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3分科歷史考科-01

1935年福建省政府出版考察報告指出:查「某地」足為福建省振興產業之參考,考察項目:鐵道建設、教育、林業、水利灌溉、稻米、甘蔗、茶葉、鴉片取締與專賣等。報告中「某地」應是:
(A)朝鮮
(B)沖繩
(C)印尼
(D)臺灣

答案

答案:(D)。1935年臺灣處於日治時期,日軍在臺發展鐵道、農業(稻米、甘蔗、茶葉)及專賣制度,與福建考察項目高度契合;朝鮮、沖繩、印尼產業重點與題述不符,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分科歷史考科-02

研究中國史的學者指出:交通事務關涉廣泛,在隋唐以後政府的分職上,常視為兵部的業務,由兵部掌管。直到近代,交通才獨立為一個專業部門;而史學研究上,則把交通史歸入經濟史的一環。由此觀之,隋唐以後的政府比較看重交通的哪種功能?
(A)國防治安與政治控制
(B)物資運輸與經濟調節
(C)統一文化與齊整風俗
(D)國際互動與人民往來

答案

答案:(A)。隋唐兵部掌管軍事,將交通歸入兵部,強調交通在軍事運輸、國防治安及政治控制的作用;經濟、文化、國際互動非兵部管轄交通的核心功能,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分科歷史考科-03

西元九世紀初,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創建了一個涵蓋西歐的帝國。查理曼推展基督教和文化,他的宮廷學者群集,學術昌盛,帶來了一次文藝復興。學者指出:查理曼推動文藝復興,留下許多珍貴的古代文獻抄本。當時,傳抄與保存這些古抄本,主要是倚靠哪個機構?
(A)修道院
(B)宮廷
(C)大學
(D)教堂

答案

答案:(A)。中世紀西歐修道院是文化保存與文獻傳抄的核心機構,查理曼時代大學尚未誕生,宮廷學者僅推動學術,教堂主要負責宗教儀式,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分科歷史考科-04

歷史課討論「人群移動」主題,老師提供一份光緒年間大清國發給七歲孩童劉○○的部分護照資料,如圖1。同學們針對此資料發表意見:甲生:清朝統治臺灣後曾頒布「渡臺禁令」,必須持有圖中護照才能來臺灣乙生:護照提到「道卡斯族」,這是漢人跨越土牛線到原住民區域的通行證丙生:護照寫有「日本國臺灣」,這是馬關條約後清政府發給往臺灣的證照丁生:護照中明確註明旅客個人資料,應該是為方便臺灣政府官員的查驗哪些同學的說法正確?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丁

答案

答案:(B)。光緒年間含「日本國臺灣」,說明是1895年馬關條約後(丙正確);護照註明個人資料便於查驗(丁正確);渡臺禁令在康熙至乾隆年間,光緒時已鬆弛(甲錯);道卡斯族相關護照非漢人跨土牛線憑證(乙錯),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分科歷史考科-05

學者在福建泉州發現一塊以印度南部泰米爾文刻的石碑,內容:「向莊嚴的濕婆神致敬。願此地繁榮昌盛。時在釋迦曆1203年哲帝萊月(西元1281年4月),港主為感謝察合臺大汗御賜商業執照,特建寺廟,敬奉神靈入坐,並願吉祥的大汗幸福昌盛。」這一碑文可用於研究何種主題?
(A)唐帝國的東西文化交流
(B)伊斯蘭教致力傳播教義
(C)印度的君主向中國朝貢
(D)蒙古帝國在亞洲的擴張

答案

答案:(D)。1281年為元朝(蒙古帝國)時期,察合臺汗為蒙古帝國四大汗國之一,碑文反映蒙古帝國控制下泉州的跨文化貿易,可用於研究其在亞洲的擴張;唐帝國已滅,碑文未提伊斯蘭教、印度朝貢,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分科歷史考科-06

