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69 為題組
有學者從分析信仰與統治間關係的角度主張:題文中媽祖遶境文化的變遷,反映出文化權能否受保障,與實現多元文化密切相關。上述說法最可能意指為何?
(A)戰後陸續恢復的廟宇重建並且舉辦信仰活動,有助於推動臺灣多元文化
(B)寺廟整理運動是一地方文化復興政策,使統治者得以有效推動特定文化
(C)政府投注資源讓地方群體為自己文化發聲,有利不同文化之維護與傳承
(D)媽祖信仰是臺灣文化核心,無論日治或現今統治者都利用此順遂其統治
67-69 為題組
有學者從分析信仰與統治間關係的角度主張:題文中媽祖遶境文化的變遷,反映出文化權能否受保障,與實現多元文化密切相關。上述說法最可能意指為何?
(A)戰後陸續恢復的廟宇重建並且舉辦信仰活動,有助於推動臺灣多元文化
(B)寺廟整理運動是一地方文化復興政策,使統治者得以有效推動特定文化
(C)政府投注資源讓地方群體為自己文化發聲,有利不同文化之維護與傳承
(D)媽祖信仰是臺灣文化核心,無論日治或現今統治者都利用此順遂其統治
70-72 為題組
研究指出:臺灣客籍居民主要從閩粵內陸的丘陵、盆地和河谷平原區移來,分布於北部和南部的丘陵、台地或近山平原地帶,空間分布有向內陸集中的趨勢。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自2002 年起,每年4、5 月間在部分客籍居民分布區辦理「客家桐花祭」活動,由「中央籌劃、企業加盟、地方執行、社區營造」的公私協力夥伴關係,達到一定的政策成效,不僅為客庄地區帶來經濟效益,也強化客家族群的在地認同。請問:依上文判斷,清代臺灣客籍居民空間分布有向內陸集中的趨勢,和下列何者的關係最密切?
(A)原鄉生活方式
(B)分類械鬥結果
(C)水圳設施分布
(D)保甲制度影響
王老師任教於濱海小鎮,發現常有不肖業者傾倒廢土,破壞生態環境,導致潮間帶紅樹林逐年萎縮,因而集結在地人士組織社團,宣揚保育理念,避免紅樹林進一步流失。關於王老師透過結社參與公共事務的行動,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
(A)成立社團後,應儘速向政府立案,否則會成為非法組織
(B)該社團若接受行政機關補助,將無法維持角色的中立性
(C)社團可接受企業捐助擴充資源,但應注意企業環保立場
(D)王老師應拒絕親友加入社團,以避免違背社團之公共性
小芳為完成一項課堂報告,整理多筆資料,表1是其中三筆:
| 編號 | 倡議者 | 相關法律 | 倡議期間 |
|---|---|---|---|
| 1 | 車禍受難者救援協會 |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 | 1988-1996 |
| 2 |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 | 2001-2003 |
| 3 | 民間司法改革委員會 | 法律扶助法 | 2001-2003 |
依據表中訊息,下列何者最可能是報告的主題?
(A)我國利益團體與公共政策制訂
(B)我國弱勢群體保障的立法案例
(C)我國立法院的職權與立法程序
(D)我國民間團體與司法制度改革
民國初年新文化運動時期,曾有19歲大學生某甲寫信回家,表示自己與班上同齡女同學談戀愛,要求取消父母早已為他訂下的親事。信中還說:儘管大部分人都接受父母之命的婚姻,但自己要和傳統勢力戰鬥到底。如果甲身處現在的臺灣,當甲向律師諮詢時,下列何者最可能是律師的回答?
(A)如甲與女同學已辦理結婚登記,甲之婚姻未經父母同意無法生效
(B)基於親權,父母之命的婚姻無須登記即有效,但甲成年後可撤銷
(C)甲的年紀未滿二十歲,因為他尚未成年,依民法不能與他人結婚
(D)甲可與由父母代訂親事的女方,共同合意以書面宣告該婚姻無效
甲涉嫌殺人,由乙負責指揮偵查。甲欲委任丙擔任甲的辯護人。偵查過程中,乙發現甲罪嫌重大,且有與他人串供之嫌。下列關於本案所涉及之刑事審查程序的敘述,何者正確?
(A)丙如果發現甲罪證確鑿,應拒絕替甲辯護才可維護正義最後防線
(B)乙之任務為協助國家打擊犯罪,甲罪嫌重大應由乙直接加以羈押
(C)乙事後如發現對甲有利證據,仍應參考這些證據,決定是否起訴
(D)丙應該促成甲在法庭上認罪,讓乙輕判甲,避免甲被乙判處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