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來找 > 社會 > Page 134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36

【題組35-36】閩南語歌曲〈青蚵嫂〉描述養蚵、賣蚵的婦女心聲,歌詞寫道:「別人的阿君仔(丈夫)是住『西洋樓』,阮的阿君仔是關『土跛兜』(地板),連命好歹是無計較,若有認真是會出頭」。過往人們認為這段歌曲一方面反映出牡蠣產業風險高,收入不穩定,另方面也透露出傳統女性的命運取決於所嫁對象。但晚近有學者訪談當年青蚵嫂,發現她們既覺得命運寄託於婚姻,同時也肯定自己剝蚵本事佳、多少改善生活,學者主張這意味女性能在傳統體制下發揮主體性、創造希望。請問:依據題文,該學者的主張最能凸顯社會規範的何種特性與作用?
(A)會影響個人的自我認同,也決定資源分配
(B)會因不同時空背景,形成各不相同的內涵
(C)雖具穩定性,但受到挑戰時也會有所轉變
(D)會框限個人追求,但並無法杜絕突破空間

答案

D。女性在傳統性別規範限制下,仍能透過自身能力創造改變空間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37

【題組37-38】某生進行社會領域探究學習時,蒐集到下列資料:
資料一:「二次戰後初期紡織業的政策,受到政府的保護和扶植,官員表示『進口布,不如進口紗;進口紗,不如進口棉花』,此方向為紡織工業奠定基礎和後來的發展榮景。」
資料二:「1988年,大稻埕布匹零售市場蕭條。臺灣很多紡織工廠都關門,直接到中國、東南亞投資生產布匹,導致布匹只剩國內市場;同時貿易商又從國外進口大批廉價布匹,……,最後臺灣布匹市場供過於求,嚴重失衡。」
資料三:「2021年,市場裡賣布的『老字號』已經逐漸凋零,其中某布莊第二代老闆表示:『能夠存活是因我們懂得不斷改變經營策略,過去我們是以內銷居多,現在則以經營布料出口為主,包括防水布料、抗菌保溫布料、排汗衫布料等機能性布匹。』」
請問:根據資料一,當時政府所推行的紡織業政策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以美援購入原料發展代紡代織
(B)增設新廠並擴大舊廠生產規模
(C)用田賦徵實鼓勵農民轉種棉花
(D)開放布料進口以刺激國內生產

答案

A。戰後初期利用美援進口棉花,發展代紡代織,建立紡織產業基礎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38

【題組37-38】某生進行社會領域探究學習時,蒐集到下列資料:
資料一:「二次戰後初期紡織業的政策,受到政府的保護和扶植,官員表示『進口布,不如進口紗;進口紗,不如進口棉花』,此方向為紡織工業奠定基礎和後來的發展榮景。」
資料二:「1988年,大稻埕布匹零售市場蕭條。臺灣很多紡織工廠都關門,直接到中國、東南亞投資生產布匹,導致布匹只剩國內市場;同時貿易商又從國外進口大批廉價布匹,……,最後臺灣布匹市場供過於求,嚴重失衡。」
資料三:「2021年,市場裡賣布的『老字號』已經逐漸凋零,其中某布莊第二代老闆表示:『能夠存活是因我們懂得不斷改變經營策略,過去我們是以內銷居多,現在則以經營布料出口為主,包括防水布料、抗菌保溫布料、排汗衫布料等機能性布匹。』」
請問:綜合上述三則資料判斷,下列何者最可能是該生探究學習的主題?
(A)大稻埕紡織業的反吸與擴散分析
(B)臺灣紡織業困境與產業轉型分析
(C)亞洲地區紡織業的產業群聚分析
(D)全球機能紡織業的市場需求分析

答案

B。三則資料呈現臺灣紡織業從保護發展、外移困境到轉型升級的歷程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39

【題組39-42】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蘇兩強對峙,夾在中間的歐洲思考如何走出自己的路。1950年,一幅以「放大鏡下的歐洲:第三力量」為題的政治漫畫(圖4),將歐洲各國畫成小孩子,被兩位大人以放大鏡檢視,有些小孩更被壓制在一位大人的膝蓋下方。1952年,德、法、義、荷、盧、比等六國,成立「歐洲媒網共同體」,其想法來自法國提出西歐各國將重要工業資源共同管理的計畫,規定成員國間毋須繳納關稅而直接取得媒和網的生產原料。1958年,六國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與「歐洲議會」;1967年,六國依條約整合成「歐洲共同體」;1993年,「歐洲共同體」正式更名為「歐洲聯盟」(歐盟)。2004年起,東歐多國才陸續加入歐盟:英國則因國內諸多問題,而於2016年公投決定退出,並就移民、國際貿易、跨國金融等與歐盟進行談判。請問:以下何者最適合用來描述圖4反映的國際情勢?
(A)四國分占德國時期,兩位大人代表同盟國與軸心國,被壓制的是中歐
(B)國際冷戰時期,兩位大人代表民主陣營與共產集團,被壓制的是東歐
(C)殖民地解放時期,兩位大人代表美、蘇帝國主義,被壓制的是西南歐
(D)西歐重建時期,兩位大人代表自由經濟與計畫經濟,被壓制的是北歐

