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01

學界對清領臺灣前期的作為,有「消極政府,積極人民」的評論,意指:清廷雖限制內地人民前往臺灣,但人民仍然一波波渡臺,在土地開發、農業耕作或通商貿易方面,都有不錯的發展。下列哪一項可作為清領前期「積極人民」的證據?
(A)設置土牛溝
(B)興築八堡圳
(C)成立撫墾局
(D)派班兵駐防

答案

答案:(B)。八堡圳由移民施世榜發起興建,灌溉彰化平原,體現人民積極開發土地,符合「積極人民」證據;土牛溝、撫墾局、班兵駐防均為清廷所作,屬「消極政府」作為,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02

歷史家考察某一經濟作物的傳播史,認為富有全球史意義。它最初可能是從印度、波斯傳到埃及;中世紀時,穆斯林將其引入地中海地區和伊比利半島;十六世紀起,西班牙與葡萄牙在中、南美洲殖民地,利用非洲奴工大量種植,再將產品運回歐洲。這種作物應是:
(A)胡椒
(B)煙草
(C)棉花
(D)甘蔗

答案

答案:(D)。甘蔗從印度、波斯傳至埃及,經穆斯林引入地中海,十六世紀西葡在美洲用奴工大規模種植,符合傳播路徑;胡椒、煙草、棉花傳播史與題述不符,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03

一位學者回憶:他考上北平一所私立大學,9月開學,但10月10日便被政府接管,改成公立大學,課程也調整了。他先前修過哲學,對馬克思主義、黨史、革命史等新課程,並不覺困難。這最可能是發生於何時的情況?
(A)五四運動時期,左翼思潮流行
(B)聯俄容共期間,接納共產主義
(C)中共建政以後,管控高等教育
(D)文化大革命時,向工農兵學習

答案

答案:(C)。1949年中共建政後,接管私立大學改為公立,調整課程加入馬克思主義、黨史等內容,與回憶相符;五四運動、聯俄容共時北平未被中共接管,文革時課程以工農兵教育為主,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04

中國傳統社會的禮法與性別規範,頗異於現代。明代出版一種個人

自記善惡功過的簿冊,稱作「功過格」。圖1是一種功過格,內容是利用宗教的因果報應觀念,指導女性道德實踐,積累功德,以改造命運。如:「嫌夫醜拙」,記百過;「不勤職業」,一日記一過。從圖1文中規範條目判斷,這位作者最重視的婦女規範是:
(A)貞節
(B)順從
(C)勤勞
(D)端莊

答案

答案:(B)。「嫌夫醜拙」記百過,強調女性對丈夫的絕對順從,是作者最重視的規範;勤勞僅記一過,未提貞節、端莊,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05

1895年,福澤諭吉發表〈臺灣永遠的方針〉:「(臺灣)現在既然歸入我國版圖,便不容許照舊交付蠻民手中,應自內地大舉移民開發富源,這樣纔符合文明的本意。政府的方針一定,諒不催促也有多數內地人希望移居。自蠻民手中褫奪開闢以來的野蠻事業,加以文明方式的新創意,無疑可獲驚人的發展。」根據上文,福澤諭吉主張「內地人」大量移民臺灣,主要目的應是:
(A)複製北海道農業移民經驗
(B)解決日本人口膨脹的問題
(C)成為日本帝國南進的基地
(D)透過移民以達到殖產興利

答案

答案:(D)。福澤諭吉主張移民臺灣「開發富源」「文明方式新創意」,核心是透過移民發展殖民地經濟(殖產興利);非複製北海道經驗、解決人口問題、南進基地,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06

學者考察英格蘭生態史的變化:經過羅馬人、薩克森人、丹麥人與諾曼人數波開發,到十三世紀下半期,英格蘭野生森林已砍伐殆盡。十四世紀後期和十五世紀時,森林一度又覆蓋部分英格蘭大地,但十五世紀晚期後,隨著人口復甦,林地再遭到清理,變成村落、農地或牧地。十四世紀後期,森林重返英格蘭大地,最可能與下列何者有關?
(A)諾曼人征服,平民遭到殘殺,解除環境的負荷
(B)十字軍東征,人民大量離鄉,紓解環境的負荷
(C)黑死病流行,人口大量死亡,降低環境的負荷
(D)百年戰爭爆發,英人傷亡重,減緩環境的負荷

