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21

某朝代史家修撰史書,出現這種情況:書中常以文意欠佳的漢字,音譯異族姓名。究其故,除了這些王朝入主中原時,未盡通曉漢文,而致誤用同音字外,更有史官刻意借不雅文字,暗中詆毀當朝統治者,例如「蒙古」一詞,刻意音譯成「朦骨、盲骨」。這種情況常見於哪一種史書?
(A)宋代修的唐史
(B)元代修的金史
(C)清代修的明史
(D)民國修的清史

答案

答案:(B)。元代為蒙古族政權,修《金史》時(金為女真族),可能因漢文不熟或刻意詆毀,用不雅漢字譯異族姓名;宋代修唐史、清代修明史、民國修清史無此異族統治下的刻意詆毀情形,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22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計畫根除日本再度發動戰爭的能力,也認為日本的生活水準不應高於被其侵略的國家,因此並未計畫協助日本復興。後來,美國改變政策,不但釋放戰犯,協助日本重建經濟,還要求日本成立「自衛隊」。美國改變政策的關鍵是:
(A)中國主張「以德報怨」,應對日寬大
(B)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個人同情日本人民
(C)冷戰開始,扶植日本以防堵共黨擴張
(D)越戰發生,發展日本經濟以補給美軍

答案

答案:(C)。二戰後冷戰開始(1947年後),美國為對抗共產主義,改變對日政策,扶植日本復興並建立自衛隊;非中國主張、麥克阿瑟個人同情,越戰發生於1955年後,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23

王莽建立政權後,為示民寬政,隨即頒布命令,將土地收歸國有,並按一夫百畝、八家為井的古制重新分配,稱為「王田」。家中男子不足八口卻占田土一井者,須將多餘土地分給族眾或鄰里。這些作法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貧富懸殊
(B)獎勵農業生產
(C)爭取奴婢人權
(D)追求稅賦公平

答案

答案:(A)。王莽「王田制」將土地國有並重新分配,核心是解決土地兼併,抑制貧富懸殊;非獎勵生產、爭取奴婢權、追求稅賦公平,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24

某位法國文人觀察:「近年來,我們又開始喜歡中世紀;我們打心底敬仰當時的宗教熱情。在啟蒙哲士伏爾泰眼中,這種信仰只是一種粗鄙的迷信。……我們喜愛……遊俠的英勇冒險;在伏爾泰眼中,這不過是……蠻族粗鄙風俗的殘存。」這位文人所處時代最可能是:
(A)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興起
(B)十八世紀中葉、理性主義盛行
(C)十九世紀上半、浪漫主義當道
(D)十九世紀後半、國族主義勃興

答案

答案:(C)。十九世紀上半浪漫主義興起,推崇中世紀的宗教熱情與英雄主義,與啟蒙時代伏爾泰的理性批判形成對比;文藝復興、理性主義、國族主義時期無此對比,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25

1920年代,一位臺灣女性在喜帖上申明:不用聘金、不用賀禮、不注重一切形式。《臺灣民報》推崇這是「前所未有的聲明」、「新時代男女結婚的參考」。這位女性的作法反映:
(A)總督府實施「內地延長主義」,要求婚禮符合日本習俗
(B)一次大戰後,臺灣生活清苦,結婚不用聘金、不收賀禮
(C)受到時代思潮的影響,臺灣女性開始實踐婦女解放主張
(D)戰爭導致人口減少,鼓勵女性結婚生子,增進人口成長

答案

答案:(C)。1920年代受五四運動等思潮影響,臺灣女性提出簡化婚禮、廢除聘金,體現婦女解放主張;非總督府要求、生活清苦、鼓勵生育,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26

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畫家親臨法國北部戰場,目睹士兵受傷的慘狀,描繪了當時新科技戰爭的震撼圖像,如圖2。這是戰爭史上第一次

出現這種戰場傷害。從受傷狀況判斷,士兵應是遭到敵軍何種攻擊?
(A)飛機轟炸
(B)坦克碾壓
(C)機槍掃射
(D)毒氣施放

答案

答案:(D)。一戰首次使用毒氣,造成士兵呼吸道等特異傷害,與「新科技戰爭傷害」相符;飛機轟炸、坦克碾壓、機槍掃射非首次出現的新科技傷害,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27

[題組:第27-28題]1960年代初,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在法庭上抗辯:「多年來,白人對非洲民族施行暴政、剝削和壓迫」;「白人享受世界上最高的生活品質,非洲人卻活在貧窮和悲慘中」;「所有體制內合法表達反對白人優越主義的手段都被法律禁止」,因此「若不採用暴力行動,非洲民族無法在對抗白人優越主義的奮鬥中得到勝利。」27. 我們應如何理解曼德拉的作為?
(A)他指控制度性的隔離政策造成對黑人的壓迫
(B)他在效法甘地作法,以不合作運動進行抗爭
(C)他呼籲循法律途徑,推動體制內的改革運動
(D)他積極鼓吹南非的窮人,發動無產階級革命

答案

答案:(A)。曼德拉抗辯中指出白人透過體制(種族隔離政策)壓迫黑人,符合其對制度性壓迫的指控;非效法甘地非暴力,不主張體制內改革,非無產階級革命,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28

[題組:第27-28題]28. 在1960年代,南非之外,哪個地區也出現性質相似的社會矛盾?
(A)印度
(B)英國
(C)美國
(D)伊朗

答案

答案:(C)。1960年代美國爆發黑人民權運動,抗議種族歧視與隔離,與南非種族矛盾性質相似;印度、英國、伊朗當時無此大規模種族矛盾,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29

[題組:第29-30題]

圖3描繪十八世紀末亞洲某港口的景象。該國政府鑑於外商日多,就在海口劃一特區,由外商依國籍設立貨棧,懸掛國旗標示。圖中,外商由左至右分別是美國、瑞典、英國與荷蘭。外商每年只能停留七個月,每月進城次數也有限制,與政府交涉須透過本地商人中介。29. 圖中的港口最可能是:
(A)巴達維亞
(B)馬尼拉
(C)長崎
(D)廣州

答案

答案:(D)。十八世紀末清朝僅開放廣州為通商口岸,外商在十三行特區貿易,受停留時間、進城次數限制,需透過廣州行商中介,與描述相符;巴達維亞、馬尼拉、長崎無此嚴格限制,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30

[題組:第29-30題]30. 該國政府在海口劃定通商特區,並對外商活動設下限制,反映該國對外商前來貿易時,所持想法為何?
(A)通商並不是一種互惠,而是施惠於人
(B)外人經商只是幌子,目的是領土擴張
(C)擔心外商挾著船堅砲利,恐顛覆政權
(D)限制貿易地點,目的是防堵白銀外流

答案

答案:(A)。清朝秉持「天朝上國」觀念,認為對外商貿易是「施惠」,故劃定特區並限制活動;非擔心領土擴張、政權顛覆、白銀外流,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