答案

B。1950年冷戰時期,美蘇兩強對峙,歐洲國家尋求第三條路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40

【題組39-42】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蘇兩強對峙,夾在中間的歐洲思考如何走出自己的路。1950年,一幅以「放大鏡下的歐洲:第三力量」為題的政治漫畫(圖4),將歐洲各國畫成小孩子,被兩位大人以放大鏡檢視,有些小孩更被壓制在一位大人的膝蓋下方。1952年,德、法、義、荷、盧、比等六國,成立「歐洲媒網共同體」,其想法來自法國提出西歐各國將重要工業資源共同管理的計畫,規定成員國間毋須繳納關稅而直接取得媒和網的生產原料。1958年,六國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與「歐洲議會」;1967年,六國依條約整合成「歐洲共同體」;1993年,「歐洲共同體」正式更名為「歐洲聯盟」(歐盟)。2004年起,東歐多國才陸續加入歐盟:英國則因國內諸多問題,而於2016年公投決定退出,並就移民、國際貿易、跨國金融等與歐盟進行談判。請問:依據上文,1950年代法國提出的管理計畫,其規定所隱含的理念最適合以下列哪個概念說明?
(A)核心邊陲
(B)地緣樞紐
(C)區域互賴
(D)中地體系

答案

C。煤鋼共同體強調成員國資源共享與經濟互賴,避免戰爭促進和平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41

【題組39-42】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蘇兩強對峙,夾在中間的歐洲思考如何走出自己的路。1950年,一幅以「放大鏡下的歐洲:第三力量」為題的政治漫畫(圖4),將歐洲各國畫成小孩子,被兩位大人以放大鏡檢視,有些小孩更被壓制在一位大人的膝蓋下方。1952年,德、法、義、荷、盧、比等六國,成立「歐洲媒網共同體」,其想法來自法國提出西歐各國將重要工業資源共同管理的計畫,規定成員國間毋須繳納關稅而直接取得媒和網的生產原料。1958年,六國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與「歐洲議會」;1967年,六國依條約整合成「歐洲共同體」;1993年,「歐洲共同體」正式更名為「歐洲聯盟」(歐盟)。2004年起,東歐多國才陸續加入歐盟:英國則因國內諸多問題,而於2016年公投決定退出,並就移民、國際貿易、跨國金融等與歐盟進行談判。請問:依據上文,2004年歐盟組織的變化,最可能對成員國帶來下列哪項影響?
(A)開放西歐國家使用歐元貨幣
(B)擴大東歐國家產業資金來源
(C)開放西歐國家免除簽證出境
(D)穩定東歐國家石油能源輸出

答案

B。東歐國家加入歐盟可獲得結構基金等資金援助,促進產業發展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42

【題組39-42】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蘇兩強對峙,夾在中間的歐洲思考如何走出自己的路。1950年,一幅以「放大鏡下的歐洲:第三力量」為題的政治漫畫(圖4),將歐洲各國畫成小孩子,被兩位大人以放大鏡檢視,有些小孩更被壓制在一位大人的膝蓋下方。1952年,德、法、義、荷、盧、比等六國,成立「歐洲媒網共同體」,其想法來自法國提出西歐各國將重要工業資源共同管理的計畫,規定成員國間毋須繳納關稅而直接取得媒和網的生產原料。1958年,六國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與「歐洲議會」;1967年,六國依條約整合成「歐洲共同體」;1993年,「歐洲共同體」正式更名為「歐洲聯盟」(歐盟)。2004年起,東歐多國才陸續加入歐盟:英國則因國內諸多問題,而於2016年公投決定退出,並就移民、國際貿易、跨國金融等與歐盟進行談判。請問:依據題文資訊,下列何者最能解釋英國與歐盟談判的主要目的?
(A)處理英國與全球化發展交織的治理問題
(B)確認英國與歐洲國家建立雙邊自由貿易
(C)保障英國的本土文化不受全球化的衝擊
(D)爭取英國得以繼續適用歐盟的移民政策

答案

A。英國脫歐涉及移民、貿易、金融等多面向,需重新建立與全球的治理關係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43

