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106學測社會試題-35
以下三段資料為三個不同時期的中國知識分子對傳統與西方文化的看法:
資料甲:我們要拋棄傳統中國的四書五經、打倒那吃人的禮教,專心學習西方的民主與科學。
資料乙:我們要拒絕污染心靈的西方文化,更要唾棄傳統中國的文化遺毒,知識青年應該下鄉向農民學習。
資料丙:我們可以仿效西方國家的科學與技術,但是,仍要堅持維護中國的綱常、名教與聖人之道。
上述資料依時序先後應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106學測社會試題-36
106學測社會試題-37
106學測社會試題-38
106學測社會試題-39
106學測社會試題-40
一份文書中,中國政府表示:「前次所有遇害難民之家,中國定給撫卹銀兩,貴國所有在該處修道、建房等件,中國願留自用,先行議定籌補銀兩。所有此事兩國一切往來公文,彼此撤回、註銷。至於該處『生番』,中國自宜設法妥為約束,以期永保航客,不能再受凶害。」這份文書應與哪一事件有關?
(A)中國與日本有關牡丹社事件的討論
(B)中國因法國侵略安南,與法國交涉
(C)中德因德國企圖佔領膠州灣的協議
(D)中國與各國就解決義和團事件商議
106學測社會試題-41
某一時期,政府為了吸收民間存款,特別制定<臺灣省各行庫舉辦優利儲蓄存款辦法>,規定每次存入金額不得低於新臺幣300 元,存期不得少於1 個月,利率為月息7 分(即每百元每月7 元,年利率為84%,按複利折合年率為125.08%)。這個政策實施之後,儲蓄風氣盛行,物價上漲的速度立刻減緩。這種政策的背景是:
(A)1946年,政府因國共內戰需軍費,以高利率吸收民間存款
(B)1950年,政府積極壓抑通貨膨脹,建立民眾對新臺幣信心
(C)1951年,政府籌募公地放領的經費,高利率吸引民間資金
(D)1971年,政府陸續推動大型交通建設,急需民間資金挹注
106學測社會試題-42
1154 年,埃及法提馬王朝統治者在一封致比薩大主教的信中說:只要你們承諾不與法蘭克人合作,我方可同意你們的商人運送貨品來我方貿易。除了亞歷山卓城外,你們也可以在開羅建立據點,但需繳交關稅;木材、鐵、樹脂這三項貨品,我方保證以市價購買。埃及法提馬王朝統治者寫這封信的目的最可能是:
(A)埃及希望與比薩形成商業同盟
(B)防止比薩大主教與十字軍合作
(C)保護埃及木材、鐵、樹脂產業
(D)歡迎比薩商人可以在埃及定居
106學測社會試題-43
表2 是1951 年到1961 年間臺灣農戶數百分比的統計表格,我們如何理解這段期間臺灣農戶資料的變化?
| 時間 | 自耕農 | 半自耕農 | 佃農 |
| 1951 | 38 | 25 | 37 |
| 1953 | 55 | 24 | 21 |
| 1955 | 59 | 23 | 18 |
| 1957 | 60 | 23 | 17 |
| 1959 | 62 | 23 | 15 |
| 1961 | 65 | 21 | 14 |
(A)三七五減租與耕者有其田政策成功推行
(B)工業化導致農業人口大量轉往都市
(C)農業機械化減少對佃農勞動力的需求
(D)政府鼓勵大規模農企業取代小農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