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學測社會
114學測社會試題_12
學者指出,二次大戰結束前,蘇聯基於雅爾達會議對日宣戰,得以在日本投降後,接收日軍在中國東北留下的設備及武器等。同時,為彌補勞動力,扣留此地的數十萬名日本平民,送往西伯利亞強制進行苦役勞動。這批日本平民最可能是:
(A)日、俄戰爭後,日本政府為解決國內經濟危機所推動的計畫移民
(B)併吞朝鮮之後,日本政府為拓墾東北亞殖民地所推動的季節移民
(C)第一次大戰後,日本政府為擴大對中國的影響所推動的自願移民
(D)滿洲國建立後,日本政府為協助該國經濟建設所推動的政策移民
114學測社會試題_17
宋元時期,中國船隻出海必須取得市舶司發給以漢字書寫的「公憑」,是記載貨物相關內容的出海執照,也是東亞各港口驗證商船的依據。明朝實施海禁,琉球在明朝的封貢秩序下,進行與東亞、東南亞各國間的中轉貿易。琉球國王以漢字咨文(外交文書)與暹羅等國往來,琉球負責貢舶貿易的官員也以漢字文書與舊港(印尼蘇門答臘東部)的華人領袖聯繫。根據上文,下列哪個推論最合理?
(A)中國政府強制貿易必須使用漢字
(B)各國商人認為使用漢字難以竄改
(C)東亞港口長期通行漢字已為定例
(D)東亞港口的官員及商人均為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