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11

1950 至 1980 年代,中共在政策上促成中國內部大規模人口流動,大多是漢族移往少數民族自治區,如內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其主因是為了:
(A)促進國內與鄰國族群往來,帶動邊疆經濟開發
(B)推動不同信仰的族群交流,創造多元宗教環境
(C)改變當地人口與族群結構,以加強政府的控制
(D)強迫與邊境少數民族通婚,強化當地文化傳承

答案

C。漢族移民改變邊疆民族結構,強化中央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控制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12

學者指出,二次大戰結束前,蘇聯基於雅爾達會議對日宣戰,得以在日本投降後,接收日軍在中國東北留下的設備及武器等。同時,為彌補勞動力,扣留此地的數十萬名日本平民,送往西伯利亞強制進行苦役勞動。這批日本平民最可能是:
(A)日、俄戰爭後,日本政府為解決國內經濟危機所推動的計畫移民
(B)併吞朝鮮之後,日本政府為拓墾東北亞殖民地所推動的季節移民
(C)第一次大戰後,日本政府為擴大對中國的影響所推動的自願移民
(D)滿洲國建立後,日本政府為協助該國經濟建設所推動的政策移民

答案

D。1932年滿洲國建立後,日本推動"開拓團"等政策移民至東北進行經濟建設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13

1814 年,英人蔡佛士造訪爪哇島上建於約八、九世紀的佛教遺址,看到許多巨大的佛塔,塔上飾以千幅的浮雕作品及數百尊佛陀雕像。此遺址形成的背景最可能是:
(A)越南接受從西域直接傳來的佛教,再傳往當地
(B)唐朝派遣使節前往當地傳播佛教時,雕塑佛像
(C)日本派遣僧侶前往當地推廣佛教時,建造佛塔
(D)印度人將佛教傳播到當地,影響其建築與雕塑

答案

D。爪哇島佛教遺址受印度文化影響,如婆羅浮屠等為印度佛教建築風格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14

四世紀末,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因信奉基督教,下令關閉羅馬境內所有異教神廟,包括埃及的神廟,使得最後一批懂古埃及文的祭司四處流散。這個舉動造成的最大影響應當是:
(A)長期無人識讀古埃及文字系統
(B)基督教成為西方世界唯一宗教
(C)羅馬皇帝成為埃及宗教的教宗
(D)羅馬脫離埃及文化而自成體系

答案

A。祭司流散導致古埃及文字失傳,直至19世紀羅塞塔石碑出土才重新解讀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15

圖 1 是 1610 到 1750 年間,北美洲東岸某殖民地印第安人、白人及非裔三個不同族群人數的變化趨勢。圖中甲、乙、丙三條線分別代表:(A)印第安人、白人、非裔
(B)白人、非裔、印第安人
(C)白人、印第安人、非裔
(D)非裔、白人、印第安人

答案

B。白人移民穩定成長,非裔因奴隸貿易快速增加,印第安人因疾病戰亂人口銳減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16

十九世紀末,一位英國議員批評清朝允許朝鮮與其他國家締結條約,有違國際慣例,但也指出:「若不採取此種方式,就無法引進外國勢力,以阻止清朝在朝鮮地區最害怕的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最可能是:
(A)美國、日本
(B)日本、俄國
(C)俄國、英國
(D)英國、美國

答案

B。19世紀末日本與俄國在朝鮮半島激烈競爭,清朝企圖引入其他列強制衡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17

宋元時期,中國船隻出海必須取得市舶司發給以漢字書寫的「公憑」,是記載貨物相關內容的出海執照,也是東亞各港口驗證商船的依據。明朝實施海禁,琉球在明朝的封貢秩序下,進行與東亞、東南亞各國間的中轉貿易。琉球國王以漢字咨文(外交文書)與暹羅等國往來,琉球負責貢舶貿易的官員也以漢字文書與舊港(印尼蘇門答臘東部)的華人領袖聯繫。根據上文,下列哪個推論最合理?
(A)中國政府強制貿易必須使用漢字
(B)各國商人認為使用漢字難以竄改
(C)東亞港口長期通行漢字已為定例
(D)東亞港口的官員及商人均為華人

答案

C。漢字在東亞貿易中成為通用文字,各國港口均接受漢字文書為憑證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18

南方區域的某國,有項人口指標一直維持在高點。該國人口數雖持續增加,但因戰亂不斷,經濟並未對應成長,失業率高達 3 成,人口轉型也大致停留在特定階段。文中的指標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出生率
(B)死亡率
(C)移出率
(D)移入率

答案

A。戰亂國家通常停留在人口轉型第二階段,高出生率、死亡率下降,人口持續增長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19

某地過往是廈門至鹿耳門舟船往來的必經要道,貿易興盛,但農業生產一直不佳。時至今日,基本的糧食供應也多仰賴外地,有時受限天候不佳,如颱風船隻停航即無法載送。造成該地上述農業生產特色的主要環境原因,最可能包括下列何者?
甲、熔岩台地地勢低平,使水氣攔截不易
乙、農作物的生長季,恰逢風勢最強季節
丙、沼澤密布使排水受阻,不利作物生長
丁、日照時數長,蒸發強烈,易缺水嚴重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答案

D。描述應為澎湖群島,地勢低平、土壤貧瘠、缺水嚴重,農業生產條件差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20

2024 年,日本、美國與鄰近孟加拉灣及其所屬大洋的其他國家,於前述的大洋進行聯合軍事演習,希望透過強化重要夥伴關係,以維護自由開放的亞太地區。上述與日、美進行聯合軍演的國家,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印度、菲律賓
(B)紐西蘭、菲律賓
(C)印度、澳大利亞
(D)紐西蘭、澳大利亞

答案

C。印度、澳大利亞均瀕臨印度洋,與美日組成"四方安全對話"進行聯合軍演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