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01

連橫《臺灣通史》自序雲:「夫臺灣固海上之荒島爾!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至於今是賴。顧自海通以來,西力東漸,運會之趨,莫可阻遏。」又說:「洪維我祖宗,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為子孫萬年之業者,其功偉矣!」從這些文字可理解連橫的觀點是:
(A)符合世界潮流的文化多樣性觀點
(B)以臺灣原住民族為主體的歷史觀
(C)結合文獻與考古資料的歷史解釋
(D)以漢人開拓角度書寫的歷史觀點

答案

答案:(D)。連橫強調「我祖宗渡大海拓殖斯土」,以漢人開拓臺灣的角度書寫歷史;非文化多樣性、原住民主體、文獻考古結合,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02

十九世紀下半葉,英國商人為拓展中國西南部的市場,希望建立一條從印度到中國的陸路貿易路線。英國印度殖民政府遂對某地發動戰爭,並殖民該地,打通從陸路到中國的門戶。該地是在:
(A)越南
(B)泰國
(C)緬甸
(D)阿富汗

答案

答案:(C)。十九世紀英國為打通印度至中國西南的陸路貿易,發動三次英緬戰爭,殖民緬甸;非越南、泰國、阿富汗,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03

王莽取代西漢,曹魏取代東漢,西晉取代曹魏,都是權臣奪取政權,建立新王朝,後世史家稱為「篡位」,但這些君主皆藉「禪讓」理論來合法化政權轉移。禪讓理論最可能來自何種思想?
(A)道家的清靜無為 (B)佛家的輪迴觀念 (C)墨家的兼愛非攻 (D)儒家的聖賢理想

答案

答案:(D)。儒家主張聖賢治世,禪讓是聖君將政權讓給賢者的理論,王莽、曹魏等藉儒家禪讓理論合法化政權;非道家、佛家、墨家思想,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04

史家討論美國革命時,指出:1763年,英國在七年戰爭中擊敗法國,確保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的安全;但1776年,北美殖民地卻起來反抗英國,爆發獨立革命。下列何者最可能是史家推論的美國革命之因?
(A)戰爭導致財政困窘,遂使英國想向殖民地課稅,引起不滿
(B)戰後英國對殖民地的控制減弱,殖民地人民覺得有機可圖
(C)戰爭讓殖民地經濟蕭條,殖民地人民心生不滿,起而抗爭
(D)戰後英國軍力大為衰退,殖民地人民乘虛而起,爭取獨立

答案

答案:(A)。七年戰爭後英國財政困難,向北美殖民地課徵印花稅等稅收,引發殖民地抗議,爆發獨立革命;非控制減弱、經濟蕭條、軍力衰退,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05

1930年代後期,英國採取「姑息政策」以因應希特勒在歐洲的擴張。但當時亦有論者不以為然,並評論說:「採取姑息政策太過天真了,因為__________。」以下哪一段話最適合承接在這句評論之後,且最能說明此一評論的理由?
(A)希特勒早就提及他打算征服東歐
(B)希特勒本打算要去對抗共產主義
(C)它讓英國有時間重整不足的軍備
(D)它確實有效遏阻納粹主義的擴張

答案

答案:(A)。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提及征服東歐的計畫,論者認為姑息政策無法阻止其擴張,故評論「太過天真」;非對抗共產主義、重整軍備、遏阻納粹,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06

一位學生與同學討論時事,主張「總統制」才是真平等。該生因這言論遭警察拘留,且被繩子捆綁,頭戴草籠遊街示眾(如圖1)。該生後來以冒犯統治者的「不敬罪」被起訴,雖因他不到法定年齡而未被定罪,但仍遭到退學的處分。這種情況最可能發生於何時的臺灣?
(A)臺灣民主國時
(B)皇民化時期
(C)二二八事件時
(D)美麗島事件時

答案

答案:(B)。日治皇民化時期(1937年後),日本嚴控臺灣民眾言論,反對殖民統治或冒犯統治者可能遭懲罰;臺灣民主國、二二八事件、美麗島事件時無此「不敬罪」與遊街懲罰,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07

一位大臣上書:因我朝恩德,南北兩國乃能以兄弟之禮,和平通好至今,長達數十年。有南方大臣竟利用編寫前朝正史之便,將我祖先事蹟列為四夷傳。請我國史官也比照該國作法,將該國先世事蹟,列於我朝國史之末。這位大臣最可能是何時人士?雙方史官爭論的焦點為何?
(A)漢朝;利害之爭 (B)遼朝;正統之爭 (C)元朝;南北之爭 (D)清朝;道統之爭

答案

答案:(B)。遼朝與北宋並立,雙方均視己為正統,北宋將遼列為四夷傳,遼朝大臣主張反制,爭論焦點為正統;漢朝、元朝、清朝無此南北政權正統之爭,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08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某地居民認為東城區乃是污穢之地,是受詛咒之人的居所。一位出身於東城區的牛奶公司員工,在牛奶製程中接觸到牛奶,被指控污染產品,同事竟將他活活燒死,而縱火燒死他的同事並未因此被起訴。這件事最可能發生在:
(A)納粹統治下的德國 (B)種族歧視下的美國 (C)種族隔離下的南非 (D)種姓制度下的印度

答案

答案:(D)。印度種姓制度將人分為不同種姓,賤民(如東城區居民)被視為「污穢」,接觸產品被視為污染,歧視行為常不受懲罰;非納粹德國、種族歧視美國、種族隔離南非,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09

圖2是某時期興建的教堂內的浮雕,浮雕把魔鬼描繪成是手持錢袋的人,反映那個時代教會對金錢和商業的看法:教會反對借貸取息的行為,在商品上強調公道價格。這最可能是發生在哪一時期?
(A)羅馬帝國的晚期,政府不斷提高貨物的稅收
(B)中世紀早期,貨幣供給減少,以物易物盛行
(C)中世紀晚期,商業業已復甦,商人階級興起
(D)宗教改革時,主張以工作致富,以榮耀上帝

答案

答案:(C)。中世紀晚期商業復甦,商人階級興起,教會為規範商業,反對借貸取息、強調公道價格,與浮雕內容相符;羅馬晚期、中世紀早期商業不興,宗教改革主張工作致富,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10

中亞的吉爾吉斯附近出土一批模仿漢制的方孔圓錢幣,錢幣鑄有粟特文字。粟特人散布在中亞到西亞的綠洲,絡繹於途的大食人、佛教僧侶都曾留下有關他們的記錄。這批出土錢幣最可能反映哪種歷史現象?
(A)漢人與匈奴間的軍事征戰
(B)唐人與突厥間的貿易往來
(C)宋人與西夏間的邊境貿易
(D)清人與回人間的宗教交流

答案

答案:(B)。唐代粟特人為中亞貿易中介,與突厥、唐朝均有往來,錢幣仿漢制(唐代影響)且有粟特文字,反映唐人與突厥的貿易;非漢匈、宋夏、清回交流,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