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組54-56】臺灣的土地產權歷經演變,逐步形成今日制度。清代臺灣的大、小租制是一種土地的雙重所有制:大、小租可分開來交易,小租的買賣不需要大租戶同意,反之亦然。大、小租制最大的問題就是土地利益狀態不明確,容易產生糾紛。劉銘傳曾想廢除多半只在遠方收租、無法決定土地用途的大租戶,但無疾而終。後基於政府土地管理和稅收考量,改以「減四留六」政策,將田賦改由在地小租戶繳交,自此小租戶變成官府認定的業主。「減四留六」政策的推出,過去都認為是劉氏屈服於大租戶反抗而妥協的結果,但近年研究指出,這其實是日治初期總督府為順利廢除大租權而提出的說詞。日治初期為解決一田多主的現象,乃實施整理,賦予這些土地關係法律上的權利,由總督府買下所有的大租權,且不再繼續向小租戶收取大租。為了消滅大租權,改造為「一田一主」,總督府並開始推動土地調查,以訂定明確的大租權補償標準及改訂地租率,此項措施解決了土地產權不明確的問題。請問:根據題文,「減四留六」政策使小租戶變成官府認定的業主,從政府管理的角度,其最主要的影響為何?為什麼總督府提出的說詞有助於順利廢除大租權?
社會
114學測社會試題_57
【題組57-58】番茄為全球最重要的蔬果之一,其加工品「番茄糊」也成為需求甚殷的產品。遺傳學家成功透過基因改造,培育可長途運輸且更便於製成濃縮番茄糊的「加工用番茄」,使番茄種植及生產番茄糊的地點不再受限,可創造更大利潤。一名記者在那不勒斯的老牌番茄糊工廠,發現其他廠牌的桶裝番茄糊,其生產標籤上寫著:「中國製造」。該工廠不再以生產番茄糊為主,而是將番茄糊調整風味後,分裝成小容量的罐裝產品出售。經過長時間的採訪,他完成番茄糊產業加工途徑的調查,圖6為其中一條全球番茄糊加工產業的途徑。請問:
根據題文,成功培育改造的番茄,對番茄糊市場供需變動的直接影響,與下列哪個商品的市場變動情況最類似?
(A)品種改良後的水梨深受消費者喜愛
(B)政府採補貼政策鼓勵香蕉擴大栽種
(C)颱風肆虐令西瓜受損嚴重無法到貨
(D)民眾擔心基改草莓會帶來未知危害
114學測社會試題_58
114學測社會試題_59
【題組59-61】美國的農耕模式在工業革命影響下,已不再是傳統的手工農具生產方式,因大量使用機械化農耕帶動農業、畜牧業發展,不僅產量大增且獲利豐厚,逐漸成為世界糧倉。1901年刊登於美國雜誌的漫畫即以「世界上最知名的餐廳」為標題(圖7):美國大廈手捧大托盤,裝滿各種美國生產的農畜產品,包括:牛肉、豬肉、玉米等。牆上寫著「洋基咖啡館—若你找不到想要的東西,我們可以提供。」桌邊的英國人手握著「美國餐廳菜單」,其他來自亞、歐、美洲的客人也都被描繪成渴求美國農畜產品。
請問:根據題文與圖7,當時該國的農耕模式,為其帶來可觀的利潤。此模式得以取得利潤的原因,與下列哪種企業經營的獲利方式最為接近?
(A)利用溫室的溫度控管進行園藝作物精緻栽培,並創立品牌在網路進行銷售
(B)以原有石雕技術為基礎,進口低價石材加工,並嘗試轉型以符合市場需求
(C)超市增加麵包、咖啡、飯盒等商品販售數量,並持續增加其他的服務項目
(D)企業將外勤部門工作委由薪資較低地區承包,並透過網路聯繫以確保時效
114學測社會試題_60
【題組59-61】美國的農耕模式在工業革命影響下,已不再是傳統的手工農具生產方式,因大量使用機械化農耕帶動農業、畜牧業發展,不僅產量大增且獲利豐厚,逐漸成為世界糧倉。1901年刊登於美國雜誌的漫畫即以「世界上最知名的餐廳」為標題(圖7):美國大廈手捧大托盤,裝滿各種美國生產的農畜產品,包括:牛肉、豬肉、玉米等。牆上寫著「洋基咖啡館—若你找不到想要的東西,我們可以提供。」桌邊的英國人手握著「美國餐廳菜單」,其他來自亞、歐、美洲的客人也都被描繪成渴求美國農畜產品。請問:從圖7呈現的二十世紀初期美國農畜業狀況,下列何者最能反映當時美國的訴求?
