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4分科歷史考科-31

31. 1948年臺灣省政府公布《化學肥料配銷辦法》實施肥料換穀政策,該制度於1972年廢止。以下是兩則「肥料換穀」資料:資料一、肥料換穀制度施行後,肥料不再以現金交易,農民需以稻穀向糧食局肥料運銷處換取肥料,稻穀與肥料的相對價格公定。但是公定肥料價格被高估,而稻米價格被低估。資料二、肥料換穀辦法「用肥料定量分配使家家戶戶都有肥料」,可促進糧食生產,「同時使得軍民有糧並可平衡米價,因此肥料換穀制在當時對安定人民生活有很大的關係」,後來也用來補貼及鼓勵臺灣本土肥料生產,成為產業政策一部分。根據上述資料及你的歷史知識,我們應如何理解「肥料換穀政策」?
(A)目的主要是為了徵集糧食支援國共內戰
(B)有助於稻米生產,掌握糧食與穩定糧價
(C)使農民負擔一種隱藏稅,損害農民權益
(D)穩定軍公教人員生活,有助於社會安定
(E)控制現金的流通,影響到臺灣工業發展

答案

答案:(B,C,D)。政策提供肥料促稻米生產、穩定糧價(B)正確;肥料高估、稻米低估使農民負擔隱藏稅(C)正確;掌握糧食可穩定軍公教生活(D)正確;1948年國共內戰接近尾聲,非主要目的(A)錯;未提及控制現金影響工業(E)錯,故選(B,C,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歷史考科-32

32. 學者發現:南北朝時期華北地區曾有北齊和北周兩國東西並立,但西部的北周長安地區(今陝西西安)製作的陶俑式樣,卻經常反映出受到東部的北齊鄴城地區(今河北邯鄲)陶俑製作風格的影響。這個現象可以說明:
(A)政權的強弱可左右藝術品味高下
(B)文化或時尚互動可跨越政治疆界
(C)匠人與物料流通受國家嚴格管控
(D)藝術商品消費由市場機制來決定
(E)貿易的往來深受敵對政權的壓抑

答案

答案:(B,D)。北周陶俑受北齊風格影響,說明文化互動跨越政治疆界(B)正確;藝術風格受市場消費影響(D)正確;未提及政權強弱影響藝術(A)錯;匠人流通未受嚴控(C)錯;貿易未受壓抑(E)錯,故選(B,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歷史考科-33

33. 以下是三則法國大革命重要記事:資料一、1789年10月,數千巴黎婦女進軍凡爾賽宮,向國王討麵包,逼迫王室遷回巴黎。1793年,一群激進女性成立「革命共和派女性協會」,以護衛革命。資料二、1789年11月,支持革命的婦女向國民會議遞交請願書,要求制定法律賦予女性平等權利,但請願書未獲得討論。資料三、1790年3月,國民會議廢除嫡長子繼承制,讓婚生子女都可繼承財產;1792年9月,立法會議制定法律:婚姻是一種民事契約,當事雙方都有權訴請離婚。根據以上資料,可以推論:
(A)法國婦女參與革命,勇於展現自身的能動性
(B)國民會議重視女權,女性終於取得平等權利
(C)法國的兩性差別不明顯,無需立法保護女權
(D)法國大革命時期,女性的權利意識開始甦醒
(E)女性雖未取得參政權,但社會地位已有改善

答案

答案:(A,D,E)。婦女進軍凡爾賽、成立協會,展現能動性(A)正確;遞交平等權利請願書,權利意識甦醒(D)正確;廢嫡長子繼承、婚姻為民事契約,改善女性社會地位(E)正確;女性未取得平等權利(B)錯;兩性差別明顯需立法(C)錯,故選(A,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歷史考科-34

34. 以下是兩則歐洲中世紀軍事史的資料:資料一、十字軍運動期間,穆斯林弓箭手對歐洲騎士造成重大殺傷力。1139年,羅馬教廷宣布:「禁止對基督徒使用弓弩這類上帝不齒的致命武器,違者開除教籍。」然而,歐洲各國無視此一禁令,越來越頻繁在交戰時動用弓箭武器。資料二、1246年,奧地利與波希米亞交戰,以步兵弓箭手射落波希米亞騎士。波希米亞怒責對手竟然靠異教徒戰術取勝:「奧地利高貴的大人可全是英雄好漢,你們本該像騎士一樣與我們作戰… … 用刀劍與我們格鬥,你們竟然以弩箭,射穿我們的鎧甲,讓我們落馬,這樣勝之不武。」從歐洲軍事史角度,我們應如何理解這場戰爭?
(A)奧地利軍隊致勝關鍵在與異教徒合作
(B)波希米亞軍隊墨守戰爭成規而致失利
(C)奧地利憑人多勢眾,以數量輾壓對手
(D)中世紀騎士只有裝飾性,不具戰鬥力
(E)中世紀後期步兵興起,騎兵漸失優勢

