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組54-57】位於大西洋西側加勒比海的某島西部,曾是法國盛產蔗糖的殖民地,該地的人口除歐洲白人、原住民與黑奴之外,尚有法國男性在當地所生的混血人種,他們也可受教育、擁有財產及黑奴,是所謂「有色自由人」。法國大革命初期,新政府依《人權宣言》主張公民在法律之前一律平等,但該地居民的公民資格並非馬上就取得。歐洲人種植園主反對用公民平等的原則來治理,爭取成立自治政府。1791年該地爆發奴隸反抗事件,法國政府擔心島嶼動盪會被保王派或英國、西班牙乘虛而入,急需「有色自由人」為革命盟友,故宣布他們為法國公民。緊接著法國政府又發現,若沒有奴隸的支持,也無法控制該地的族群衝突,因此1793年釋放當地奴隸並宣布他們為公民。但該地仍持續抗爭,追求獨立,1804年終於建國,然因主權爭議,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才獲得大多數國家承認。請問:如題文所述,推論在十九世紀初期時,加勒比海的某島西部人民如果前往其他國家工作,最可能因其國家的國際處境而遭遇下列哪項情況?
(A)必須遵守在地國家法律
(B)必須歸化取得其他國籍
(C)無法使用母國原有貨幣
(D)無法獲得母國使館協助
社會學測
113學測社會試題_57
【題組54-57】位於大西洋西側加勒比海的某島西部,曾是法國盛產蔗糖的殖民地,該地的人口除歐洲白人、原住民與黑奴之外,尚有法國男性在當地所生的混血人種,他們也可受教育、擁有財產及黑奴,是所謂「有色自由人」。法國大革命初期,新政府依《人權宣言》主張公民在法律之前一律平等,但該地居民的公民資格並非馬上就取得。歐洲人種植園主反對用公民平等的原則來治理,爭取成立自治政府。1791年該地爆發奴隸反抗事件,法國政府擔心島嶼動盪會被保王派或英國、西班牙乘虛而入,急需「有色自由人」為革命盟友,故宣布他們為法國公民。緊接著法國政府又發現,若沒有奴隸的支持,也無法控制該地的族群衝突,因此1793年釋放當地奴隸並宣布他們為公民。但該地仍持續抗爭,追求獨立,1804年終於建國,然因主權爭議,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才獲得大多數國家承認。請問:題文中法國政府陸續接納二群體成為公民的作為,有其目的考量。請判斷下列公民資格相關論述中何者最適合解釋其目的,在答題卷左欄勾選最適合之解釋,並在右欄依據題文寫出支持此項解釋的資訊。
113學測社會試題_58
【題組58-60】日本治臺後,將女子教育納入學制系統,但受到傳統「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限制,相較於臺灣男學生與日籍女學生,臺灣女童受教育的仍屬少數。初等女子教育規劃的課程內容,以日語、裁縫科及家政科等課程為主。女子中等學校雖早在1897年某都市就成立「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女子分校」,但直到1920年代後各地才陸續設立。女子就學率提升之後,開始有女醫師、看護婦、助產士、女教員等專門或半專門職業人士。不過,有學者指出,當時女性仍高度集中於家政和照顧類有關的職業,而非平均分布於各職業類別。請問:根據題文,日治時期初等女子教育的課程設計理念應為何?
(A)為求男女平權而提高女童就學率
(B)訓練醫師、教員等專門職業人才
(C)提供殖民統治所需要之基層人員
(D)培養具日本女性婦德的賢妻良母
113學測社會試題_59
【題組58-60】日本治臺後,將女子教育納入學制系統,但受到傳統「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限制,相較於臺灣男學生與日籍女學生,臺灣女童受教育的仍屬少數。初等女子教育規劃的課程內容,以日語、裁縫科及家政科等課程為主。女子中等學校雖早在1897年某都市就成立「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女子分校」,但直到1920年代後各地才陸續設立。女子就學率提升之後,開始有女醫師、看護婦、助產士、女教員等專門或半專門職業人士。不過,有學者指出,當時女性仍高度集中於家政和照顧類有關的職業,而非平均分布於各職業類別。請問:依據題文,對於當時女性職業特色的觀察,最適合用下列哪個概括性敘述來說明?
