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組:第22-24題]
某年臺灣南部數個縣市發生嚴重乾旱。為保障民生用水,中央政府採取多項限水措施,在這些縣市實施強制稻作停灌或休耕,以及停供游泳池、洗車和三溫暖等行業之用水。政府作法是否對人民權利造成傷害,引發各方討論。政府主張這些措施雖可能限制人民基本權利,卻是基於保障公共利益。但有某經濟學者於媒體上主張,應該回歸市場機制運作,提升經濟效率。另有網友認為應讓各縣市自行決定如何限水,不宜由中央強制規定;但小雨認為應該由中央決定。請問:
24. 依照我國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權力劃分,下列哪項論述最足以支持小雨的主張?
(A)水資源資訊蒐集和研究,是中央政府專屬職權
(B)水資源分配和調度的屬性,較適合由中央決定
(C)縣市首長係由民選,故易受民意壓力改變限水決定
(D)縣市政府之間易因執政政策不同,而難以協調整合
分科(指考)社會
113分科公民考科-25
[題組:第25-27題]
亞洲某小國於21世紀初期,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國,並依人會承諾,開放農產品進口。該國人會前原本是稻米自給自足的國家,卻被WTO要求開放稻米進口,該國農業團體因而參加全球農運組織,至WTO部長會議會場外抗議。全球農運組織反對WTO,認為歐美等大國透過WTO控制國際貿易並推動小國,不但未促進貿易或刺激經濟成長,反使各國糧食自給計畫淪為空談,更擴大國家之間和國內的資富差距。該組織主張,各國應依不同的發展條件與社會需要,支持國內的農民及農產品,而且WTO應立即解散,以杜絕富有國家繼續危害小國農民的生存權利。請問:
25. 依據題文推論全球化對國家治理帶來的挑戰,下列哪項論述最合理?
(A)經濟衝突取代政治競爭,改變國家主權運作
(B)全球運動加深,影響政府控制環境變局能力
(C)非政府組織跨國運作,削弱國家的治理能力
(D)全球貿易更加互相依賴,改變國家治理疆界
113分科公民考科-26
[題組:第25-27題]
亞洲某小國於21世紀初期,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國,並依人會承諾,開放農產品進口。該國人會前原本是稻米自給自足的國家,卻被WTO要求開放稻米進口,該國農業團體因而參加全球農運組織,至WTO部長會議會場外抗議。全球農運組織反對WTO,認為歐美等大國透過WTO控制國際貿易並推動小國,不但未促進貿易或刺激經濟成長,反使各國糧食自給計畫淪為空談,更擴大國家之間和國內的資富差距。該組織主張,各國應依不同的發展條件與社會需要,支持國內的農民及農產品,而且WTO應立即解散,以杜絕富有國家繼續危害小國農民的生存權利。請問:
26. 依據題文,小國農民反對WTO最可能的原因為何?
(A)為符合最惠國待遇原則,政府可能取消農地休耕補助
(B)加入WTO破壞糧食的自給自足,容易造成糧食短缺
(C)人會後供給增加將導致稻米價格滑落,影響農民生計
(D)為符合公平與互惠原則,政府將會提高進口肥料售價
113分科公民考科-27
[題組:第25-27題]
亞洲某小國於21世紀初期,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國,並依人會承諾,開放農產品進口。該國人會前原本是稻米自給自足的國家,卻被WTO要求開放稻米進口,該國農業團體因而參加全球農運組織,至WTO部長會議會場外抗議。全球農運組織反對WTO,認為歐美等大國透過WTO控制國際貿易並推動小國,不但未促進貿易或刺激經濟成長,反使各國糧食自給計畫淪為空談,更擴大國家之間和國內的資富差距。該組織主張,各國應依不同的發展條件與社會需要,支持國內的農民及農產品,而且WTO應立即解散,以杜絕富有國家繼續危害小國農民的生存權利。請問:
27. 題文所述農民權利受損情境若發生於我國,農民可依法主張下列何項措施?
