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4分科歷史考科-01

史書描寫臺灣史上某場會議:長老全部出席,在花園的長桌入座後,最高長官和評議員高坐在石造亭子裡,俯瞰長桌。長官先致歡迎詞,讚揚長老們的與會,隨後進行各項事務,包括任命新任長老並頒授藤杖,說明學校修業、村落繳付年貢等事宜。這場會議應是:
(A)荷蘭時期的地方會議
(B)鄭氏時期的長老會議
(C)清領時期的部落會議
(D)日治時期街莊協議會

答案

答案:(A)。荷蘭統治臺灣時設立長老制度,透過地方會議管理原住民部落,任命長老、收取年貢,與題中描述相符;鄭氏、清領、日治時期無此長老會議形式,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歷史考科-02

朝鮮大臣謂:「自臣出生起,只聞天下有大明天子。胡虜欲將吾國習俗野蠻化,欲使吾等臣服,自立為天子,實屬貽笑大方之舉。吾國以禮義聞名… … 」文中「胡虜」是指:
(A)滿洲人
(B)越南人
(C)日本人
(D)琉球人

答案

答案:(A)。明朝滅亡後滿洲人建立清朝,朝鮮仍奉明朝為正統,稱滿洲為「胡虜」;越南、日本、琉球均非「胡虜」所指,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歷史考科-03

飲食史學者指出:許多文化會賦予其主食以神聖意義。在美洲,只要是種玉米之處,當地人會崇拜玉米,視為神聖食品,阿茲特克婦女即須作完贖罪儀式後才敢吃玉米。十六世紀基督教傳入後,美洲人不能再崇拜玉米,小麥就成為神的食物。這種轉變最可能的原因是:
(A)小麥的價格較高,故比原本的玉米更神聖
(B)基督教是征服者信仰,小麥是征服者主食
(C)小麥是舶來的食物,具異國風味與神秘性
(D)哥倫布大交換後,小麥成為全世界的主食

答案

答案:(B)。十六世紀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征服美洲,帶來基督教與小麥(歐洲主食),透過殖民權力將小麥賦予神聖意義;價格、異國風味、全球主食非核心原因,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歷史考科-04

同學整理中國史,發現某時期有三個連續王朝,統治者雖來自不同世族,但相互聯姻,關係密切。學者指出:這只是政權在同一「集團」不同世族間的易手換位而已。三個王朝最可能是:
(A)東晉、宋、齊
(B)北周、隋、唐
(C)北宋、遼、金
(D)蒙元、明、清

答案

答案:(B)。北周、隋、唐統治者均出自關隴集團,且相互聯姻(如楊堅娶獨孤信之女,李淵母為獨孤信之女),政權在集團內易手;東晉至宋齊為寒族崛起,北宋遼金為並立政權,蒙元至明清為異族更替,均不符,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歷史考科-05

十九世紀,歐洲人開始從金雞納樹的樹皮煉製奎寧來治療瘧疾,並在印尼開闢種植園,掌握此一重要原料。二十世紀初,臺灣總督府引進金雞納樹,在1930年代大量生產奎寧,視為戰備物資。總督府生產奎寧最主要的背景是:
(A)奎寧具商業價值,可以增加財源
(B)促進臺灣的醫學發展與人才培育
(C)臺灣發生嚴重的疫情,需求孔急
(D)發展臺灣製藥業,準備前進南洋

答案

答案:(D)。1930年代日本積極經營南洋,奎寧可治療熱帶瘧疾,總督府生產奎寧為前進南洋做準備;增加財源、醫學發展、本地疫情非主要背景,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歷史考科-06

圖1是依據二十世紀某一時期四川省官方資料繪製的人口死亡率變化圖。圖中縱軸為死亡率(%),橫軸為年份。從圖中甲年到戊年的變化判斷,這種情況主要是發生在:(依當時官方推估,死亡率正常值是1%)

(A)1941至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
(B)1946至1950年,國共內戰前後
(C)1957至1961年,中共大躍進期間
(D)1969至1973年,文化大革命期間

答案

答案:(C)。1958-1961年大躍進導致糧食短缺,死亡率大幅上升,與圖中死亡率先升後降相符;抗日、內戰、文革期間死亡率變化不符此規律,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歷史考科-07

日本防衛廳保存一份文件,標明〈金門島攻略作戰〉,內容報告日本海軍攻占金門島的情況。軍事行動中,海軍巡洋艦先炮轟金門,繼由陸戰隊登陸,未遇到太多抵抗。軍事行動三天即告結束,許多金門民眾撤往福建南安一帶避難。有關這一軍事行動,下列何者符合史實?
(A)1895年,日本接收臺灣後,攻占金門以鞏固臺灣之防衛
(B)1900年,日本藉八國聯軍,占領金門確保其在福建利益
(C)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繼續攻占金門以相呼應
(D)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攻占金門作為進取廈門跳板

答案

答案:(D)。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進攻華東,攻占金門為進取廈門做準備;1895年日本未攻金門,1900年八國聯軍日本未占金門,1931年九一八後日本主攻東北,均不符,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歷史考科-08

光緒年間出版的《新增華英通語》序言說:各國語言文字雖有不同,但主要口岸皆可通行英文。《華英通語》問世已久,可惜舊本錯誤頗多。本書將譯本分門別類,並作增改。譯音以□□方言為本,閱者一目了然,誠為華英通商之秘笈。文中□□最可能是哪裡?
(A)廣東
(B)福建
(C)浙江
(D)山東

答案

答案:(A)。廣州是清代早期唯一通商口岸,廣東方言(粵語)在通商中廣泛使用,《華英通語》譯音多以粵語為本;福建、浙江、山東方言非通商主要譯音依據,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歷史考科-09

西元前六世紀,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受米利都學派影響,認為物質性元素是萬物本源。他主張:萬物皆由「火」構成,經由膨脹或收縮,最後又在火中化解。事物既對立又統一,並像河流一般流動不停,又如一條起伏不平之路。世界的發展亦同此理。然而,一切過程都是命運所致。我們應如何理解赫拉克利特學說?
(A)認為宇宙零亂如一盤散沙,萬物間毫無關聯
(B)相信人的理性和自主性,可克服冥冥的宿命
(C)宇宙和萬物是睿智的上帝在一次創造中形成
(D)突破神話傳說,從物質觀點來解釋宇宙起源

答案

答案:(D)。赫拉克利特以「火」這一物質元素解釋宇宙起源,突破神話思維,與米利都學派的物質本源思想一致;A否定萬物關聯,B強調理性克服宿命,C主張上帝創造,均不符其學說,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歷史考科-10

北宋時期,從宋朝本土到遼國、西夏、金國,從朝鮮、日本、安南到南洋諸國,從印度、波斯灣到非洲東岸,都發現宋朝銅錢。宋人雲:「錢本中國寶貨,今乃與四夷共用。」當時遼、西夏、金、朝鮮、日本諸國都有宋錢,最主要原因是:
(A)宋國力強大是各國的宗主國
(B)宋代外貿興盛銅錢流通各國
(C)上述各國並未發行本國貨幣
(D)各國政府規定只能使用宋錢

答案

答案:(B)。宋代海外貿易繁榮,宋錢因質量佳、信用高,成為國際流通貨幣,流通至周邊及海外國家;宋非各國宗主國,各國有本國貨幣,未規定必用宋錢,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