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在網路向乙公司購買衣服,收到後發現顏色與電腦螢幕顯示不同,故聯絡乙欲退貨退款。乙表示「網站有明顯標示『貨物售出,恕不退貨,僅能依同等價額換貨』」,但甲堅持退錢退貨。關於甲乙間交易的權利義務,下列敘述何者最適切?
(A)衣服顏色與螢幕顯示不同屬貨品瑕疵,甲有權主張的是減少價金
(B)乙在網站的標示是網路交易的特別約定,故甲不能主張退錢退貨
(C)甲符合網路交易的退貨規定,可不附理由且無須證明貨品有瑕疵
(D)該標示因設置於網站故定型化契約不成立,因此甲可以主張退貨
111分科公民
111分科公民考科-12
某私立高中校規明定:「學生不得在校內舉辦政治活動,違反者記小過;情節重大者,記大過或予以退學。」該校學生甲與同學深感氣候變化問題影響未來世代生活甚鉅,某日合作舉辦「抗議全球暖化」快閃活動,由甲演說三分鐘,抗議全球暖化問題造成之危害。事後,校方認定該活動具政治性,將甲與舉辦活動之其他同學各記小過乙次。關於甲就此能否提出法律救濟,下列敘述何者最適當?
(A)遭學校記過並非受國家公權力侵害,故甲僅能在校內進行申訴
(B)甲被私校記過,因權利受到侵害故得依行政爭訟管道提起救濟
(C)記過未使甲喪失學生身分,並非受教權遭侵害故無法行政救濟
(D)甲與私校間的糾紛屬於私權爭議,應向普通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111分科公民考科-13
甲是13歲國中生,加入幫派後不再去學校。某日因該幫派與其他幫派發生糾紛,甲毆打其他幫派成員,造成對方受重傷而被警方逮捕。依據我國司法制度,以下關於本案的評論何者正確?
(A)警察應將甲交給父母或學校,循教育輔導協助改正,不應進入司法程序
(B)甲雖無刑事責任能力,但仍受少年事件處理法規範,檢察官可將其起訴
(C)甲的犯行是重罪,屬於少年刑事案件,應交由法院依刑事審判程序處罰
(D)甲有觸犯刑法的行為,會由法院決定將其交付輔導,或是給予保護處分
111分科公民考科-14
甲到乙經營的小吃店用餐,和乙激烈爭吵,甲以手機將吵架過程錄影;之後乙顧及其他顧客仍在用餐,就不收甲的餐費讓他離開。幾天後,甲未經查證便在網路指控乙使用過期食材,並將乙照片上傳網路,加以辱罵。甲的行為造成乙小吃店營業損失慘重,乙氣憤不已,幾天後過世。其配偶丙決定採取法律行動。依據現行法律規定,以下各項丙可能採取的法律行動何者正確?
(A)乙雖已過世,丙仍可向甲請求支付當天餐費
(B)乙個人名譽受甲的侵害,丙可向甲請求賠償
(C)因乙已經過世,丙不可請求甲賠償營業損失
(D)丙不可因乙的肖像權受到甲侵害而對甲索賠
111分科公民考科-15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國陸續採取封城措施,但此項措施引發民眾反彈。有人以堅定口吻說:「政府絕對不能封城,這樣我就會沒工作,很快就沒飯吃,雖然病死和餓死的結果都一樣,但我寧願是上班染疫病死,也不願沒工作餓死。」若以機會成本的觀念來評估,下列哪項政策最可能改變這位民眾的選擇?
(A)調漲基本工資
(B)增加失業給付
(C)提高職業災害補助
(D)擴大醫療保險給付
111分科公民考科-16
俄烏戰爭發生後,俄羅斯面對西方國家經濟制裁,盧布一度大幅貶值。俄國央行在今年2月底調升利率,由原本的9.5%一口氣調升至20%。下列何者最能解釋俄國央行所採取之政策原理及目的?
(A)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滿足民眾的現金需求
(B)設定利率的價格下限,解決市場現金短缺問題
(C)利率上升增加可貸資金,以刺激廠商投資意願
(D)利率上升減少貨幣供給,以求維持穩定的物價
111分科公民考科-18
某國的香蕉價格一向波動甚大。某年儘管該國農業部前一年已經提出警告:「如果沒有颱風,價格會很低。」但農民仍然大量搶種,最後香蕉的價格果然崩盤。下列何者最能夠適當詮釋上述香蕉價格崩盤的結果?
(A)農民自利選擇導致的市場機能
(B)農民低估香蕉生產的機會成本
(C)因市場失靈進而產生無謂損失
(D)因資源的稀少性導致過度競爭
111分科公民考科-19
[題組:第19-20題]我國的《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保障同性婚姻,使同性戀者與異性戀者皆擁有結婚的權利。該法實施至今,許多民眾透過各種管道發聲表達認同及支持,但也持續有反對的聲音。另外,在現行制度下,我國國民的同性伴侶若為外國人,且其所屬國家的法律不承認同性婚姻,則伴侶雙方在我國便無法結婚。因此有公民團體倡議,應進一步修法保障跨國同性伴侶,但這項倡議,也引發不同立場團體的質疑。請問:19. 依據題文,該法最能落實以下哪項與人權有關的理念?
(A)保障社會處境不利群體的積極平權
(B)凝聚社會處境不利群體的國家認同
(C)肯認社會不同群體的多元身分認同
(D)促進社會不同群體的意見表達自由
111分科公民考科-20
[題組:第19-20題]20. 未來若要透過修法解決同性伴侶跨國婚姻的爭議,下列哪項作法最符合審議民主的精神?
(A)由政府部門邀集學者召開公聽會,彙整學者專業意見與共識作為修法的重要依據
(B)由公民團體發起公投並舉行辯論會,讓正反立場代表辯論且實況轉播後交付公投
(C)由大法官以憲法法庭進行言詞辯論後做出憲法裁判,再由立法院依裁判意見修法
(D)由不同立場的民眾開會並諮詢專家,形成共識結論後交由政府作為修法重要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