答案

答案:(B,E)。波希米亞堅持騎士格鬥,墨守成規致失利(B)正確;奧地利用步兵弓箭手取勝,反映步兵興起、騎兵優勢下降(E)正確;未與異教徒合作(A)錯;非憑數量(C)錯;騎士仍具戰鬥力(D)錯,故選(B,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歷史考科-35

[題組:第35-37題]◎ 清代開港通商後,部分通商口岸設有「正口」與「外口」(或子口),海關稅務司在正口設立辦事處,在外口設立辦事處分部,辦理關稅事務。根據《天津條約》,「臺灣(今安平)、淡水」設為通商口岸,然而臺灣實際開放了四個港口:正口臺灣、淡水,外口打狗、雞籠。以下是有關開港設關的三則資料:資料一、1863年,福建巡撫奏摺:臺灣道、府現在籌辦軍務,郡城交商並協同經理巡防事宜,臺灣府一口似未能即行開辦。資料二、1864年11月,海關總稅務司記錄:1863年5月,在淡水設立辦事處,同時在雞籠設立辦事處分部;同年稍後,在打狗也設立辦事處。資料三、1864年,官方公告禁止洋船在鹿耳門海口貿易,貨物一律先到打狗完稅,始能運至臺灣府起卸。但公告後仍有十餘艘洋商船直接在鹿耳門起卸貨物,更有將貨物由旱路運至打狗。35. 根據資料一、臺灣道、府以「現在籌辦軍務」為由,拒絕依約開辦臺灣府為口岸,奏摺所說「籌辦軍務」應是指:
(A)林爽文事件
(B)戴潮春事件
(C)羅妹號事件
(D)牡丹社事件

答案

答案:(B)。1862-1865年戴潮春事件爆發,臺灣府籌辦軍務,無法開港;林爽文事件在18世紀末,羅妹號、牡丹社事件在1867年後,均不符,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歷史考科-37

[題組:第35-37題]37. 1864年,已明令禁止洋商直接在鹿耳門貿易,何以仍有洋船在該港起卸貨物?請說明兩項原因。(4分,各10字以內)

答案

答案:原因一:鹿耳門港航運便利;原因二:逃避打狗關稅。略解:鹿耳門港傳統上航運便利,且洋商可規避打狗的關稅,故仍違禁起卸貨物。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歷史考科-38

[題組:第38-40題]◎ 1930年代,蔣中正採取「先安內,後攘外」政策,以因應中國時局。一位中國現代史專家討論「安內攘外」政策的得失,有如下分析:資料一、日本堅持中國應與日本共同防共。因此,在許多中國人的心目中,蔣中正使用的「反共」、「剿匪」這類口號,被看作是迎合日本人。倒過來說,停止剿共,與蘇聯合作,就意味著共同抗日。民族主義的情緒發展成對中共的同情。資料二、蔣中正「作為民族主義運動的領袖,他需要民族主義作為統合中國的工具。但除非他願意抵抗日本,否則,他就無法利用這種工具。不幸的是,咄咄逼人、具有侵略性的日本,擁有軍事的優勢,蔣不得不避免與日本開戰。這就造成民眾對他最為痛恨的那股力量的同情」。38. 資料一中的「停止剿共,與蘇聯合作,就意味著共同抗日」,最可能是哪一方的主張?
(A)國民政府
(B)中共中央
(C)日本軍方
(D)美國政府

答案

答案:(B)。1930年代中共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主張與蘇聯合作對抗日本,與資料主張相符;國民政府主張安內攘外,日本軍方主張防共,美國政府未提此主張,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歷史考科-39

[題組:第38-40題]39. 這位史家指出「安內攘外」政策的後果,是「給了共產黨一個非常有利的位置」,而蔣中正則「陷入為難的處境」。綜合兩則資料的分析:中共取得「有利的位置」所指為何?(2分,20字以內)蔣中正何以陷入「為難的處境」?(2分,30字以內)

答案

答案:中共取得「有利的位置」:中共獲得中國民眾的同情。蔣中正陷入「為難的處境」:需用民族主義統合抗日,但剿共會失去民眾支持(或:對日抗戰軍事未備,剿共失民心)。略解:政策使民眾同情中共,蔣需民族主義統合卻因剿共失民心,陷入兩難。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歷史考科-40

[題組:第38-40題]40. 1936年底,蔣中正被迫妥協,放棄「安內攘外」政策。迫使蔣中正轉向的關鍵事件為何?(2分)

答案

答案:西安事變。略解:1936年西安事變中,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中正,迫使其停止剿共、一致抗日,放棄安內攘外政策。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