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疫,多國政府皆要求人民外出戴上口罩,但部分人士主張,國家強制戴口罩,乃干涉個人自由,損害個人權益。若從「調和私益與公益之適當比例有助於推動社會發展」的觀點來看,下列敘述何者最符合此一觀點?
(A)如若一國的政治傳統強調集體利益大於私益,就不須計較個體私益
(B)公民參與檢視國家口罩政策適切性,有助公益與個人利益達成均衡
(C)戴不戴口罩反映公益與其他利益衝突,國家應擁有強制力制定規範
(D)以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為名主張強制戴口罩,能得到最多人民支持
110指考公民
110指考公民考科-02
某國傳統部落有對少女進行割禮的成年儀式,造成眾多未成年女孩在生殖器切割過程中失血過多或感染致死。有國際公益組織對該國施壓要求禁止此習俗,但也有不同的主張認為這是當地人重要的文化傳統,外人應尊重且不干預。從下列有關人權及多元文化的不同說法中,判斷何者為最有力的「廢除割禮」主張?
(A)為維護兒童發展權益,應保障其免受任何制度對身體的侵害
(B)廢除割禮有助於提升醫療衛生,促進落後傳統習俗的發展權
(C)伴隨社會變遷,人權發展應重視平衡天賦人權與傳統文化
(D)在多元文化原則下,應維護部落女性文化發展的基本權益
110指考公民考科-03
媒體影響力日益擴大,許多閱聽民眾組成非營利、非政黨的公民團體,擔負監督媒體角色並以行動增進社會公益。下列行動何者最接近上述概念的落實?
(A)某人於網路貼出虐待動物照片,網友合力發動肉搜,揭露虐待者身分
(B)某青年創業家接受採訪其創業歷程,因發現報導有誤,要求媒體更正
(C)某媒體出現歧視身障者標題,公民團體發動抗議,要求媒體承諾改善
(D)環保團體結合媒體力量揭露某公司排放有毒廢水,要求政府介入調查
110指考公民考科-04
某國研究者對於兩性的不平等現象是否會因為年齡層而改變的議題,進行研究,依據年齡層差異,呈現兩性勞動參與率的變化,結果如下圖。
根據該圖,該研究者最可能做出以下何項推論?
(A)不論年齡層,女性的失業率均較男性為高
(B)不論年齡層,女性平均工資所得較男性低
(C)高齡層的女性,平均就業機會較男性更多
(D)高齡層的女性,相較男性更容易落入貧窮
110指考公民考科-05
某教師提醒同學「多元文化政策」的用意並不是只有行為上表示欣賞或尊重群體差異,而是藉由公共政策的資源分配力量,促進不利群體的文化發展與平等參與社會的權利。下列同學所蒐集到的資訊,何者最能突顯上述教師所述的相關政策?
(A)政府透過BOT方式,獎勵企業興建具原民風格的渡假村振興觀光產業
(B)政府立法要求公共電視於主要的時段,提供手語新聞或手語翻譯服務
(C)政府補助社區大學授課,鼓勵文史工作者研究社區或部落發展的歷史
(D)政府於工業區內興建國際移工宿舍,提供移工舒適且安全的居住環境
110指考公民考科-06
已知某國在過去40年來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有以下趨勢:(1)國民平均教育程度與國民平均所得提高,(2)GDP成長依賴出口帶動及外人投資,(3)房地產價格上漲幅度遠超過薪資所得上漲幅度。假設該國有研究者又發現,在此同期,25歲以上的人口當中,不論年齡或世代,子女代的職業與教育程度,和父母代的職業與教育程度的關連性,有微幅下降的趨勢,但高教育程度父母對子女日後職業地位與所得的影響則有上升情形。該研究者擬提出下列四個結論,請指出其中最不可能正確的一個為何?
(A)年輕世代依靠自身努力所可累積的經濟資本,比上一代高
(B)年輕世代擁有較高的人力資本,同時面臨更大的全球競爭
(C)年輕世代擁有的經濟、文化資本逐漸不受其父母、家庭背景影響
(D)年輕世代社會經濟成就越高的人,越可能受惠於其家庭背景優勢
110指考公民考科-07
關於性騷擾防治的立法行動,很多先從工作場所的檢討防治開始,接著才進一步將範圍擴大到其他非工作場所。學者指出這與立法推動者首先意識到發生性騷擾的根本問題不在性別,而是不平等的問題。下列敘述何者最能支持此學者的觀點?
(A)職場中的男性常占有人數優勢,女性易成為被騷擾的受害者
(B)職場中普遍存在權力從屬關係,容易發生上對下的騷擾事件
(C)職場要求團隊合作,壓力迫使人們容易忽視困擾的騷擾言行
(D)職場平等屬人民就業保障基本權利,國家推動立法比較容易
110指考公民考科-08
假設我國某直轄市政府為落實節能減碳,希望透過自治條例規範該市營業及辦公場所室內冷氣平均溫度須保持在攝氏26度以上,否則將依規定處罰。依據題文資訊,有關前述法規涉及的各層級政府權責及地方治理,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屬於中央政府委託地方政府辦理的事項
(B)市政府採取公私協力方式執行節能減碳
(C)該項法規須經該直轄市市議會議決通過
(D)其他縣市可透過跨縣市合作施行該條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