十八世紀以後,荷蘭東印度公司逐漸失去在東南亞的貿易主導權,英國則擴大在亞洲的貿易規模。這種變化與下列何者有關?
(A)中國積極扶植華商,壓縮荷蘭的貿易空間
(B)英國失去北美洲殖民地後,重心轉向亞洲
(C)荷蘭擴大美洲投資,降低對東南亞的倚賴
(D)日本實施鎖國,荷蘭喪失東亞的貿易據點

答案

答案:(B)。1783年英國失去北美殖民地後,將殖民與貿易重心轉向亞洲,逐漸取代荷蘭東印度公司;中國未積極扶植華商,荷蘭未擴大美洲投資,日本鎖國仍保留荷蘭通商權,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分科歷史考科-07

施瑯曾上奏朝廷,呼籲:「(今)海氛既靖,內地溢設之官兵,盡可陸續汰減,以之分防臺灣、澎湖兩處。臺灣設總兵一員……兵八千名;澎湖設水師副將一員,兵二千名。通共計兵一萬名,足以固守,又無添兵增餉之費。」從上文語氣,施瑯的呼籲,應是出現在哪一階段?
(A)集結大軍,準備渡海攻臺
(B)攻占澎湖,鄭軍退守臺灣
(C)鄭氏甫降,臺灣棄留未定
(D)納入版圖,規劃治臺細節

答案

答案:(C)。施瑯上奏於鄭氏投降(1683年)後,朝廷討論臺灣棄留之際,主張設兵防守以固臺灣;攻臺前、攻臺中無「海氛既靖」之語,納入版圖後規劃已確定,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分科歷史考科-08

某個時期,臺灣許多知識分子呼籲開放黨禁。他們批評說:執政黨違逆世界民主潮流,策動言論抨擊有意籌組新政黨的人士。執政黨卻辯稱,現在正值動員戡亂「非常時期」,不宜另組新黨,以免「分散力量」。但我們想問「非常時期」已過了十幾年,究竟何時才終了?我們難道要一輩子「非常時期」下去?上述開放黨禁的主張,最可能出現在何時?
(A)1945年,中日戰爭終結,政府結束訓政,預備實施憲政
(B)1950年,韓戰爆發,知識界欲籌組新政黨,對抗共產黨
(C)1960年,自由派人士希望成立新政黨,以落實政黨政治
(D)1986年,黨外人士積極籌組政黨,突破戒嚴時期的黨禁

答案

答案:(C)。1960年雷震等自由派人士籌組中國民主黨,呼籲開放黨禁,遭執政黨以「動員戡亂」反對;1945年未提黨禁,1950年無籌組新政黨,1986年黨外已組民主進步黨,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分科歷史考科-09

1860年代,英國人必麒麟從福建到臺灣,在打狗海關、安平海關和英國商行任職七年。因經歷豐富,又通曉華人方言,他在1877年應聘到「某地」出任首任「華民護民官」,負責處理華人幫會的糾紛、查禁華人走私「苦力」貿易。文中「某地」最可能是今日何地?必麒麟受僱於誰?
(A)新加坡;英國殖民政府
(B)廣州;兩廣總督
(C)香港;英國商行
(D)廈門;英國租界領事館

答案

答案:(A)。1877年新加坡為英國殖民地,華人眾多,需設「華民護民官」處理華人事務,必麒麟通曉華語方言,符合任職條件;廣州、廈門為中國通商口岸,香港無此職位設置,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分科歷史考科-10

古人面對無法預期的災禍,往往祈求神祇以平息災難。圖2是明清時期因某種災難而興建的廟宇分布圖,黑點標示這種廟宇所在地。這種廟宇供奉的神祇最可能是:
(A)禳除蝗災的蝗神
(B)協助避疫的王爺
(C)布施醫藥的保生大帝
(D)護佑海上生活的媽祖

答案

答案:(A)。蝗災多發生於農業區,明清蝗神廟多分布於糧食主產區;王爺、保生大帝廟分布與瘟疫相關,媽祖廟集中於沿海,均與圖示分布不符,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