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3學測社會試題_06

美國前國防部長檢討越戰失利,指出:「美國錯以為當地人會為自由民主而戰,我們以為好的,對越南人而言,未必一定是好的,這反映我們對當地歷史、文化、政治的無知。我們又不肯承認現代軍事科技在面對北越陣營士氣高昂時,仍有力不從心之處。」他認為美國的錯誤最主要是:
(A)美國出兵越南不符合國家利益
(B)美國軍事科技的能力有侷限性
(C)越南因信奉共產主義而反民主
(D)忽略越南人民的民族獨立意志

[單選題]
答案

D。美國忽略越南民族獨立意志,過度自信軍事科技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社會試題_07

某生進行探究學習時,根據明代《寧波府志》的資料,整理出1522至1542年間鄧縣等地的人口資料(表1)。比對史書記載,發現此時期該地區並無大的天災或戰亂,按理戶數和人口數應會增加,但實則不然。針對上述現象,以下哪個解釋最合理?

嘉靖1年(1522) 嘉靖11年(1532) 嘉靖21年(1542)
戶數 人口數 戶數 人口數 戶數 人口數
鄧縣 58,345 193,380 58,350 193,385 58,355 193,395
慈溪 21,000 37,525 19,300 32,501 18,732 27,455
定海 12,517 37,450 13,026 38,808 14,017 38,701
象山 3,802 17,812 3,802 17,812 3,802 17,812

(A)明代簡化賦役為按土地人丁徵銀,官員不再精算戶、口數
(B)當地官員為維持轄下治安,強制將新增加的人口遷移他處
(C)當地鄰近海口,大量人民搭乘海船前往遠東地區開墾荒地
(D)明代實施海禁,當地由於海盜猖獗,政府乃限制移民進入

[單選題]
答案

A。一條鞭法實施後,戶口統計重要性降低,數據失真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社會試題_08

學者分析歐洲某一時期某地600名社會菁英的職業類別及其家庭背景,如圖1、圖2所示。這種情況最可能出現於下列何時、何地?
(A)西元前一世紀,亞歷山卓
(B)西元十一世紀,拜占庭
(C)西元十五世紀,義大利
(D)西元十九世紀,日耳曼

[單選題]
答案

C。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城市出現新興商業與專業菁英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社會試題_09

為開發山林資源,日治前期延續清代臺灣山區的隘防政策,以防堵原住民。根據表2呈現的官隘與民隘人數變化,可說明日治前期隘防政策的哪種發展趨勢?

時間 隘勇人數
官隘 民隘 合計
1895 568 568
1897 159 437 596
1903 3,054 0 3,054

(A)官方僱用平埔族人防禦
(B)山區防禦漸由官方主導
(C)從武力鎮壓到安撫教化
(D)山區居民漸被官方撤離

[單選題]
答案

B。官隘人數大幅增加,民隘消失,顯示官方主導防務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社會試題_10

1960年美國總統候選人尼克森表示:中國共產黨聲明,攻擊沿海小島只是拿下臺灣的前奏。一旦中共發動對臺灣的攻擊,美國將站在盟友這邊,如同對歐洲某個城市的支持一樣。他說的沿海小島和歐洲城市分別指:
(A)金門、柏林
(B)大陳、倫敦
(C)澎湖、巴黎
(D)馬祖、華沙

[單選題]
答案

A。金門為台海前線,柏林為冷戰對峙象徵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社會試題_11

某本歷史教科書在最後一節「未來的世界」中有如下結論:「國民黨領導的國民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準繩,三民主義將取代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成為領導人類建立大同世界的普遍理念,中國對於這一目標的實現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最可能是何時、何地的教科書?
(A)1910年代初的北京
(B)1930年代初的上海
(C)1960年代末的南京
(D)1990年代末的香港

[單選題]
答案

B。1930年代國民黨推行黨化教育,強調三民主義優越性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社會試題_12

日本某位天皇在位期間,曾將國有土地分授給人民,並規定不得買賣,死後必須歸還政府;同時,政府也向人民徵收穀物、布匹,以及要求貢納各鄉土的特產。上述措施,最可能受到中國哪個制度的影響?
(A)三國戶調制
(B)西晉占田制
(C)唐代租庸調法
(D)明代一條鞭法

[單選題]
答案

C。租庸調法與日本班田收授法相似,均為土地分配與稅收制度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社會試題_13

亞洲某處沿海寺廟的建廟碑文寫道:「……崇祀聖母神像,我唐人所共建也。自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英吏斯臨,新聞是地,……謂可為商賈聚集之區。……數年之間,遂成一大都會。我唐人由內地帆海而來,經商茲上,惟賴聖母慈航。」從碑文判斷,此寺廟最可能的地點是:
(A)新加坡
(B)雅加達
(C)馬尼拉
(D)長崎

[單選題]
答案

A。新加坡1819年開埠,華人建立天福宮等媽祖廟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社會試題_14

日本大阪西北方的「寶塚市」,為知名觀光旅遊勝地。遊客可在祭町的寶塚大劇場觀賞東西方歷史劇表演,在湯本町的寶塚温泉泡湯,參訪市郊紫雲山以祈求安產、護佑嬰兒聞名的佛寺中山寺,參觀武庫川町的手塚治虫漫畫紀念館。上述哪個地方的景點,最能說明東亞文化圈的擴散現象?
(A)祭町
(B)湯本町
(C)紫雲山
(D)武庫川町

[單選題]
答案

C。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中山寺反映東亞佛教文化圈影響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社會試題_15

北宋末年有詩云:「泉州人稠山谷潑,雖欲就耕無地辟,州南有海浩無窮,每歲造舟通異域。」該詩最可能說明當時泉州具有下列哪種社經發展特色?
(A)生產技術革新,促使沿岸漁業產量提升,居民財富得以增加
(B)土地贍養力低,人們多前往臺灣從事墾殖,在異鄉建立聚落
(C)產業升級快速,從事手工業以增加附加價值,提高人均收入
(D)人口壓力過重,居民透過對外貿易創造利潤,彌補家鄉生計

[單選題]
答案

D。詩文顯示泉州地狹人稠,居民轉向海外貿易謀生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