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描寫臺灣史上某場會議:長老全部出席,在花園的長桌入座後,最高長官和評議員高坐在石造亭子裡,俯瞰長桌。長官先致歡迎詞,讚揚長老們的與會,隨後進行各項事務,包括任命新任長老並頒授藤杖,說明學校修業、村落繳付年貢等事宜。這場會議應是:
(A)荷蘭時期的地方會議
(B)鄭氏時期的長老會議
(C)清領時期的部落會議
(D)日治時期街莊協議會
社會指考分科
114分科歷史考科-03
飲食史學者指出:許多文化會賦予其主食以神聖意義。在美洲,只要是種玉米之處,當地人會崇拜玉米,視為神聖食品,阿茲特克婦女即須作完贖罪儀式後才敢吃玉米。十六世紀基督教傳入後,美洲人不能再崇拜玉米,小麥就成為神的食物。這種轉變最可能的原因是:
(A)小麥的價格較高,故比原本的玉米更神聖
(B)基督教是征服者信仰,小麥是征服者主食
(C)小麥是舶來的食物,具異國風味與神秘性
(D)哥倫布大交換後,小麥成為全世界的主食
114分科歷史考科-04
114分科歷史考科-05
十九世紀,歐洲人開始從金雞納樹的樹皮煉製奎寧來治療瘧疾,並在印尼開闢種植園,掌握此一重要原料。二十世紀初,臺灣總督府引進金雞納樹,在1930年代大量生產奎寧,視為戰備物資。總督府生產奎寧最主要的背景是:
(A)奎寧具商業價值,可以增加財源
(B)促進臺灣的醫學發展與人才培育
(C)臺灣發生嚴重的疫情,需求孔急
(D)發展臺灣製藥業,準備前進南洋
114分科歷史考科-06
圖1是依據二十世紀某一時期四川省官方資料繪製的人口死亡率變化圖。圖中縱軸為死亡率(%),橫軸為年份。從圖中甲年到戊年的變化判斷,這種情況主要是發生在:(依當時官方推估,死亡率正常值是1%)
(A)1941至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
(B)1946至1950年,國共內戰前後
(C)1957至1961年,中共大躍進期間
(D)1969至1973年,文化大革命期間
114分科歷史考科-07
日本防衛廳保存一份文件,標明〈金門島攻略作戰〉,內容報告日本海軍攻占金門島的情況。軍事行動中,海軍巡洋艦先炮轟金門,繼由陸戰隊登陸,未遇到太多抵抗。軍事行動三天即告結束,許多金門民眾撤往福建南安一帶避難。有關這一軍事行動,下列何者符合史實?
(A)1895年,日本接收臺灣後,攻占金門以鞏固臺灣之防衛
(B)1900年,日本藉八國聯軍,占領金門確保其在福建利益
(C)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繼續攻占金門以相呼應
(D)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攻占金門作為進取廈門跳板
114分科歷史考科-08
114分科歷史考科-09
西元前六世紀,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受米利都學派影響,認為物質性元素是萬物本源。他主張:萬物皆由「火」構成,經由膨脹或收縮,最後又在火中化解。事物既對立又統一,並像河流一般流動不停,又如一條起伏不平之路。世界的發展亦同此理。然而,一切過程都是命運所致。我們應如何理解赫拉克利特學說?
(A)認為宇宙零亂如一盤散沙,萬物間毫無關聯
(B)相信人的理性和自主性,可克服冥冥的宿命
(C)宇宙和萬物是睿智的上帝在一次創造中形成
(D)突破神話傳說,從物質觀點來解釋宇宙起源
114分科歷史考科-10
北宋時期,從宋朝本土到遼國、西夏、金國,從朝鮮、日本、安南到南洋諸國,從印度、波斯灣到非洲東岸,都發現宋朝銅錢。宋人雲:「錢本中國寶貨,今乃與四夷共用。」當時遼、西夏、金、朝鮮、日本諸國都有宋錢,最主要原因是:
(A)宋國力強大是各國的宗主國
(B)宋代外貿興盛銅錢流通各國
(C)上述各國並未發行本國貨幣
(D)各國政府規定只能使用宋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