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4題為題組
◎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開發山林資源,拓殖其經濟利益,初期認為山林中的「蕃人」是阻礙開發的「凶惡之徒」,不但不承認其傳統權益,甚至用武力征伐;後期又進行大規模「集團移住」計畫,迫使各原住民部落離開其傳統生活空間,遷移到山腳地帶。部落間原有的往來因此被切斷,重新配置的部落也無法和其他部落建立合作關係,以致內部社會關係瓦解,達到總督府期待的可使原住民「舊來勢力關係中斷」。以立霧溪流域的大魯閣族群來說,集團移住的結果,不僅部落被撤離原居住地,且多數部落遭到分割,還有許多部落被嵌入布農族的傳統領域,造成賽德克族、太魯閣族及布農族混居的情況。請問:當今哪項原住民族議題,和臺灣總督府推動的原住民族集團移住計畫關係最密切?
(A)傳統領域的劃設
(B)傳統姓名的回復
(C)正名運動的展開
(D)族語復振的推展
社會學測
111學測社會試卷62
第61-64題為題組
題文所述總督府的支配控制及治理措施,有些仍影響至今,包括現行有關原住民族權益的相關法制;但也有些已經因應國際人權觀念趨勢、多元文化發展而有所改變。下列政策何者最能凸顯這樣的改變?
(A)國家為國有林地所有權人,原住民得由政府機構許可取用森林資源
(B)將原住民立法委員的選舉,分為「山地」與「平地」原住民選舉區
(C)設立原住民保留地以保障原住民生計,並限制將土地轉予非原住民
(D)設有部落會議的原住民族部落,經核定後可取得公法人的主體地位
111學測社會試卷65
第65-67題為題組
◎ 猶太教與基督教的信仰屬性,及其對「神的選民」的看法略有異同,以致二者常有紛爭。西元一世紀,猶太宗教領袖在耶路撒冷以基督教傳道者保羅褻瀆猶太教,且無法證明自己清白為由,控告保羅並要求對其處刑。當時羅馬法律規定:非經審判,羅馬公民不得被捆綁、監禁或鞭打。保羅因具有羅馬公民身分,故要求交羅馬當局處理,於是當地總督在夏季末期,將保羅押送至羅馬審判。圖12 為羅馬帝國時期東地中海的航運路線圖,虛線為押送保羅航線,實線為地中海貿易線。請問:文中所敘述之事件,乃發生於羅馬人統治的時代。時至今日,若以法治國家理念檢視此案,可看出題文中羅馬法律保障羅馬公民的規定,與下列何種近代法律重要原則的精神最為接近?
(A)自由心證原則
(B)公開審理原則
(C)無罪推定原則
(D)偵查不公開原則
112學測社會試卷_01
某民間協會致力於聘用智力缺損者投入勞動市場、參與社會,承包多處市府公共空間的清掃工作,但後來因為工作太重、人力不足,被迫放棄承攬並解散協會。有網友認為,基於社會正義,市政府應給予該協會在工作範圍或經費上更大的彈性協助。從該網友所持立場推論,當面對下列校園議題時,其關心的議題最可能為何?
(A)推廣雙語教育
(B)建造無障礙環境
(C)提供免費營養午餐
(D)提供升學或就業輔導
112學測社會試卷_02
甲與前妻育有一子一女,甲立遺囑將其名下僅有財產(房屋一棟)留給兒子。甲死後,其女認為父親重男輕女,不服遺囑內容,向法院提起訴訟。若該遺囑符合成立要件,針對此一繼承爭議,下列見解何者正確?
(A)甲為屋主,依法得預立遺囑全權決定房屋所有權歸屬
(B)前妻是其子女的母親,有權與甲之子女共同繼承遺產
(C)遺囑明顯重男輕女,法院應判決房屋由甲的兒女均分
(D)遺囑違反民法分配遺產規定,其女有權繼承部分財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