(A)經濟分工產生的性別多元化
(B)社會規範設定的玻璃天花板
(C)社會變遷促成的性別不友善
(D)性別角色期待造成職業隔離
113學測社會試題_60
【題組58-60】日本治臺後,將女子教育納入學制系統,但受到傳統「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限制,相較於臺灣男學生與日籍女學生,臺灣女童受教育的仍屬少數。初等女子教育規劃的課程內容,以日語、裁縫科及家政科等課程為主。女子中等學校雖早在1897年某都市就成立「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女子分校」,但直到1920年代後各地才陸續設立。女子就學率提升之後,開始有女醫師、看護婦、助產士、女教員等專門或半專門職業人士。不過,有學者指出,當時女性仍高度集中於家政和照顧類有關的職業,而非平均分布於各職業類別。請問:根據題文,在答題卷中寫出設立第一所女子中等學校的都市,而選擇設立地點時,往往同時有許多考量。請以地理概念推論,說明該都市被選擇為該校設立地點時的考量依據。
113學測社會試題_61
【題組61-64】十九世紀,華人開始大規模移民美國,先後從事開挖金礦、修建鐵路等勞力工作。當時載運華工橫渡太平洋的輪船公司,為了提高利潤而超載,船舶極端擁擠,華工在漫長旅途中,常受非人待遇而死亡,甚至有高達64%的死亡率紀錄。即使如此,移民美國的華人仍持續增加。在鐵路修建告一段落時,又值美國政府立法廢除某項制度後,出現低階勞動力不足的現象,各地華人移工開始進入農、漁、工勞動市場,而白人擔心工作被奪取,薪資被壓抑,針對華人的種族暴力時有所聞。更多的華人陸續聚居到不同的市區,形成各地的「唐人街」族群經濟聚落,其職業與行業特色以經營小生意為主,市場規模小但可互助兼自保。他們赴美時常將妻子留在家中撫養子女、照顧公婆;加上在海外謀生不易,妻子即使來美也不太可能有工作機會。因此,早期唐人街的男性華人,大多是過著類似「光棍」(單身)的生活。1873年後美國經濟蕭條,對華人移民的歧視更形加劇。在工會遊說及各州議會的強力支持下,美國國會在1882年完成立法、由總統簽署通過《排華法案》,對華人移民入境與取得美國籍都設下嚴格限制,這是美國政府通過的唯一針對移民國籍所設定的歧視性法案。請問:如果要避免華工在旅途中高死亡率的人道悲劇,從「誘因」的角度思考,下列改善作法中何者相對有效?
(A)船公司要求華工在搭船前須先行購買旅行平安險
(B)要求船公司加強對船員進行基本人權的道德教育
(C)依安全抵達目的地的人數比例支付運費給船公司
(D)由船公司要求提高運送費以改善華人的旅程待遇
113學測社會試題_62
【題組61-64】十九世紀,華人開始大規模移民美國,先後從事開挖金礦、修建鐵路等勞力工作。當時載運華工橫渡太平洋的輪船公司,為了提高利潤而超載,船舶極端擁擠,華工在漫長旅途中,常受非人待遇而死亡,甚至有高達64%的死亡率紀錄。即使如此,移民美國的華人仍持續增加。在鐵路修建告一段落時,又值美國政府立法廢除某項制度後,出現低階勞動力不足的現象,各地華人移工開始進入農、漁、工勞動市場,而白人擔心工作被奪取,薪資被壓抑,針對華人的種族暴力時有所聞。更多的華人陸續聚居到不同的市區,形成各地的「唐人街」族群經濟聚落,其職業與行業特色以經營小生意為主,市場規模小但可互助兼自保。他們赴美時常將妻子留在家中撫養子女、照顧公婆;加上在海外謀生不易,妻子即使來美也不太可能有工作機會。因此,早期唐人街的男性華人,大多是過著類似「光棍」(單身)的生活。1873年後美國經濟蕭條,對華人移民的歧視更形加劇。在工會遊說及各州議會的強力支持下,美國國會在1882年完成立法、由總統簽署通過《排華法案》,對華人移民入境與取得美國籍都設下嚴格限制,這是美國政府通過的唯一針對移民國籍所設定的歧視性法案。請問:依據題文,針對美國政府通過《排華法案》的歷史簡述,如果站在民主體制,促進人權與法治的觀點來反思,下列何者是最應該記取的歷史教訓?
