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來找 > 社會 > Page 113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34

1920 年代,一位人士在法院受審時的答辯書中指出:製糖會社極盡榨取蔗農們的膏血,以致農民赤貧如洗;會社中的勞動者,一日勞動的報酬,不能維持家計,其慘澹的生活,令時常目撃的我,感到無限傷心,為此決定加入組織奮鬥。文中這位人士所提到的問題最主要是:
(A)家庭的崩潰
(B)司法的迫害
(C)族群的矛盾
(D)經濟的剝削

[單選題]
答案

1920年代台灣製糖會社對蔗農與勞工進行經濟剝削,引發農民運動與勞工運動,反映殖民經濟體系的不平等。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35

以下三段資料為三個不同時期的中國知識分子對傳統與西方文化的看法:
資料甲:我們要拋棄傳統中國的四書五經、打倒那吃人的禮教,專心學習西方的民主與科學。
資料乙:我們要拒絕污染心靈的西方文化,更要唾棄傳統中國的文化遺毒,知識青年應該下鄉向農民學習。
資料丙:我們可以仿效西方國家的科學與技術,但是,仍要堅持維護中國的綱常、名教與聖人之道。
上述資料依時序先後應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單選題]
答案

丙:洋務運動中體西用→甲:五四運動全盤西化→乙:文化大革命破四舊,反映近代中國思想演變歷程。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36

老師上課時,根據歷史資料繪製成圖2,以說明中國歷史上某個時期政府在全國兵力部署的比重。根據圖中訊息判斷,這應是何時的情況?
(A)秦初
(B)唐初
(C)宋初
(D)明初

[單選題]
答案

宋代採取強幹弱枝政策,重兵部署在京師周邊,邊防相對薄弱,與圖中兵力集中華北地區的特徵相符。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37

中國歷史上某地居民的職業結構如下:十分其民,而工商居其四(占四成);十分其農,而佃戶居其六;十分其力,而傭工(雇傭勞動)居其五。上述的現象最可能發生於:
(A)西漢的關中地區
(B)唐初的華北地區
(C)清初的長江地區
(D)清領前期的臺灣

[單選題]
答案

清初長江下游地區商品經濟發達,工商業比例高,佃農與雇工比例大,反映資本主義萌芽與社會結構變化。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38

某一時期,許多學者寫了不同的手冊,教導年輕人舉止要合宜,吃飯有禮貌,學習文學、音樂、藝術,才能成為有趣的社交分子。這些手冊一經出版,便銷售一空,說明當時社會重視禮儀規範。這個時期最早出現於何時?
(A)古典希臘時期
(B)羅馬共和時期
(C)文藝復興時期
(D)啟蒙運動時期

[單選題]
答案

文藝復興時期出現《廷臣論》等禮儀手冊,教導紳士風度與社交禮儀,反映市民社會興起與人文主義精神。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39

一位作者討論當時中國的社會情況,重要內容包括:論修治道路、論綏靖地方、懲戒奢侈、清除鴉片流弊、嚴禁買賣奴婢、禁溺女嬰等。這種想法最可能出現於下列何書中?
(A)明代的《職方外紀》
(B)清初的《大義覺迷錄》
(C)清末的《自西徂東》
(D)抗戰時期的《中國之命運》

[單選題]
答案

清末傳教士花之安《自西徂東》介紹西方文明,批判中國社會陋習,主張改革,內容符合題述各項社會改革主張。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40

一份文書中,中國政府表示:「前次所有遇害難民之家,中國定給撫卹銀兩,貴國所有在該處修道、建房等件,中國願留自用,先行議定籌補銀兩。所有此事兩國一切往來公文,彼此撤回、註銷。至於該處『生番』,中國自宜設法妥為約束,以期永保航客,不能再受凶害。」這份文書應與哪一事件有關?
(A)中國與日本有關牡丹社事件的討論
(B)中國因法國侵略安南,與法國交涉
(C)中德因德國企圖佔領膠州灣的協議
(D)中國與各國就解決義和團事件商議

[單選題]
答案

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中日簽訂北京專約,清廷賠款並承認日本出兵為保民義舉,承諾約束台灣生番,保障航行安全。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41

某一時期,政府為了吸收民間存款,特別制定<臺灣省各行庫舉辦優利儲蓄存款辦法>,規定每次存入金額不得低於新臺幣300 元,存期不得少於1 個月,利率為月息7 分(即每百元每月7 元,年利率為84%,按複利折合年率為125.08%)。這個政策實施之後,儲蓄風氣盛行,物價上漲的速度立刻減緩。這種政策的背景是:
(A)1946年,政府因國共內戰需軍費,以高利率吸收民間存款
(B)1950年,政府積極壓抑通貨膨脹,建立民眾對新臺幣信心
(C)1951年,政府籌募公地放領的經費,高利率吸引民間資金
(D)1971年,政府陸續推動大型交通建設,急需民間資金挹注

[單選題]
答案

1950年代初期台灣惡性通膨,政府推行優利儲蓄存款吸收游資,成功穩定物價,建立新台幣信用,為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42

1154 年,埃及法提馬王朝統治者在一封致比薩大主教的信中說:只要你們承諾不與法蘭克人合作,我方可同意你們的商人運送貨品來我方貿易。除了亞歷山卓城外,你們也可以在開羅建立據點,但需繳交關稅;木材、鐵、樹脂這三項貨品,我方保證以市價購買。埃及法提馬王朝統治者寫這封信的目的最可能是:
(A)埃及希望與比薩形成商業同盟
(B)防止比薩大主教與十字軍合作
(C)保護埃及木材、鐵、樹脂產業
(D)歡迎比薩商人可以在埃及定居

[單選題]
答案

12世紀十字軍東征時期,埃及法提馬王朝欲拉攏義大利商業城邦比薩,孤立十字軍,確保戰略物資供應與商業利益。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43

表2 是1951 年到1961 年間臺灣農戶數百分比的統計表格,我們如何理解這段期間臺灣農戶資料的變化?

時間 自耕農 半自耕農 佃農
1951 38 25 37
1953 55 24 21
1955 59 23 18
1957 60 23 17
1959 62 23 15
1961 65 21 14

(A)三七五減租與耕者有其田政策成功推行
(B)工業化導致農業人口大量轉往都市
(C)農業機械化減少對佃農勞動力的需求
(D)政府鼓勵大規模農企業取代小農經濟

[單選題]
答案

1950年代台灣實施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等土地改革,佃農比例大幅下降,自耕農比例顯著上升。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