答案

答案:(C)。14世紀中期黑死病導致英格蘭人口大量死亡,農地荒廢,森林重返;諾曼征服在11世紀,十字軍東征、百年戰爭對人口影響較小,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07

經濟史家考察十九世紀歐洲運輸革命與工業革命的關聯,指出:「這種運輸設施」的推展,使先前未曾開發地區捲入世界經濟活動內,更因其克服運輸量、畜力、季節及移動速度等限制,工業革命成果得以擴大。因此,此一交通革新「不但是運輸革命的完成,而且也是工業革命的完成」。這位史家所說的「這種運輸設施」,最可能是指:
(A)汽車的量產
(B)運河的開通
(C)鐵路的興起
(D)輪船的通航

答案

答案:(C)。19世紀鐵路興起,克服運量、畜力、季節限制,帶動未開發地區經濟,完成運輸與工業革命;汽車量產在20世紀,運河、輪船無法完全克服季節與速度限制,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08

研討會上,學者爭論清朝前期成功統治帝國的原因,有兩類解釋:第一類認為是統治者在不同地區,包括新疆、西藏、蒙古、關內,因地制宜,採取不同統治策略,形成一多民族帝國。第二類認為是統治者採取漢化政策,才能以少數民族身分入主中原。我們應如何理解這兩種歷史解釋?
(A)第一類解釋的證據:實施八旗制度、西南地區實行改土歸流
(B)第二類解釋的證據:動員學者編纂《四庫全書》、開科取士
(C)第一類學者採取多元主義觀點,解釋較空疏,不具學術意義
(D)第二類學者站在華夏中心主義,立場相對客觀,解釋較可靠

答案

答案:(B)。第二類解釋主張漢化政策,編纂《四庫全書》(文化漢化)、開科取士(制度漢化)是其證據;八旗制度非因地制宜,第一類解釋具學術意義,第二類立場並不客觀,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09

經濟史家稱十九世紀英國是史上「第一個工業國家」。下表是1801到1921年,英國就業結構百分比的變化。根據十九世紀英國經濟發展趨勢判斷,甲、乙、丙分別是指:

年代 甲(%) 乙(%) 丙(%)
1801 36 35 29
1841 28 24 48
1881 34 14 52
1921 42 9 49

(A)甲、服務業;乙、農業;丙、工業
(B)甲、農業;乙、工業;丙、服務業
(C)甲、工業;乙、服務業;丙、農業
(D)甲、農業;乙、服務業;丙、工業

答案

答案:(A)。工業革命中農業(乙)就業比例持續下降,工業(丙)先升後穩,服務業(甲)逐步上升,與表格數據相符;其他選項產業變化與工業革命趨勢不符,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10

下列兩則是荷蘭人記載鄭成功貿易的資料:資料甲:1655年3月9日《熱蘭遮城日誌》:國姓爺的24艘船隻,從中國沿岸開去各地貿易:往巴達維亞7艘,往(越南)東京2艘,往暹羅10艘,往(越南)廣南4艘,往馬尼拉1艘。資料乙:1656年12月11日《巴達維亞城日記》:今年國姓爺的6艘帆船,從中國到柬埔寨,收購鹿皮及其他貨物運去日本。根據這兩則資料,可以得出哪一項推論?
(A)鄭成功拒絕與荷蘭人進行貿易活動
(B)鄭成功獨占了與日本人的鹿皮貿易
(C)鄭成功與荷蘭合作經營南海的貿易
(D)鄭成功是荷蘭在亞洲貿易的競爭者

答案

答案:(D)。鄭成功派船隊前往巴達維亞、日本等地貿易,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的貿易範圍重疊,成為其競爭者;資料未提拒絕貿易、獨占鹿皮貿易、合作經營,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