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2分科歷史考科-06

右圖是1835年某地出版的一本語言教材,收錄有372個常用詞條,大多數來自英語,少數來自葡萄牙語、瑞典語、馬來語和印度語。這本書最可能是供何地的商人學習外語之用?
(A)淡水
(B)上海
(C)廣州
(D)廈門

[單選題]
答案

答案:(C)。1835年清朝僅開放廣州為通商口岸,外商集中於此,商人需學習多種外語(英語、葡萄牙語等)進行貿易;淡水、上海、廈門開港於1842年《南京條約》後,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歷史考科-07

以下是一段有關古代希臘宗教的敘述:希臘人崇拜眾多神祇,他們向神尋求支持與忠告。為了獲得諸神庇佑,他們經常以動物或農產品來祭祀,深信「我敬獻神,神也會回報予我」。另一方面,宗教和城邦的政治生活息息相關,城邦許多節慶源自宗教習俗,而參與祭祀活動強化了公民對城邦的認同感。根據前述,古希臘宗教的特色為:
(A)兼具公共性和功利性
(B)強調單一神祇的信仰
(C)具有嚴密的宗教組織
(D)以個人的救贖為目的

[單選題]
答案

答案:(A)。古希臘宗教中,祭祀求神回報體現功利性,宗教與城邦政治、公民認同相關體現公共性;信仰多神,無嚴密宗教組織,不重個人救贖,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歷史考科-08

十八世紀末期,有些英國消費者在了解自己可能成為跨大西洋奴隸貿易的幫兇後,發起抵制購買某種商品的運動,間接成為廢除奴隸買賣的推手。這項商品最可能是:
(A)稻米
(B)茶葉
(C)香料
(D)蔗糖

[單選題]
答案

答案:(D)。十八世紀美洲殖民地(如加勒比海)大量使用非洲奴隸種植甘蔗製糖,英國消費者抵制蔗糖,間接打擊奴隸貿易;稻米、茶葉、香料生產與奴隸貿易關聯較弱,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歷史考科-09

某一時期,臺灣總督府實施「輸出入品等臨時措置法」,進行統一管理貿易;其後,為實現「生產力擴充五年計畫」,又嚴格管制臺灣的鋼鐵、機械、輕金屬等的製造、販賣。臺灣總督府祭出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應是:
(A)防止臺灣人的武裝抗日活動,減少其武器供應
(B)避免臺灣工業化後與日本競爭,故控制其生產
(C)因應中日戰爭爆發,實施戰時體制的物資管制
(D)致力臺灣資本主義的開發,促進殖民地現代化

[單選題]
答案

答案:(C)。中日戰爭(1937年後)爆發,日本實施戰時體制,總督府管制臺灣貿易與工業物資,以支援戰爭;非防抗日、防競爭,戰時政策非以殖民地現代化為主,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歷史考科-10

右圖是一幅明末的人像畫。這派畫家描繪人物的面容,個個躍然紙上,性格突出,儀態逼真。他們對疏朗鬚髮的處理,面痣、雀斑質感的描繪刻畫入微;對老人的龍鍾老態、雞皮鶴髮,更描寫得栩栩如生。這種畫法和傳統文人畫以簡單寫意和勾勒線條為主的特色不同。這種轉變形成的背景為何?
(A)考證學風興起,講求實事求是
(B)命相風氣流行,重視面容細節
(C)商業社會出現,瀰漫現實精神
(D)西洋畫風影響,展現寫實技巧

[單選題]
答案

答案:(D)。明末耶穌會士來華,帶來西洋寫實繪畫技巧(如光影、細節描繪),影響中國畫家,形成逼真的人像畫風;考證學、命相風氣、商業社會非主要背景,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歷史考科-11

1980年代香港發展為重要金融及證券交易中心,證券經紀人、保險掮客、商人與銀行家在此聚集。他們十分活躍,與世界各地聯繫密切,討論匯率、指數等問題。這種情況與下列何者最相關?
(A)中國改革開放,需透過香港取得資金
(B)倫敦經濟蕭條,金融中心轉移至香港
(C)九七大限將至,英國政府欲改造香港
(D)美中關係緊張,商人將資金撤往香港

[單選題]
答案

答案:(A)。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後,需透過香港(國際自由港)引進外資與技術,推動香港金融業發展;倫敦未蕭條,九七大限(1997年)對1980年代影響小,美中關係非主要因素,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歷史考科-12

歷史課堂上,老師要求學生以「某一場衝突」為主題作報告,學生根據探究主題找到兩則資料,都是淡水英國領事館周知在臺英國僑民的通告:通告一:清朝官員同意重開基隆煤務局,但該官員表示,依目前基隆的情勢,可能無法立即開始採礦作業。通告二:本館頃接臺北同知諭令,希望勒束英僑,暫時勿到鄉下旅行,以策安全。從兩則資料內容判斷,「某一場衝突」最可能是指: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中法戰爭
(D)甲午戰爭

[單選題]
答案

答案:(C)。1884年中法戰爭期間,法軍進攻基隆,導致基隆煤務局停運、鄉下安全受脅,與通告內容相符;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未波及臺灣,甲午戰爭時英僑無此限制,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歷史考科-13

學者描述某地區的歷史與人口結構發展:該地見證了華人的快速遷入。華人不見得都在礦場或都市生活,許多人種稻、種菜,或者經營小橡膠園。外來人中還有來自印度與斯里蘭卡的勞工,他們或為契約工人,或者擔任公務人員;也有來自蘇門答臘與爪哇的移民,但比不上華人與印度人的增加。依據你的歷史知識,某地區最可能是:
(A)馬來半島
(B)澳大利亞
(C)美國加州
(D)非洲東部

[單選題]
答案

答案:(A)。馬來半島歷史上吸引大量華人(種植、經商)、印度人(契約勞工、公務員)遷入,與描述相符;澳大利亞、美國加州、非洲東部移民結構與題述不符,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歷史考科-14

一位歷史家討論第二次世界大戰對英國女權的影響:這次戰爭的經驗,證明女性在工作上取代男性是完全可能,現代科技使得純粹運用體力從事工業方面的工作,不像過去那麼重要。在此脈絡下,這位史家指出:如果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婦女獲得權利的象徵是 (甲) 。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婦女爭取權利的象徵乃是 (乙) 。
(A)甲:投票權;乙:同工同酬權
(B)甲:離婚權;乙:子女撫養權
(C)甲:墮胎權;乙:身體自主權
(D)甲:工作權;乙:婦女參政權

[單選題]
答案

答案:(A)。一戰後英國婦女獲得投票權(1918年),二戰後婦女爭取同工同酬權(1970年立法),符合史家論點;離婚權、墮胎權非兩戰後主要象徵,參政權(投票權)已在一戰後獲得,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歷史考科-15

神農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之一,中國人奉為農神及藥神。十二世紀以後,神農信仰隨商人、移民傳至日本,並在十七到十九世紀的德川時代達到高峰。神農受到醫師、藥商、儒者的崇信,以及幕府將軍、地方藩主的支持,甚至被日本社會視為神道神祇與佛教菩薩的化身。以下哪一論述最適合說明上述的歷史變遷?
(A)文化對立與衝突 (B)文化互動與轉化 (C)文化壓迫與接納 (D)文化殖民與反饋

[單選題]
答案

答案:(B)。神農信仰從中國傳至日本後,被日本社會轉化為融合神道與佛教的信仰,體現文化互動與轉化;非對立、壓迫、殖民,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