(A)政府政策使農民蒙受特別犧牲,因此國家應該負責補償
(B)政府官員即使無故意過失,國家仍應負責賠償農民損失
(C)政府官員簽約行為屬違法執行職務,應該由其補償農民
(D)政府應對農民提供社會救助,以保障農民的基本生存權
113分科公民考科-28
[題組:第28-31題]
某國過去助產與育後照顧皆由助產士負責,醫師只在產婦難產時才介入協助。但後來人們認為新生兒應由醫師在醫院接生,才是進步的醫療,政府因而以行政命令,規定助產士須在醫師監督下才能從事助產工作。該國推動全民健保後,傳統助產工作並未納入健保給付,使助產士與相關教育幾近消失。該國近年來因婦產科人力吃緊,有倡議團體主張由國會立法,讓助產士獨立作業,或規定醫院聘用助產士,協助生產及照顧產婦,以減輕醫師負擔,同時更能滿足產婦需求。這些倡議讓大學重新推動助產教育,政府也試辦「助產士重返醫院」計畫,助產士的專業性再次受到肯定,且因成效良好,主管機關準備將此計畫法制化,交由國會儘速制定成法律。但該國甲學者提醒,立法過程仍應符合民主國和法治國的正當程序。為解釋助產士的事業技術何以一度受輕視,該國乙學者指出:除了國家政策影響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該職業向來自女性擔任,而以女性為主的職業專業性也經常被社會低估,人們對護理師的觀點即是一個明顯例子。請問:
28. 題文所述之助產士行業,其所面臨之失業類型與下列何者最相似?
(A)八○年代臺灣紡織產業外移,造成國內工作機會減少
(B)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景氣衰退,觀光產業因而裁減人力
(C)喜劇因素的旺季在冬季,一到夏季就有員工會失業
(D)學生畢業要找工作,不一定能夠立刻綜合到台灣公司
113分科公民考科-29
[題組:第28-31題]
某國過去助產與育後照顧皆由助產士負責,醫師只在產婦難產時才介入協助。但後來人們認為新生兒應由醫師在醫院接生,才是進步的醫療,政府因而以行政命令,規定助產士須在醫師監督下才能從事助產工作。該國推動全民健保後,傳統助產工作並未納入健保給付,使助產士與相關教育幾近消失。該國近年來因婦產科人力吃緊,有倡議團體主張由國會立法,讓助產士獨立作業,或規定醫院聘用助產士,協助生產及照顧產婦,以減輕醫師負擔,同時更能滿足產婦需求。這些倡議讓大學重新推動助產教育,政府也試辦「助產士重返醫院」計畫,助產士的專業性再次受到肯定,且因成效良好,主管機關準備將此計畫法制化,交由國會儘速制定成法律。但該國甲學者提醒,立法過程仍應符合民主國和法治國的正當程序。為解釋助產士的事業技術何以一度受輕視,該國乙學者指出:除了國家政策影響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該職業向來自女性擔任,而以女性為主的職業專業性也經常被社會低估,人們對護理師的觀點即是一個明顯例子。請問:
29. 關於該國國會未來可能的作為,下列何者最符合甲學者的提醒?
(A)避免利益團體妨礙立法,程序應該秘密並防止外界干預
(B)為使法律內容更完善,立法程序應充分考慮反對者意見
(C)試辦計畫已證明結果良好,首要考量應為儘速完成立法
(D)為落實助產制度,立法程序應該主要考慮助產士之權利
113分科公民考科-30
[題組:第28-31題]
某國過去助產與育後照顧皆由助產士負責,醫師只在產婦難產時才介入協助。但後來人們認為新生兒應由醫師在醫院接生,才是進步的醫療,政府因而以行政命令,規定助產士須在醫師監督下才能從事助產工作。該國推動全民健保後,傳統助產工作並未納入健保給付,使助產士與相關教育幾近消失。該國近年來因婦產科人力吃緊,有倡議團體主張由國會立法,讓助產士獨立作業,或規定醫院聘用助產士,協助生產及照顧產婦,以減輕醫師負擔,同時更能滿足產婦需求。這些倡議讓大學重新推動助產教育,政府也試辦「助產士重返醫院」計畫,助產士的專業性再次受到肯定,且因成效良好,主管機關準備將此計畫法制化,交由國會儘速制定成法律。但該國甲學者提醒,立法過程仍應符合民主國和法治國的正當程序。為解釋助產士的事業技術何以一度受輕視,該國乙學者指出:除了國家政策影響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該職業向來自女性擔任,而以女性為主的職業專業性也經常被社會低估,人們對護理師的觀點即是一個明顯例子。請問:
30. 依據題文,乙學者對於技術專業定位與性別密切相關的看法,最適合以何項論述表示?
