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24

某位法國文人觀察:「近年來,我們又開始喜歡中世紀;我們打心底敬仰當時的宗教熱情。在啟蒙哲士伏爾泰眼中,這種信仰只是一種粗鄙的迷信。……我們喜愛……遊俠的英勇冒險;在伏爾泰眼中,這不過是……蠻族粗鄙風俗的殘存。」這位文人所處時代最可能是:
(A)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興起
(B)十八世紀中葉、理性主義盛行
(C)十九世紀上半、浪漫主義當道
(D)十九世紀後半、國族主義勃興

[單選題]
答案

答案:(C)。十九世紀上半浪漫主義興起,推崇中世紀的宗教熱情與英雄主義,與啟蒙時代伏爾泰的理性批判形成對比;文藝復興、理性主義、國族主義時期無此對比,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25

1920年代,一位臺灣女性在喜帖上申明:不用聘金、不用賀禮、不注重一切形式。《臺灣民報》推崇這是「前所未有的聲明」、「新時代男女結婚的參考」。這位女性的作法反映:
(A)總督府實施「內地延長主義」,要求婚禮符合日本習俗
(B)一次大戰後,臺灣生活清苦,結婚不用聘金、不收賀禮
(C)受到時代思潮的影響,臺灣女性開始實踐婦女解放主張
(D)戰爭導致人口減少,鼓勵女性結婚生子,增進人口成長

[單選題]
答案

答案:(C)。1920年代受五四運動等思潮影響,臺灣女性提出簡化婚禮、廢除聘金,體現婦女解放主張;非總督府要求、生活清苦、鼓勵生育,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26

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畫家親臨法國北部戰場,目睹士兵受傷的慘狀,描繪了當時新科技戰爭的震撼圖像,如圖2。這是戰爭史上第一次

出現這種戰場傷害。從受傷狀況判斷,士兵應是遭到敵軍何種攻擊?
(A)飛機轟炸
(B)坦克碾壓
(C)機槍掃射
(D)毒氣施放

[單選題]
答案

答案:(D)。一戰首次使用毒氣,造成士兵呼吸道等特異傷害,與「新科技戰爭傷害」相符;飛機轟炸、坦克碾壓、機槍掃射非首次出現的新科技傷害,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27

[題組:第27-28題]1960年代初,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在法庭上抗辯:「多年來,白人對非洲民族施行暴政、剝削和壓迫」;「白人享受世界上最高的生活品質,非洲人卻活在貧窮和悲慘中」;「所有體制內合法表達反對白人優越主義的手段都被法律禁止」,因此「若不採用暴力行動,非洲民族無法在對抗白人優越主義的奮鬥中得到勝利。」27. 我們應如何理解曼德拉的作為?
(A)他指控制度性的隔離政策造成對黑人的壓迫
(B)他在效法甘地作法,以不合作運動進行抗爭
(C)他呼籲循法律途徑,推動體制內的改革運動
(D)他積極鼓吹南非的窮人,發動無產階級革命

[題組題]
答案

答案:(A)。曼德拉抗辯中指出白人透過體制(種族隔離政策)壓迫黑人,符合其對制度性壓迫的指控;非效法甘地非暴力,不主張體制內改革,非無產階級革命,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28

[題組:第27-28題]28. 在1960年代,南非之外,哪個地區也出現性質相似的社會矛盾?
(A)印度
(B)英國
(C)美國
(D)伊朗

[題組題]
答案

答案:(C)。1960年代美國爆發黑人民權運動,抗議種族歧視與隔離,與南非種族矛盾性質相似;印度、英國、伊朗當時無此大規模種族矛盾,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29

[題組:第29-30題]

圖3描繪十八世紀末亞洲某港口的景象。該國政府鑑於外商日多,就在海口劃一特區,由外商依國籍設立貨棧,懸掛國旗標示。圖中,外商由左至右分別是美國、瑞典、英國與荷蘭。外商每年只能停留七個月,每月進城次數也有限制,與政府交涉須透過本地商人中介。29. 圖中的港口最可能是:
(A)巴達維亞
(B)馬尼拉
(C)長崎
(D)廣州

[題組題]
答案

答案:(D)。十八世紀末清朝僅開放廣州為通商口岸,外商在十三行特區貿易,受停留時間、進城次數限制,需透過廣州行商中介,與描述相符;巴達維亞、馬尼拉、長崎無此嚴格限制,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30