【題組43-46】人工智慧(簡稱 AI)看似能與人們溝通、提供各種回答,但其運作仰賴大量素材供其學習。若素材本身就有偏頗,AI 的答案就可能強化這些偏頗。例如,因既有科學家圖片幾乎都是白人男性,當 AI 收到「畫出科學家」指令時,就極可能畫出白人男性圖像。為防止 AI 誤導人們以為白人男性才會成為科學家,曾有不同族裔與性別的科學家串連,只要發現媒體報導他們的研究,卻搭配 AI 生成的不相關白人男性示意圖,就向媒體抗議要求更換成正確族群或性別的圖片。參與抗議的科學家甲主張:抗議不只為了自身,也為了讓有科學才能的邊緣群體青年世代,不會因媒體偏頗而懷疑自己、放棄科學才能,所以抗議可促進青年世代自我實現。學者乙指出 AI 的偏頗使某個國家的人民常被視為潛在恐怖分子,以致參加國際活動時受到不公平的對待,甚至失去話語權。學者丙認為上述偏頗也會影響司法公正,如法院或行政機關使用 AI 評估受刑人再犯風險,以做出假釋決定,結果顯示 AI 會認定有色人種有更高再犯風險。由於 AI 的訓練資料不公開,外界無法監督,且其演算邏輯不易理解,故難以對評估結果提出質疑。學者丁則提出 AI 的耗能問題:AI 伺服器的耗電量較傳統高出 20 倍,且需大量水資源降溫機房;根據研究,與 ChatGPT 對話一次需消耗約一罐寶特瓶的水。從社會福祉的角度,應讓 AI 產品反映其潛在成本。請問:依據題文,該國政府採取哪個方法最有助於解決乙指出的問題?
(A)教育其國民瞭解 AI 潛藏的族群與性別偏頗
(B)制定嚴格的法規以監管業者使用 AI 的範圍
(C)發展本國資料庫以提供國際訓練 AI 的數據
(D)監測及調查國際上 AI 出現歧視該國的頻率

答案

C。發展本國資料庫可提供多元數據,減少AI對特定國家的刻板印象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44

【題組43-46】人工智慧(簡稱 AI)看似能與人們溝通、提供各種回答,但其運作仰賴大量素材供其學習。若素材本身就有偏頗,AI 的答案就可能強化這些偏頗。例如,因既有科學家圖片幾乎都是白人男性,當 AI 收到「畫出科學家」指令時,就極可能畫出白人男性圖像。為防止 AI 誤導人們以為白人男性才會成為科學家,曾有不同族裔與性別的科學家串連,只要發現媒體報導他們的研究,卻搭配 AI 生成的不相關白人男性示意圖,就向媒體抗議要求更換成正確族群或性別的圖片。參與抗議的科學家甲主張:抗議不只為了自身,也為了讓有科學才能的邊緣群體青年世代,不會因媒體偏頗而懷疑自己、放棄科學才能,所以抗議可促進青年世代自我實現。學者乙指出 AI 的偏頗使某個國家的人民常被視為潛在恐怖分子,以致參加國際活動時受到不公平的對待,甚至失去話語權。學者丙認為上述偏頗也會影響司法公正,如法院或行政機關使用 AI 評估受刑人再犯風險,以做出假釋決定,結果顯示 AI 會認定有色人種有更高再犯風險。由於 AI 的訓練資料不公開,外界無法監督,且其演算邏輯不易理解,故難以對評估結果提出質疑。學者丁則提出 AI 的耗能問題:AI 伺服器的耗電量較傳統高出 20 倍,且需大量水資源降溫機房;根據研究,與 ChatGPT 對話一次需消耗約一罐寶特瓶的水。從社會福祉的角度,應讓 AI 產品反映其潛在成本。請問:根據題文,丙對於以 AI 為依據決定是否假釋的疑慮,最可能是基於下列哪一法律原則?
(A)平等原則
(B)比例原則
(C)誠實信用原則
(D)信賴保護原則

答案

A。AI對有色人種有偏見,違反平等原則,造成司法判決不公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45

【題組43-46】人工智慧(簡稱 AI)看似能與人們溝通、提供各種回答,但其運作仰賴大量素材供其學習。若素材本身就有偏頗,AI 的答案就可能強化這些偏頗。例如,因既有科學家圖片幾乎都是白人男性,當 AI 收到「畫出科學家」指令時,就極可能畫出白人男性圖像。為防止 AI 誤導人們以為白人男性才會成為科學家,曾有不同族裔與性別的科學家串連,只要發現媒體報導他們的研究,卻搭配 AI 生成的不相關白人男性示意圖,就向媒體抗議要求更換成正確族群或性別的圖片。參與抗議的科學家甲主張:抗議不只為了自身,也為了讓有科學才能的邊緣群體青年世代,不會因媒體偏頗而懷疑自己、放棄科學才能,所以抗議可促進青年世代自我實現。學者乙指出 AI 的偏頗使某個國家的人民常被視為潛在恐怖分子,以致參加國際活動時受到不公平的對待,甚至失去話語權。學者丙認為上述偏頗也會影響司法公正,如法院或行政機關使用 AI 評估受刑人再犯風險,以做出假釋決定,結果顯示 AI 會認定有色人種有更高再犯風險。由於 AI 的訓練資料不公開,外界無法監督,且其演算邏輯不易理解,故難以對評估結果提出質疑。學者丁則提出 AI 的耗能問題:AI 伺服器的耗電量較傳統高出 20 倍,且需大量水資源降溫機房;根據研究,與 ChatGPT 對話一次需消耗約一罐寶特瓶的水。從社會福祉的角度,應讓 AI 產品反映其潛在成本。請問:根據題文,丁最可能建議政府採行何種政策?
(A)開發綠能以支應 AI 廠商用電
(B)對導入 AI 的廠商課徵碳稅
(C)補貼水費以協助 AI 機房降溫
(D)要求廠商外包 AI 運算系統

答案

B。課徵碳稅可讓AI產品反映其環境成本,符合社會福祉考量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