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組:第41-44題]19世紀婦女運動興起時,便訴求女性參政與就業之平等。200年後的今天,這兩項 平等實現了嗎?學者仍有不同意見。在政治參與方面,人們常主張各國女性元首持續增加,女性的政治參與已趨於 平等。但甲學者提醒,各國重要政治職務(如國會議員等)的性別比率仍是男高於 女,因為傳統認為女性較不懂政治、欠缺參與技能,這不僅使人們較不支持女性從 政,甚至導致女性即便具備能力,仍自我限縮、對政治事務卻步。為改善此問題,許多國家在各種公職選舉訂定女性保障名額。但乙學者批評保 障名額雖增加女性出任公職的機會,卻對未受保障者形成另一種歧視;另外,丙學 者提醒,基於選舉制度差異,有些公職選舉適合規劃保障名額,有些並不適合。至於就業平等,許多人認為統計顯示女性失業率低於男性,故現今女性就業並 無不利,無須保障。但丁學者持反對意見,他主張應重視女性勞動參與率較男性低, 僅看失業率無法完整掌握女性參與勞動市場的不利之處。請問:41. 有人認為乙的批評是對法律上平等原則的誤解,下列何項論述最能反駁乙學者?
(A)立法機關依民主程序議決法律適用於所有人民,即已落實法律上平等原則
(B)在婦女擁有包括出任公職等選擇職業的自由時,即已落實法律上平等原則
(C)保障名額制度未直接造成其他性別參選者的不利,不違反法律上平等原則
(D)制度設計按照性別社會處境的不同給予差別待遇,可實現法律上平等原則
111分科公民
答案
111分科公民考科-42
[題組:第41-44題]42.考量丙學者的提醒,下列我國公職選舉中,哪項適合採取女性保障名額且論據最為 合理?
(A)縣市議員:地方自治最基層民意代表,可落實性別平等並深化基層民主
(B)區域立委:歷年大多由男性候選人當選,可矯正制度所構成的性別歧視
(C)直轄市長:最高層級地方政府首長,可彰顯女性參政意義及其政治地位
(D)不分區立委:應選出的總席次為複數,可以兼顧反映民意以及性別平等
答案
111分科公民考科-43
[題組:第41-44題]43. 下列導致失業率變動的原因,何者最符合丁學者分析就業問題時所使用到的概念?
(A)大學入學機會增加,許多人選擇升學,24歲以下年輕人失業率下降
(B)因薪資上漲,廠商引進更多機器設備取代勞動力,引發失業率上升
(C)產業轉型使生產力提升,高科技業勞動需求因而上升,失業率下降
(D)移工引進人數上升,本地部分勞工的就業機會受排擠,失業率上升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