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114學測社會試題_17
宋元時期,中國船隻出海必須取得市舶司發給以漢字書寫的「公憑」,是記載貨物相關內容的出海執照,也是東亞各港口驗證商船的依據。明朝實施海禁,琉球在明朝的封貢秩序下,進行與東亞、東南亞各國間的中轉貿易。琉球國王以漢字咨文(外交文書)與暹羅等國往來,琉球負責貢舶貿易的官員也以漢字文書與舊港(印尼蘇門答臘東部)的華人領袖聯繫。根據上文,下列哪個推論最合理?
(A)中國政府強制貿易必須使用漢字
(B)各國商人認為使用漢字難以竄改
(C)東亞港口長期通行漢字已為定例
(D)東亞港口的官員及商人均為華人
114學測社會試題_19
某地過往是廈門至鹿耳門舟船往來的必經要道,貿易興盛,但農業生產一直不佳。時至今日,基本的糧食供應也多仰賴外地,有時受限天候不佳,如颱風船隻停航即無法載送。造成該地上述農業生產特色的主要環境原因,最可能包括下列何者?
甲、熔岩台地地勢低平,使水氣攔截不易
乙、農作物的生長季,恰逢風勢最強季節
丙、沼澤密布使排水受阻,不利作物生長
丁、日照時數長,蒸發強烈,易缺水嚴重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114學測社會試題_22
「日治時期」為了支援製糖會社的發展,臺灣總督府協助會社興建「糖業鐵道」,以利農場運送甘蔗至糖廠,製糖後輸往海外。1990 年代開始,部分農場土地釋出,提供科學園區或相關產業使用;其他農場儘管仍維持農業使用,但轉為栽種毛豆等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外銷,部分糖業鐵道也轉型為觀光使用。」僅依題文資訊,上文最可能是下列哪個研究的摘要?
(A)糖業發展與國際貿易關係之研究
(B)糖業專業分工與產品標準化之研究
(C)經濟全球化與糖業地景變遷之研究
(D)知識經濟下糖業產業系統轉變之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