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08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某地居民認為東城區乃是污穢之地,是受詛咒之人的居所。一位出身於東城區的牛奶公司員工,在牛奶製程中接觸到牛奶,被指控污染產品,同事竟將他活活燒死,而縱火燒死他的同事並未因此被起訴。這件事最可能發生在:
(A)納粹統治下的德國 (B)種族歧視下的美國 (C)種族隔離下的南非 (D)種姓制度下的印度

[單選題]
答案

答案:(D)。印度種姓制度將人分為不同種姓,賤民(如東城區居民)被視為「污穢」,接觸產品被視為污染,歧視行為常不受懲罰;非納粹德國、種族歧視美國、種族隔離南非,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09

圖2是某時期興建的教堂內的浮雕,浮雕把魔鬼描繪成是手持錢袋的人,反映那個時代教會對金錢和商業的看法:教會反對借貸取息的行為,在商品上強調公道價格。這最可能是發生在哪一時期?
(A)羅馬帝國的晚期,政府不斷提高貨物的稅收
(B)中世紀早期,貨幣供給減少,以物易物盛行
(C)中世紀晚期,商業業已復甦,商人階級興起
(D)宗教改革時,主張以工作致富,以榮耀上帝

[單選題]
答案

答案:(C)。中世紀晚期商業復甦,商人階級興起,教會為規範商業,反對借貸取息、強調公道價格,與浮雕內容相符;羅馬晚期、中世紀早期商業不興,宗教改革主張工作致富,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10

中亞的吉爾吉斯附近出土一批模仿漢制的方孔圓錢幣,錢幣鑄有粟特文字。粟特人散布在中亞到西亞的綠洲,絡繹於途的大食人、佛教僧侶都曾留下有關他們的記錄。這批出土錢幣最可能反映哪種歷史現象?
(A)漢人與匈奴間的軍事征戰
(B)唐人與突厥間的貿易往來
(C)宋人與西夏間的邊境貿易
(D)清人與回人間的宗教交流

[單選題]
答案

答案:(B)。唐代粟特人為中亞貿易中介,與突厥、唐朝均有往來,錢幣仿漢制(唐代影響)且有粟特文字,反映唐人與突厥的貿易;非漢匈、宋夏、清回交流,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11

深夜,在工廠旁的麵攤上,剛下工的工人相聚聊天,而黑白電視螢幕上,臺語歌手正唱著剛推出的新歌,傾訴離開臺灣中南部農村來到都市打拼的工人,思念家鄉的雙親和戀人的情懷。工人聽了,不禁流下淚來。這種景象最常見於下列哪一時期?
(A)1930年代日本政府推動工業化政策
(B)1950年代政府推動第一期經建計畫
(C)1970年代實施第二次進口替代政策
(D)1990年代推動產業升級與經濟轉型

[單選題]
答案

答案:(C)。1970年代台灣實施第二次進口替代,工業化加速,中南部農村人口遷入都市做工,臺語歌曲反映工人思鄉情懷;1930年代臺語歌曲受限,1950年代工業化初期,1990年代產業升級後工人結構變化,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12

二次大戰後,中國陷入國共內戰。當時,美國認為惟有中國和平、實行民主,才符合美國利益,於是派遣馬歇爾為特使,調處國共歧見,最後卻以失敗告終。馬歇爾到中國後,採取的作法是:
(A)藉美援為手段,推動國共和談,共組聯合政府
(B)軍事援助國民政府,迫中共放棄武裝對抗策略
(C)派第七艦隊巡弋臺灣海峽,避免國共直接衝突
(D)準備承認中共,但通過特別法案確保臺灣安全

[單選題]
答案

答案:(A)。馬歇爾調處時以美援為誘因,推動國共舉行和談,試圖組建聯合政府;非軍援國民政府、派艦隊、準備承認中共,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13

