊比利半島

[單選題]
答案

伊比利半島曾受伊斯蘭政權統治,後由基督教國家收復,許多教堂原為清真寺或羅馬神廟,符合題目描述。故答案為(D)伊比利半島。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社會試題-37

閱讀以下兩段資料:
資料一、當時,最普遍的工作就是家庭幫傭,幾十萬名婦女從事這種工作;也有許多婦女在紡織工廠做工,最糟糕的是許多婦女必須從事苦力活,按件計劃,沒有保障。
資料二、我原本在人家中幫傭,每天從上午 6 點做到晚上 9 點,極為厭惡這種工作。後來一家軍火工廠招工,我前往應徵,負責製作彈藥引信,一天工作 12 個小時,薪水是原本薪水的兩倍半。
這兩段資料最適當的主題是:
(A)南北戰爭期間的黑人婦女勞工
(B)拿破崙法典實施後的婦女勞動
(C)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婦女就業
(D)東歐地區社會主義與婦女問題

[單選題]
答案

一次大戰期間,男性上前線,婦女大量進入工廠,特別是軍火工業,工時長但薪資提高,符合資料描述。故答案為(C)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婦女就業。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