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涉嫌犯罪,檢察官乙以被告身分傳訊甲,甲委任律師在旁陪同。乙在訊問時,甲本來想回答對自己不利的問題,經律師的指導,改而拒絕回答。乙無法取得甲的自由,但在調查證據完畢後,仍認為甲極可能犯罪,於是將甲起訴。依據我國刑事訴訟之法理,對於此一案件的評論,下列何者最適當?
(A)乙即使未取得甲之自由亦可以起訴甲
(B)乙可以因甲拒絕自由來認定甲有犯罪
(C)乙應禁止甲委任律師以取得甲之自由
(D)乙如能取得甲自由即可只據此起訴甲
分科(指考)社會
114分科公民考科-08
114分科公民考科-09
[題組:第9-10題]十五歲國中生甲,多次未經同意進入他人線上遊戲帳號,將他人帳號內的虛擬實物轉賣,因而獲致更大的不法所得。甲案件司法程序結束後,有記者追蹤報導該事件時發現,無法查到甲案件的判決書。該記者質疑,此一情況違反判決書應該公開之法律規定。請問:
依據題文及我國現行刑法判斷甲的行為,下列主張何者最可能成立?
(A)為免過度限制網路自由,法官應判處甲無罪只須負民事責任
(B)甲因未成年而不須負任何刑事責任,法官應判處甲行為無罪
(C)甲的行為涉嫌違反妨害電腦使用罪,法官應判處甲行為有罪
(D)必須使用他人設備並利用他人帳號,法官才應判甲行為有罪
114分科公民考科-11
[題組:第11-12題]近年來經濟不景氣加上通膨嚴重,不只消費者,廠商也是叫苦連天。許多廠商為因應情勢,紛紛推出新包裝(如圖1),並維持每包價格不變。廠商宣稱「與消費者站在一起」,採取凍濕策略為消費者荷包把關,但此舉也引起一些消費者質疑的聲音。請問:
從需求法則角度分析廠商營收的變化,下列何者最能解釋題文中的廠商決策?
(A)主動吸收成本與消費者站在一起,承受營收下滑風險贏得商譽
(B)推出新包裝刺激買氣增加需求量,帶動營收上漲以度過不景氣
(C)社會質疑聲浪降低消費者的願付價格,只有凍濕價格才能保持營收水準
(D)凍濕每包售價讓消費者認為價格不變,期使需求量不變以維持營收水準
114分科公民考科-13
[題組:第13-14題]某國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過去該國原住民族具有高等教育學歷的比例,明顯低於非原住民,最主要是受到早期許多不利於原住民族的社會、經濟及文化因素所導致。後來該國政府修正制度,針對原住民族設置外加錄取保障名額,且這些名額不會影響其他非原住民學生。該國有學者撰文評論上述政策,文中指出:政府推動該項政策,長期而言,可增強該族群成員的自信心,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於扭轉該族群的不利處境。請問:
依據題文,該國政府採取的措施及所欲達成的目標,最適合以下列哪項論述加以闡釋?
(A)透過政策措施提升原住民族的經濟處境
(B)藉由修正制度設計以落實平等公民權利
(C)減少族群間的學歷落差以拉近族群隔閡
(D)強化原住民族教育以保障少數族群文化
114分科公民考科-14
114分科公民考科-15
[題組:第15-16題]某市政府欲規劃重要的濕地公園,舉辦三場審議會議。會議進行時,專家先報告該濕地相關知識和涉及的各種利益與意見。在討論階段,主持人讓每位參加的公民有相同的發言時間與次數,也提醒大家以平等的稱謂進行交流。部分公民參加審議會議後,改變原本立場;但也有其他參與者批評主持人當時的主持方式,忽略處於不同社會位置對參與者所帶來的影響,有違積極平權理念。請問:
依據題文,部分公民參加會議後的改變,最能反映出此種會議模式與傳統民主制度運作的哪項差異?
(A)以少數服從多數原則達成群體共識
(B)以多數尊重少數原則避免多數暴力
(C)以溝通和共識彌補單純的投票表決
(D)以符合程序正義方式作成民主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