(A)政府若未能積極幫助各移民群體融入社會,將製造很多衝突
(B)即便過程看起來都合法,但政府也可能訂定歧視性的移民法
(C)政府在制訂移民相關法律或者政策時,應考慮社會接納程度
(D)中央層級的移民法有所不當,地方議會可自行立法予以補救
113學測社會試題_63
【題組61-64】十九世紀,華人開始大規模移民美國,先後從事開挖金礦、修建鐵路等勞力工作。當時載運華工橫渡太平洋的輪船公司,為了提高利潤而超載,船舶極端擁擠,華工在漫長旅途中,常受非人待遇而死亡,甚至有高達64%的死亡率紀錄。即使如此,移民美國的華人仍持續增加。在鐵路修建告一段落時,又值美國政府立法廢除某項制度後,出現低階勞動力不足的現象,各地華人移工開始進入農、漁、工勞動市場,而白人擔心工作被奪取,薪資被壓抑,針對華人的種族暴力時有所聞。更多的華人陸續聚居到不同的市區,形成各地的「唐人街」族群經濟聚落,其職業與行業特色以經營小生意為主,市場規模小但可互助兼自保。他們赴美時常將妻子留在家中撫養子女、照顧公婆;加上在海外謀生不易,妻子即使來美也不太可能有工作機會。因此,早期唐人街的男性華人,大多是過著類似「光棍」(單身)的生活。1873年後美國經濟蕭條,對華人移民的歧視更形加劇。在工會遊說及各州議會的強力支持下,美國國會在1882年完成立法、由總統簽署通過《排華法案》,對華人移民入境與取得美國籍都設下嚴格限制,這是美國政府通過的唯一針對移民國籍所設定的歧視性法案。請問:根據題文所提供的歷史資訊,其對於現代美國洛杉磯的都市發展,最可能帶來下列哪種現象?
(A)移民大量遷入,是美國較早進入人口晚期擴張階段的都市
(B)工作機會眾多,成為美國亞裔與拉丁裔等移民主要聚集地
(C)是探索美國多元文化的基地之一,如設有華人在美博物館
(D)成為高科技產業重鎮之一,居民年均所得高於美國平均值
113學測社會試題_64
【題組61-64】十九世紀,華人開始大規模移民美國,先後從事開挖金礦、修建鐵路等勞力工作。當時載運華工橫渡太平洋的輪船公司,為了提高利潤而超載,船舶極端擁擠,華工在漫長旅途中,常受非人待遇而死亡,甚至有高達64%的死亡率紀錄。即使如此,移民美國的華人仍持續增加。在鐵路修建告一段落時,又值美國政府立法廢除某項制度後,出現低階勞動力不足的現象,各地華人移工開始進入農、漁、工勞動市場,而白人擔心工作被奪取,薪資被壓抑,針對華人的種族暴力時有所聞。更多的華人陸續聚居到不同的市區,形成各地的「唐人街」族群經濟聚落,其職業與行業特色以經營小生意為主,市場規模小但可互助兼自保。他們赴美時常將妻子留在家中撫養子女、照顧公婆;加上在海外謀生不易,妻子即使來美也不太可能有工作機會。因此,早期唐人街的男性華人,大多是過著類似「光棍」(單身)的生活。1873年後美國經濟蕭條,對華人移民的歧視更形加劇。在工會遊說及各州議會的強力支持下,美國國會在1882年完成立法、由總統簽署通過《排華法案》,對華人移民入境與取得美國籍都設下嚴格限制,這是美國政府通過的唯一針對移民國籍所設定的歧視性法案。請問:題文中,美國出現低階勞動力不足的現象,和該國立法廢除哪項制度有關?此外,早期移民美國的華人,大多過著類似「光棍」(單身)生活的因素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