(A)要判斷新舊技術的事業性高低,有必要衡量其對於不同性別的影響
(B)新舊技術的事業性高低判斷,會受到性別之社會階層化體制所影響
(C)傳統性別角色使女性僅能從事照顧工作,導致其薪資與職業聲望皆較低
(D)助產工作雖屬傳統技術,但並非專屬女性而是無論男女皆應能平等參與
113分科公民考科-31
[題組:第28-31題]
某國過去助產與育後照顧皆由助產士負責,醫師只在產婦難產時才介入協助。但後來人們認為新生兒應由醫師在醫院接生,才是進步的醫療,政府因而以行政命令,規定助產士須在醫師監督下才能從事助產工作。該國推動全民健保後,傳統助產工作並未納入健保給付,使助產士與相關教育幾近消失。該國近年來因婦產科人力吃緊,有倡議團體主張由國會立法,讓助產士獨立作業,或規定醫院聘用助產士,協助生產及照顧產婦,以減輕醫師負擔,同時更能滿足產婦需求。這些倡議讓大學重新推動助產教育,政府也試辦「助產士重返醫院」計畫,助產士的專業性再次受到肯定,且因成效良好,主管機關準備將此計畫法制化,交由國會儘速制定成法律。但該國甲學者提醒,立法過程仍應符合民主國和法治國的正當程序。為解釋助產士的事業技術何以一度受輕視,該國乙學者指出:除了國家政策影響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該職業向來自女性擔任,而以女性為主的職業專業性也經常被社會低估,人們對護理師的觀點即是一個明顯例子。請問:
31. 若該事件發生在我國,該倡議團體欲實現其主張,應循下列哪項政治參與途徑最能對政府產生拘束力?
(A)組織壓力團體並向立法機關進行遊說
(B)透過媒體發聲以影響公共意見的形成
(C)投票支持立場相同的立法委員候選人
(D)發起公民投票並達到公投通過的門檻
113分科公民考科-32
[題組:第32-35題]
某國長期存在歧視國際移工的社會問題,而且國際移工在勞動契約期滿前,除非原雇主同意,或遇到勞工權益受損並申訴成功,否則無法轉換雇主。某日下午,甲於ATM領錢時,便衣員警依甲容貌而懷疑是「逃逸移工」,且擔任許欺集團車手,立即喝吆甲並要求甲交出居留證供警察查驗。甲表示未隨身攜帶,並要員警不要妨礙其領錢。員警認為甲不服從盤查且無居留證,顯有犯罪嫌疑,乃將甲上銬帶回警局。在警局內,警察拒絕甲委任律師的要求,並將甲關在偵訊室內連夜詢問。甲拒絕配合,不願回答任何問題,警察直到隔天早上始釋放甲。此事經當地媒體報導,引發輿論批評。某移工權益團體對該案提出檢討,特別關切政府應解決警察對移工的偏見和歧視性執法問題。請問:
32. 若此事件發生於我國,下列哪些評論符合刑事訴訟法之法理?
(A)甲在偵訊室內,原則上依法不得拒絕警察的詢問
(B)甲無須因警察要求而交出居留證,並可保持沉默
(C)警察拒絕甲要求的作為,可能損及甲的法律權利
(D)警察認定甲涉嫌有其他條款,不違反無罪推定原則
(E)警察可依據職權行使自由心證,判決甲構成犯罪
113分科公民考科-33
[題組:第32-35題]
某國長期存在歧視國際移工的社會問題,而且國際移工在勞動契約期滿前,除非原雇主同意,或遇到勞工權益受損並申訴成功,否則無法轉換雇主。某日下午,甲於ATM領錢時,便衣員警依甲容貌而懷疑是「逃逸移工」,且擔任許欺集團車手,立即喝吆甲並要求甲交出居留證供警察查驗。甲表示未隨身攜帶,並要員警不要妨礙其領錢。員警認為甲不服從盤查且無居留證,顯有犯罪嫌疑,乃將甲上銬帶回警局。在警局內,警察拒絕甲委任律師的要求,並將甲關在偵訊室內連夜詢問。甲拒絕配合,不願回答任何問題,警察直到隔天早上始釋放甲。此事經當地媒體報導,引發輿論批評。某移工權益團體對該案提出檢討,特別關切政府應解決警察對移工的偏見和歧視性執法問題。請問:
33. 若從投入勞動市場所需付出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題文所述移工轉換雇主遭遇的問題,與下列哪些情況較相似?
(A)進入該國工作須額外支付昂貴仲介費,移工深受其害且無法改善
(B)司法警政單位長期缺乏語言通譯人員,移工常遭遇人身安全問題
(C)移工在勞動契約期滿後,若想延長居留須向母國重辦海外工作證
(D)逃逸移工之勞動契約,不適用基本工資保障與特別休假天數規定
(E)移工長期處於高工時低薪資的高壓環境中,卻難以透過法律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