(A)提倡門羅主義
(B)建立關稅壁壘
(C)劃分勢力範圍
(D)推行自由貿易
114學測社會試題_61
【題組59-61】美國的農耕模式在工業革命影響下,已不再是傳統的手工農具生產方式,因大量使用機械化農耕帶動農業、畜牧業發展,不僅產量大增且獲利豐厚,逐漸成為世界糧倉。1901年刊登於美國雜誌的漫畫即以「世界上最知名的餐廳」為標題(圖7):美國大廈手捧大托盤,裝滿各種美國生產的農畜產品,包括:牛肉、豬肉、玉米等。牆上寫著「洋基咖啡館—若你找不到想要的東西,我們可以提供。」桌邊的英國人手握著「美國餐廳菜單」,其他來自亞、歐、美洲的客人也都被描繪成渴求美國農畜產品。請問:在其他條件不變下,題文中的貿易發生後,對美國農畜市場的均衡價格與數量有什麼樣的影響?該市場的生產者剩餘會有何變化?請在左欄先寫出對價格與數量的影響,再於右欄寫下生產者剩餘的變化。
114學測社會試題_62
【題組62-64】唐朝雖建都於黃河中游渭河流域的關中平原,但常有天然災害發生,中央政府財賦主要來自黃河下游地區。唐初以來,官府為因應災害的衝擊,在各地建立糧倉,以調節糧價和儲備救災。同時官府懷抱愛民如子之心,提供施粥救飢、給藥治病等多項福利措施,亦有民間力量加入施恩救苦。安史亂後,原本的財政稅賦來源受藩鎮割據影響而被切斷,且連年戰亂和政治敗壞導致北方人口大量外移,農業生產難以復原,糧倉制度也無法維持。此時,中央政府愈加仰賴由大運河運來的糧食,以供養京師和軍隊,而江南的開發,也帶給中央政府穩定的稅收。請問:從現代社會安全制度設立的角度來看,題文中因應災變的福利措施,雖與現今社會救助制度非常類似,但二者有重要差異。下列何項敘述最足以說明其差異?
(A)前者強調基於悲憫動機,後者基於保障公民權
(B)前者為解決災害問題,後者則為解決貧窮問題
(C)前者針對受災戶提供資源,後者針對所有公民
(D)前者由政府與民間發動,後者由第三部門主導
114學測社會試題_63
【題組62-64】唐朝雖建都於黃河中游渭河流域的關中平原,但常有天然災害發生,中央政府財賦主要來自黃河下游地區。唐初以來,官府為因應災害的衝擊,在各地建立糧倉,以調節糧價和儲備救災。同時官府懷抱愛民如子之心,提供施粥救飢、給藥治病等多項福利措施,亦有民間力量加入施恩救苦。安史亂後,原本的財政稅賦來源受藩鎮割據影響而被切斷,且連年戰亂和政治敗壞導致北方人口大量外移,農業生產難以復原,糧倉制度也無法維持。此時,中央政府愈加仰賴由大運河運來的糧食,以供養京師和軍隊,而江南的開發,也帶給中央政府穩定的稅收。請問:不考慮長期氣候變遷的情況下,在答題卷中勾選一個最可能是唐朝建都所在地的氣候圖代號,並且以氣候的角度,分析該地容易發生的一項天然災害,並說明該災害發生的原因。
114學測社會試題_64
【題組62-64】唐朝雖建都於黃河中游渭河流域的關中平原,但常有天然災害發生,中央政府財賦主要來自黃河下游地區。唐初以來,官府為因應災害的衝擊,在各地建立糧倉,以調節糧價和儲備救災。同時官府懷抱愛民如子之心,提供施粥救飢、給藥治病等多項福利措施,亦有民間力量加入施恩救苦。安史亂後,原本的財政稅賦來源受藩鎮割據影響而被切斷,且連年戰亂和政治敗壞導致北方人口大量外移,農業生產難以復原,糧倉制度也無法維持。此時,中央政府愈加仰賴由大運河運來的糧食,以供養京師和軍隊,而江南的開發,也帶給中央政府穩定的稅收。請問:題文中對唐朝安史亂後的敘述,最能反映出何種歷史發展趨勢或變化?請在答題卷上勾選一個正確選項,並說明判斷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