史家分析某一帝國特色:使用遊牧社會的軍事技術優勢,形成自給自足的強悍軍隊,並用寬容的手段,對待境內不同的宗教與文化,進而組成史上最大的陸地帝國,保護黑海到太平洋之間的貿易。這個帝國最可能是:
(A)西元前四世紀亞歷山大帝國
(B)西元十三世紀的蒙古帝國
(C)西元十八世紀的大清帝國
(D)西元十九世紀俄羅斯帝國

[單選題]
答案

答案:(B)。十三世紀蒙古帝國以遊牧軍事技術建立跨歐亞的大帝國,實行宗教寬容,保護陸路貿易,與描述相符;亞歷山大、大清、俄羅斯帝國無此特徵,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14

羅馬政治家西塞羅以「獅子」和「狐貍」比喻「暴力」與「欺詐」,認為兩者都是野獸手段,人類應不屑為之。但文藝復興學者馬基維利卻主張:政治領袖若想追求權勢、榮耀和名聲,必要時須模仿獅子的兇猛與狐貍的狡猾來行事。我們如何理解這個現象?
(A)文藝復興時期,學者常重新詮釋古典著作的理念,以為當代所用
(B)文藝復興時期,學者嚮往古代價值,一味繼承希臘羅馬著作觀點
(C)西塞羅身處政治動盪時期,與馬基維利處境不同,兩種說法無關
(D)馬基維利身處外患頻仍時期,處境和西塞羅類似,故認同其主張

[單選題]
答案

答案:(A)。文藝復興學者馬基維利重新詮釋西塞羅的比喻,主張政治領袖應靈活運用手段,體現對古典理念的現代轉化;非一味繼承、無關或認同西塞羅,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15

在一次紀念馬丁路德的活動中,學者詮釋其歷史意義,反映了官方觀點:他的宗教改革是「早期的市民階級革命」、是「朝向無產階級革命的必要階段」。這應是哪一場紀念活動?
(A)1917年,德國政府紀念宗教改革400週年
(B)1933年,納粹以紀念路德為名迫害猶太人
(C)1983年,東柏林紀念馬丁路德的500歲冥誕
(D)2017年,德國威丁堡紀念宗教改革500週年

[單選題]
答案

答案:(C)。1983年東德(社會主義國家)以馬克思主義觀點詮釋路德改革,視為「市民階級革命」「無產階級革命階段」,符合官方立場;西德、納粹、統一後德國無此詮釋,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16

十九世紀中期,巴西有座城市因附近栽種某種經濟作物,提供工業生產所需原料,迅速致富。城中修建了電車、路燈和排水系統等先進設施,各國商人紛紛到此交易。但是二十世紀初,歐洲人將此一作物移植到東南亞,大量栽植,該城乃迅速沒落。影響這座城市興衰的作物最可能是:
(A)玉米
(B)可可
(C)甘蔗
(D)橡膠

[單選題]
答案

答案:(D)。十九世紀巴西因橡膠種植致富,二十世紀初東南亞大量移植橡膠,巴西橡膠產業衰落,城市沒落;玉米、可可、甘蔗無此移植影響,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17

一份考古報告指出:雷厝(雲林麥寮)遺址出土的文物豐富,有史前陶片、青花瓷片、硬陶、瓦片、瑪瑙珠、鐵器、豐富的海貝,及鹿、羊、牛、豬等獸骨,而以鹿骨最多。遺址年代約距今540-340年間,推測應屬貓兒幹文化。學者根據文物內容,推斷這個文化已與中國有交流,支持學者看法的主要依據應是:
(A)鐵器、海貝
(B)鹿骨最多
(C)青花瓷片、硬陶 (D)瓦片、瑪瑙珠

[單選題]
答案

答案:(C)。青花瓷片、硬陶是明清時期中國常見器物,雷厝遺址出土此類文物,證明與中國有交流;鐵器、海貝、鹿骨、瓦片、瑪瑙珠非中國特有,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