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0年,哈布斯堡皇室邀請耶穌會到奧地利成立分會,協助改革維也納大學。耶穌會領袖羅耀拉致函皇帝:「要對付當前肆虐於德意志的惡,最好的辦法是求助於大學,它們以模範的宗教生活與純正的公教教義引人向善。……陛下將在維也納成立耶穌會,天主保佑這辦法能奏效。」文中「肆虐於德意志的惡」,指的最可能是:
(A)黑死病大爆發,帶來社會危機
(B)宗教改革蔓延,造成社會分裂
(C)獵巫活動猖獗,導致社會不安
(D)政教衝突頻仍,破壞社會和諧
113分科歷史
113分科歷史考科-12
113分科歷史考科-13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軍方因應俄國與法國的結盟,設計一個兩面作戰計畫:由於法國動員比俄國迅速,德國必須在六星期內,調動大部分軍力快速擊敗法國,僅留少數部隊防備俄國。待擊敗法國後,即可火速將德軍東調,全力對付數量龐大但動員緩慢的俄軍。這項作戰構想,是基於德國有快速的運兵能力,因其擁有:
(A)現代化高速公路 (B)便捷的鐵路運輸 (C)快速的航空機隊 (D)龐大的海運船團
113分科歷史考科-14
某一時期,有本雜誌寫到:旗袍已經滿街可見,這旗袍的流行真比學術教育的普及還傳得快……現在為第一步的「革命」,先把旗袍的兩袖不要了,這是我國女國民一年來的第一大事業。這段文字最可能反映哪個時代的氛圍?
(A)1920年代,新文化運動
(B)1940年代,新生活運動
(C)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
(D)1980年代,性別平權運動
113分科歷史考科-15
一位山西讀書人在1914年寫的日記:予之幼時,即有萬里封侯之志,既冠而讀兵書……年垂四十,身雖登科,終無機會風雲,不得已而舌耕度日。光緒季年,國家變法維新,吾道將就漸滅;迄宣統三年,革命黨起,紛擾中華,國遂淪亡,予即無舌耕之地,困厄於鄉已數年矣。從日記內容判斷,這位讀書人的政治立場最可能是:
(A)認同清朝統治
(B)肯定維新變法
(C)支持廢除科舉
(D)歡迎共和制度
113分科歷史考科-16
《總統蔣公(蔣中正)大事長編初稿》記載兩則資料:資料甲、「正午會談,對毛澤東應召來渝(重慶)後之方針,決以誠摯待之。政治與軍事應整個解決,但政治之要求,予以極度之寬容,而對軍事則嚴格之統一,不稍遷就。」資料乙、「此時對共黨應以主動與之妥洽,準予整編共軍為十二個師,如其真能接受政令、軍令,則政治上當準備委派共黨二人,並予以一省之主席,以觀後效。」這兩則資料應是何時的記錄?
(A)1924年聯俄容共時期
(B)1927年國民黨清黨時
(C)1936年西安事變期間
(D)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
113分科歷史考科-17
113分科歷史考科-18
這個社會的地方官員,每年須查核轄地人口狀況。除貴族、公務員、年老和殘疾者外,凡居住城內,身高滿七尺,六十歲以下男子,平時須服勞役,戰時則入伍;凡居住城外,身高滿六尺,六十五歲以下男子,平時須服勞役,但戰時無權當兵,只能擔任後勤工作。地方官員通常由貴族出任,城內公共事務需徵求城內男子的意見才能作決策。這個社會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春秋早期的城邦 (B)秦漢時期的郡縣 (C)北朝時期的塢堡 (D)中唐時期的藩鎮
113分科歷史考科-19
1851年美國作家梅爾維爾出版《白鯨記》,描寫捕鯨船在海上與鯨魚艱難的搏鬥場面。這本書反映十九世紀美國和若幹歐洲國家捕鯨業的榮景,但二十世紀後這個行業逐漸衰微。關於捕鯨業的興衰,以下哪個敘述為是?
(A)歐美的捕鯨業是近代國家為控制海權而順帶產生的行業
(B)在現代畜牧業發展之前,鯨魚是歐美國家重要肉品來源
(C)獵捕鯨魚主要是為取鯨油,這是石油發展前的重要能源
(D)十九世紀捕鯨是為科學探究,後因環保觀念興起而蕭條
113分科歷史考科-20
某一時期,日本國家政策公然排除英美文化的影響,禁止英美音樂,要「消滅頹廢的爵士樂」,還發動語言淨化運動,要改變日語中混雜西方語彙的現象。這最可能發生於何時?
(A)1920年代,日本經濟不景氣,發生抑美論
(B)1940年代,太平洋戰爭期間,鼓吹反美論
(C)1960年代,日本學生運動中,提出仇美論
(D)1980年代,日美貿易摩擦時,出現疑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