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44

[題組:第44-46題]四、1950年爆發的韓戰,對亞洲影響重大,也牽動歐洲局勢。以下是三則相關敘述:資料甲:「韓戰爆發後,杜魯門將國防預算提高到500億美元,……部署在A組織的軍力也從14個師增到50個。」資料乙:「西歐領袖們擔憂,韓戰代表蘇聯將在歐洲和亞洲採取更侵略性的政策,乃致力使A組織由一個鬆散的防禦性聯盟,轉型為聯合戰鬥力量。但這需付出代價。美國軍事預算暴增後,就要求西歐盟邦加強自己的軍事力量,並同意西德重整軍備。」資料丙:「韓戰對西德帶來不曾預期到的反響。許多西德人和西歐人擔心南韓若落入共產勢力之手,會危及西德的安全,而要求西德重整軍備。雖然不少人基於過往經驗 對此一提議感到擔憂……而加以反對,但冷戰的緊張才是關鍵。西德在1955年重整軍備,並加入A組織。」44. 三則資料的「A組織」是指:
(A)聯合國
(B)歐洲聯盟
(C)華沙公約組織
(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題組題]
答案

答案:(D)。1950年韓戰爆發後,美國加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軍力,西歐透過北約整合防禦力量,西德1955年加入北約,與資料中「A組織」特徵相符;聯合國、歐盟、華沙公約組織不符,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45

[題組:第44-46題]45. 綜合資料甲和乙的陳述,韓戰爆發後,美國在西歐有哪些具體的軍事作為?請舉兩例來說明。(2分)

[題組題]
答案

答案:1. 提高國防預算,將部署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軍力從14個師增加到50個;2. 要求西歐盟邦加強自身軍事力量,並同意西德重整軍備。略解:從軍力部署與盟邦要求兩方面舉例。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46

[題組:第44-46題]46. 資料丙提到不少人因擔憂而反對此提議,請說明其原因。(2分)

[題組題]
答案

答案:歐洲人認為德國的軍事擴張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因,戰後要求德國非軍事化,擔心西德重整軍備會重蹈二戰覆轍,故反對。略解:基於二戰中德國軍事擴張的歷史記憶,反對西德重整軍備。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01

連橫《臺灣通史》自序雲:「夫臺灣固海上之荒島爾!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至於今是賴。顧自海通以來,西力東漸,運會之趨,莫可阻遏。」又說:「洪維我祖宗,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為子孫萬年之業者,其功偉矣!」從這些文字可理解連橫的觀點是:
(A)符合世界潮流的文化多樣性觀點
(B)以臺灣原住民族為主體的歷史觀
(C)結合文獻與考古資料的歷史解釋
(D)以漢人開拓角度書寫的歷史觀點

[單選題]
答案

答案:(D)。連橫強調「我祖宗渡大海拓殖斯土」,以漢人開拓臺灣的角度書寫歷史;非文化多樣性、原住民主體、文獻考古結合,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02

十九世紀下半葉,英國商人為拓展中國西南部的市場,希望建立一條從印度到中國的陸路貿易路線。英國印度殖民政府遂對某地發動戰爭,並殖民該地,打通從陸路到中國的門戶。該地是在:
(A)越南
(B)泰國
(C)緬甸
(D)阿富汗

[單選題]
答案

答案:(C)。十九世紀英國為打通印度至中國西南的陸路貿易,發動三次英緬戰爭,殖民緬甸;非越南、泰國、阿富汗,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03

王莽取代西漢,曹魏取代東漢,西晉取代曹魏,都是權臣奪取政權,建立新王朝,後世史家稱為「篡位」,但這些君主皆藉「禪讓」理論來合法化政權轉移。禪讓理論最可能來自何種思想?
(A)道家的清靜無為 (B)佛家的輪迴觀念 (C)墨家的兼愛非攻 (D)儒家的聖賢理想

[單選題]
答案

答案:(D)。儒家主張聖賢治世,禪讓是聖君將政權讓給賢者的理論,王莽、曹魏等藉儒家禪讓理論合法化政權;非道家、佛家、墨家思想,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04

史家討論美國革命時,指出:1763年,英國在七年戰爭中擊敗法國,確保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的安全;但1776年,北美殖民地卻起來反抗英國,爆發獨立革命。下列何者最可能是史家推論的美國革命之因?
(A)戰爭導致財政困窘,遂使英國想向殖民地課稅,引起不滿
(B)戰後英國對殖民地的控制減弱,殖民地人民覺得有機可圖
(C)戰爭讓殖民地經濟蕭條,殖民地人民心生不滿,起而抗爭
(D)戰後英國軍力大為衰退,殖民地人民乘虛而起,爭取獨立

[單選題]
答案

答案:(A)。七年戰爭後英國財政困難,向北美殖民地課徵印花稅等稅收,引發殖民地抗議,爆發獨立革命;非控制減弱、經濟蕭條、軍力衰退,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05

1930年代後期,英國採取「姑息政策」以因應希特勒在歐洲的擴張。但當時亦有論者不以為然,並評論說:「採取姑息政策太過天真了,因為__________。」以下哪一段話最適合承接在這句評論之後,且最能說明此一評論的理由?
(A)希特勒早就提及他打算征服東歐
(B)希特勒本打算要去對抗共產主義
(C)它讓英國有時間重整不足的軍備
(D)它確實有效遏阻納粹主義的擴張

[單選題]
答案

答案:(A)。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提及征服東歐的計畫,論者認為姑息政策無法阻止其擴張,故評論「太過天真」;非對抗共產主義、重整軍備、遏阻納粹,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06

一位學生與同學討論時事,主張「總統制」才是真平等。該生因這言論遭警察拘留,且被繩子捆綁,頭戴草籠遊街示眾(如圖1)。該生後來以冒犯統治者的「不敬罪」被起訴,雖因他不到法定年齡而未被定罪,但仍遭到退學的處分。這種情況最可能發生於何時的臺灣?
(A)臺灣民主國時
(B)皇民化時期
(C)二二八事件時
(D)美麗島事件時

[單選題]
答案

答案:(B)。日治皇民化時期(1937年後),日本嚴控臺灣民眾言論,反對殖民統治或冒犯統治者可能遭懲罰;臺灣民主國、二二八事件、美麗島事件時無此「不敬罪」與遊街懲罰,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07

一位大臣上書:因我朝恩德,南北兩國乃能以兄弟之禮,和平通好至今,長達數十年。有南方大臣竟利用編寫前朝正史之便,將我祖先事蹟列為四夷傳。請我國史官也比照該國作法,將該國先世事蹟,列於我朝國史之末。這位大臣最可能是何時人士?雙方史官爭論的焦點為何?
(A)漢朝;利害之爭 (B)遼朝;正統之爭 (C)元朝;南北之爭 (D)清朝;道統之爭

[單選題]
答案

答案:(B)。遼朝與北宋並立,雙方均視己為正統,北宋將遼列為四夷傳,遼朝大臣主張反制,爭論焦點為正統;漢朝、元朝、清朝無此南北政權正統之爭,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