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04

阿芬打算租屋,選擇的唯一考量是每坪房租高低,表 1 是她蒐集某區不同格局的租屋資 訊。若阿芬的公司每月補貼房租 10000 元 , 此租金補貼對她租屋決策有何影響?
(A)補貼前後,都選擇兩房兩廳 (B)補貼前後,都選擇三房兩廳
(C)補貼前選兩房兩廳,實行後選兩房一廳 (D)補貼前選三房兩廳,實行後選一房一廳

選項 面積(坪) 月租(元)
一房一廳 20 16000
兩房一廳 30 21000
兩房兩廳 40 26000
三房兩廳 50 32000
答案

計算每坪單價:一房一廳800元/坪、兩房一廳700元/坪、兩房兩廳650元/坪、三房兩廳640元/坪。以每坪租金最低為考量,應選三房兩廳。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05

學者在臺灣北部的十三行遺址中,發現七世紀中國與十七世紀日本鑄造的兩種銅錢,並指出它們是出土於墓葬的陪葬品。這些銅錢可用於討論臺灣史前文化的哪項議題?
(A)文化的傳承關係
(B)東亞各國的交流
(C)交易的貨幣單位
(D)人群遷徙的方向

答案

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銅錢出現在同一遺址,顯示該文化與東亞各地有長期交流關係,而非單純的文化傳承或人群遷徙。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07

十九世紀中期有人在某個紀念日控訴:「各位,我與我所代表的人,跟你們的紀念日有何關連?你們歷史上偉大宣言所揭橥的偉大原則,有擴及到我們嗎?我們並不被包括在這個紀念日內,我們與你們是不平等的。你們前輩留下的遺產:正義、自由、繁榮與獨立,只由你們享受,而我們沒有。」這個控訴最可能發表於:
(A)美國獨立紀念日;控訴黑人與白人不平等
(B)拿破崙戰爭紀念日;控訴女性與男性不平等
(C)俄國革命紀念日;控訴勞動者與資本家不平等
(D)印度獨立紀念日;控訴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不平等

答案

十九世紀中期美國獨立紀念日時,黑人仍處於奴隸狀態,未享有獨立宣言宣稱的平等權利,符合題意所述"不被包括在紀念日內"的情境。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08

十七世紀西班牙傳教士提及:中國商人帶大量貨物來基隆,若貨物只能賣給西班牙駐軍,駐軍又因未領薪而缺錢購買商品,那麼中國商人將不再來基隆貿易。由此來看,基隆吸引中國商人前來貿易的主因是:
(A)此處為天然良港,適合作為貿易據點
(B)當地有西班牙駐軍,可保障交易安全
(C)在此處與駐軍貿易,可取得美洲白銀
(D)港區已是龐大市場,有利於發展貿易

答案

西班牙駐軍透過美洲白銀支付貨款,中國商人來基隆主要目的是獲取白銀,而非單純的港口條件或安全保障。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09

泉州又名刺桐城,宋元時期是海外貿易重要港口,曾發現一方波斯人墓碑,刻有漢文、阿拉伯文與波斯文。阿拉伯文為:「人人都要嘈死的滋味。」波斯文為:「艾哈瑪德.本.和加.哈基姆.艾勒德死於艾哈瑪德家族母親的城市-刺桐城。」漢文為:「先君生於王辰六月二十三日申時,享年三十歲。於元至治辛酉九月二十五日卒,遂葬於此。」此墓碑可作為下列哪項描述宋元時期泉州波斯人的佐證?
(A)經商客死他鄉者多
(B)會與漢人相互通婚
(C)全數已經改信回教
(D)採用儒家喪葬儀式

答案

墓碑顯示波斯人採用漢文記載生卒年月、稱謂(先君),顯示一定程度的文化融合,但無法證明通婚、全數改信回教或採用儒家儀式。答案需進一步判斷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10

十九世紀晚期臺灣開港通商,西方傳教士來傳教,但在漢人市街多遇反彈,故部分傳教士在洋行商人協助下,進入淺山地區的「熟番」部落傳教。此傳教活動範圍的擴張最可能和洋行商人經營哪項事業有關?
(A)種椰取汁
(B)圍獵捕鹿
(C)插蔗煮糖
(D)伐樟結腦

答案

十九世紀晚期臺灣開港後,樟腦為重要出口商品,洋行商人深入淺山地區伐樟製腦,與當地原住民接觸,為傳教士提供進入機會。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11

日治時期某報紙發刊詞提及:「……臺灣學堂裡的教科(科目),又多不用到漢文,對於漢文一學很不用工(很消極)……漢文因這樣難懂又沒獎勵的機會,所以我們臺灣的兄弟自二十年來已經廢棄不慣了。」此發刊詞的寫作背景,和日本殖民政府正在推行的哪項政策有關?
(A)因應教師、通譯的需求,成立國語學校
(B)公學校皆改為國民學校,推動義務教育
(C)推行日臺共學,常用日語者可入小學校
(D)日本領臺初期,將書房、義塾納入管理

答案

發刊詞反映漢文被廢棄、日語推行已二十年,應為1910年代末期,此時正推行日臺共學制度,鼓勵使用日語者進入小學校就讀。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12

某一歷史時期的移民群體,遷居已經八、九代,以領俸祿為生,若有土地也全交給佃客耕種,而不親自下田,完全不懂人情世故,所以當官不明事理,治家也不行。這種現象最可能出現於何時?
(A)春秋時期
(B)兩漢時期
(C)魏晉時期
(D)宋明時期

答案

描述士族門閥世代為官、不事生產的現象,符合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政治的特徵,這些世族依靠九品官人法世代壟斷官職。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13

一份資料寫道:「痛只痛,甲午年,打下敗陣。痛只痛,庚子歲,慘遭殺傷。痛只痛,割去地,萬古不返。痛只痛,所賠款,永世難償。… … 雪仇恥,驅外族,復我冠裳。到那時,齊叫道,中華萬歲。」這份資料最可能出自哪份文件?
(A)太平天國時,洪李太平軍的告民書
(B)戊戌變法後,康、梁維新派的宣言
(C)八國聯軍後,革命黨人的宣傳書冊
(D)立憲運動時,各省仕紳的改革方案

答案

內容提及甲午戰爭(1894)、庚子事變(1900)等事件,主張"驅外族"、"復我冠裳",符合八國聯軍後革命派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的宣傳基調。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14

學者指出,蒙古人統治各地區後,對各地宗教都一視同仁而給予優遇;在元代戶口職業世襲制度下,儒戶待遇約略等於佛僧和道士,是諸色戶口職業中較受優遇的一種,娼人地位遠低於儒戶,只是元代士人的仕進機會與在社會上所受尊崇不如前後各代。根據題文,以下何者最能說明元代統治者對儒士的立場?
(A)對儒士抱持懷柔寬容的態度
(B)與其他世襲戶口均平等對待
(C)貶抑儒士而削減其入仕機會
(D)類同宗教神職人員予以尊重

答案

元代將儒士視為一種職業戶口(儒戶),待遇類似僧道,屬於懷柔利用但未特別尊崇,仕進機會確實較前代減少。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