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測
108學測社會試題-35
108學測社會試題-36
108學測社會試題-37
108學測社會試題-38
38-39為題組
所謂「生態服務」,係指生態系統在運作過程中,能形成及維持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空間及物化條件。如臺灣蚵仔養殖主要分布於西南沿海地區,不僅形塑獨特的養蚵文化,生產過程中還可以淨化海水,穩定海岸,蚵棚也成為魚蝦蟹的棲息地,其副產品蚵殼的碳酸鈣成分為過去製作石灰的原料,深具有「生態服務」的價值。近年來有某縣市首長計畫在近海地區進行填土造陸工程以興建大型商城。地方人士認為該開發案勢必會衝擊養蚵文化和生態服務功能,因此推動公民投票反對此一開發案。在爭取提案成立過程中,公投發起人士逐一拜訪當地居民,成立公民論壇,邀請民眾討論開發案之利弊。參與民眾日趨增加,雖立場各有不同,卻共同自發組成社區發展協會。該公投案最後未能成立,土地開發案亦隨之執行。請問:
養蚵產業除可淨化海水、穩定海岸外,還具有哪些「生態服務」的價值?
甲、固碳 乙、防止地層下陷 丙、增加生物多樣性
丁、有利濕地植物群聚 戊、吸引洄游魚類產卵
(A)甲丙
(B)乙丁
(C)乙戊
(D)丙丁
108學測社會試題-39
108學測社會試題-40
40-41為題組
史料記載:某年1月11日,駐守臺灣的長官率領353人分乘3艘戎克船從位於臺灣南部的政治中心出征。船隻沿海岸向南航行時,兩艘船隻觸礁,損失一些食物。軍隊乃在島嶼西岸下船整補,從陸路越過山脈到島嶼東岸。在東岸某村社整補兩天後,沿海岸線北上,攻擊山區另一村社,達成出征目的後才撤軍,並再度越過山脈返回島嶼西岸。軍隊在海邊某村社露宿時,曾受當地社民以米飯、豬肉和雞肉款待。請問:
根據題文資訊及歷史知識推論,該史料最可能描述的是:
(A)荷人至東臺灣探金與原住民引發衝突
(B)明朝時期屯墾時和大肚王國發生衝突
(C)清福建水師提督到東部追擊海盜蔡牽
(D)日本警察與阿美族衝突的七腳川事件
108學測社會試題-41
108學測社會試題-42
42-43為題組
某一時期,英國國王下令關閉修道院,沒收教會財產,將其土地出售給富人,不僅獲得巨大利益,也調整政教關係。請問:
依據題文資訊,上述事件最可能發生於何時?
(A)十三世紀約翰王簽署大憲章,重新確認國王與貴族的關係
(B)十五世紀百年戰爭後,英王放棄在法國權力轉而注重內政
(C)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英王欲排除羅馬公教在英國的勢力
(D)十七世紀時英王迫害清教徒,許多清教徒流亡北美洲地區
108學測社會試題-43
42-43為題組
如果依據現代法律保障財產權的理念,評論該時期英國國王沒收財產的事件,下列評論何者最適當?
(A)財產權的保障對象為自然人,教會非屬自然人,不是財產權的保障對象
(B)英王沒收教會財產,此沒收行為讓英王與教會構成債權債務之法律關係
(C)基於物權法定主義原則,若國家制定法律,英王可以合法沒收教會財產
(D)依所有權社會化原則,英王須為公益目的且必要時,才可取得教會財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