[題組:第29-30題]30. 該國政府在海口劃定通商特區,並對外商活動設下限制,反映該國對外商前來貿易時,所持想法為何?
(A)通商並不是一種互惠,而是施惠於人
(B)外人經商只是幌子,目的是領土擴張
(C)擔心外商挾著船堅砲利,恐顛覆政權
(D)限制貿易地點,目的是防堵白銀外流

[題組題]
答案

答案:(A)。清朝秉持「天朝上國」觀念,認為對外商貿易是「施惠」,故劃定特區並限制活動;非擔心領土擴張、政權顛覆、白銀外流,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31

31. 學生在進行專題討論時,閱讀到以下兩則臺灣考古報告:資料甲:從陶瓷組合觀察,大坌坑遺址出土的十二和十三世紀貿易瓷器組,幾乎與日本九州南面的奄美大島,以及九州福岡的博多遺址出土者一致。資料乙:除臺灣北海岸以外,近年來在西海岸也都發現有少量宋元時期的瓷器,例如臺中清水中社遺址發現浙江越窯青瓷、彰化菜園角遺址發現青瓷、臺南西寮遺址發現福建窯青瓷。根據這兩則資料,可以得出下列哪些可能性的推論?
(A)史前臺灣的人群已經與外界發生了互動的關係
(B)大坌坑文化的人群已經可以自行製作青瓷器具
(C)大坌坑遺址與九州福岡博多遺址應屬同一族群
(D)臺灣是十二、三世紀陶瓷貿易航線的一個據點
(E)宋元時中國東南沿海人群大量移居臺灣西海岸

[多選題]
答案

答案:(A,D)。大坌坑遺址瓷器與日本一致,西海岸有宋元瓷器,反映臺灣與外界互動(A)、是陶瓷貿易據點(D);未提自行製作青瓷、同一族群、大量移居,故選(A,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32

32. 以下是兩則古代法律形成的資料:資料甲:公元前五世紀中葉,經過平民長期抗爭,羅馬元老院接受公民大會決議,整理羅馬法律,刻在銅板上,公諸社會,是為《十二表法》。《十二表法》以明文規範,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和相關權利,也限制貴族的若幹權力。資料乙:公元前六世紀後半,鄭國小國寡民,在齊、秦、晉、楚等大國夾縫中求生存。官員子產為保護平民,以維繫國家勞動力,決定將法令形諸文字,鑄於鼎上,公布於民,以保障其權益。比較上述兩則資料,選出正確選項:
(A)兩者的共同特色,乃是法律的成文化與透明化
(B)兩者皆是因為平民的抗爭,而導致法律的改革
(C)鄭國子產的改革,目的是為了實踐正義的理想
(D)羅馬的法律改革,是平民爭取平等的重要成就
(E)羅馬與鄭國貴族都在法律改革後喪失政治實力

[多選題]
答案

答案:(A,D)。《十二表法》與子產鑄刑鼎均將法律成文化、透明化(A),羅馬改革是平民爭取平等的成就(D);子產改革非因平民抗爭,目的是保護平民維繫勞動力,貴族未喪失實力,故選(A,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33

33. 1610年代,印度蒙兀兒王室所屬商船「拉希米號」,在印度洋兩度遭歐洲人劫持:事件一:1612年4月,英格蘭東印度公司船隊劫持「拉希米號」,勒索4000英鎊贖金。蒙兀兒皇帝對東印度公司進行制裁,責令英格蘭人歸還,否則禁止其在境內蘇拉特經商。東印度公司衡量利弊,不久即屈從皇帝的要求。事件二:1613年,「拉希米號」商船又被葡萄牙人劫持,蒙兀兒皇帝大怒,派兵攻打葡萄牙在蒙兀兒帝國境內的商業據點。葡萄牙人審度得失,決定交還「拉希米號」。我們應如何詮釋蒙兀兒帝國的處置與歐洲人的反應?
(A)蒙兀兒帝國排斥商業,欲藉拉希米號事件切斷歐洲商務
(B)歐洲人到亞洲的目的是貿易,寧作妥協以確保商業利益
(C)蒙兀兒帝國擁有軍事科技之優勢,歐洲人無法與之抗衡
(D)歐洲人擁船堅砲利,但無法彌補人數劣勢,而尋求妥協
(E)蒙兀兒帝國善用自身優勢,利用歐洲人的弱點加以對付

[多選題]
答案

答案:(B,D,E)。歐洲人為確保貿易利益妥協(B),因人數劣勢無法對抗(D),蒙兀兒善用優勢應對(E);蒙兀兒不排斥商業,無軍事科技優勢,故選(B,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