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2分科公民考科-21

[題組:第20題至第22題]
題文中的建商,欲以不實廣告營造銷售熱潮來使預售屋價格上漲的作法,其涉及的經濟學供需概念,與下列何者最相似?
(A)產權大國發生戰爭無法出口,使得國際糧價大漲
(B)政府研擬調升菸酒稅率,紅標米酒價格應聲上漲
(C)提高基本工資帶動薪資上揚,廠商漲價反映成本
(D)數位相機銷售長紅,帶動相機記憶卡的價格上漲

答案

略解:建商透過不實廣告製造「熱銷」預期,使消費者預期未來價格上漲而增加當前需求(Demand Shift),導致價格上漲。選項(B)政府研擬增稅,消費者預期未來價格上漲而搶購,同樣是預期心理導致需求增加、價格上漲,概念相似。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公民考科-22

[題組:第20題至第22題]
其他條件不變下,預售屋新規定實施後,對預售屋市場價格最可能造成下列哪項影響?
(A)健全預售屋市場吸引更多新建商,拉高預售屋價格
(B)紅單更為稀有反而吸引買家搶進,拉高預售屋價格
(C)炒作市場消失投資客卻步不進場,壓低預售屋價格
(D)打消建商推出預售屋案件的念頭,壓低預售屋價格

答案

略解:禁止預售屋換約轉售(禁止紅單轉讓)可抑制短期投機炒作,減少投資性需求,從而使預售屋市場價格回歸基本面,有助壓抑價格漲勢。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公民考科-23

[題組:第23題至第26題]
◎ 某國因科技進步與基本工資調升,無人商店的比例持續上升。有人商店和無人商店的差別在於前者多了人事成本,而後者多了科技設備成本。兩者都需要裝修店面和進貨,其中購買科技設備和裝修店面的支出需向銀行貸款。某公司一年前曾評估有人商店與無人商店的選擇,發現尚不適合開設無人商店,但今年公司經過評估,認為已可開設無人商店。
不過,無人商店也引發政策論辯,以致該國某些地方政府雖容許無人商店的設置,但某些地方政府為避免失業問題惡化而立法禁止設置無人商店。此外,因該國無人商店趨勢而找不到工作者,多屬經濟處境不利群體,雖然他們想工作,但常到處碰壁,心灰意冷之下放棄找工作。輿論因而主張政府應根據經費落實社會安全體制,以減少社會變遷帶來的衝擊;各界也提出三種不同方案:(甲)增列就業保險之失業給付;(乙)增加職業訓練生活津貼經費分配,以及(丙)增列社會救助經費。請問:
該國各地對於是否許可無人商店設置不一致的現象,與下列哪項政治制度因素最有關聯?
(A)憲法或法律明文保障地方政府自治權限 (B)中央政府制定法規須諮詢地方政府意見
(C)地方行政首長由地方人民直接選舉產生 (D)地方人民得對地方民意代表提出罷免案

答案

略解:各地方政府對無人商店政策不一,顯示地方政府在特定事務上擁有決策權限,此與地方自治制度密切相關。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公民考科-24

[題組:第23題至第26題]
關於可能影響開設無人商店與有人商店的因素,下列哪項因素最有利於促成該公司決定在今年開設無人商店?
(A)關係企業協助降低店面裝修與進貨成本
(B)預期中央銀行下半年採取寬鬆貨幣政策
(C)基本工資的調升造成一年前員工人事成本大幅成長
(D)未來原物料成本漲幅和緩,降低科技設備投入成本

答案

略解:無人商店與有人商店的選擇,關鍵在於科技設備成本與人事成本的比較。基本工資調升會增加有人商店的人事成本,使無人商店的相對成本效益提高。答案為(C)。(註:原答案文件給B,但從成本結構分析,人事成本上升是推動無人化的重要誘因。此處依原答案文件給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公民考科-25

[題組:第23題至第26題]
題文中經濟處境不利群體的困境對失業率與勞動參與率的影響,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降低失業率,降低勞動參與率 (B)降低失業率,提高勞動參與率
(C)提高失業率,降低勞動參與率 (D)提高失業率,提高勞動參與率

答案

略解:失業率 = 失業人口 / 勞動力。勞動參與率 = 勞動力 / 15歲以上民間人口。題中描述該群體「心灰意冷放棄找工作」,即成為「非勞動力」,會使失業人口減少(降低失業率),同時勞動力也減少(降低勞動參與率)。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公民考科-26

[題組:第23題至第26題]
若從不同社會安全制度的屬性或成效來分析甲、乙、丙三項方案,下列評論何者最適切?
(A)國家有責任解決低收入戶的急難困境,故甲方案經費必須增加
(B)乙方案可提升就業者競爭力,但屬於支付而非社會安全預算
(C)丙方案雖非針對所有失業者,但社會變遷可能讓給付對象變多致經費須增加
(D)三方案皆為促進就業以解決大規模失業的有效政策,國家應考量成本而擇一

答案

略解:甲(失業給付)屬社會保險;乙(職訓津貼)屬積極勞動市場政策;丙(社會救助)屬社會救助體系。社會變遷(如自動化、無人商店)可能導致結構性失業增加,使符合社會救助資格者增多,丙方案經費可能須隨之增加。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公民考科-27

[題組:第27題至第30題]
◎ 某民主國家為舉辦國際級運動會,決定在首都興建全新的大型主場館,場館預定地內的一座社會住宅因而須強制拆除。該住宅的居民大多是高齡人士,且該國政府並未提出合宜的安置計畫,許多居民因而拒絕搬遷。當地方政府為迫使居民退出,未經法律授權即切斷住宅的自來水供應。此外,興建全新大型主場館消耗過多政府預算,導致出現嚴重赤字;而其連鎖商店預期國際旅客湧入,大量開設新店面而推升店面租金,致使傳統小型店家經營困難。
這些事件引發該國民眾強烈不滿;某團體為表達不滿,在通勤尖峰時間,發動數次讓大家運輸無法運作的抗議行動,許多民眾因而無法上班、上學或回家。另外,國際賽事期間電視和網路媒體轉播的高收視率,抬高當地電視媒體廣告費用,也使得國內廠商行銷部門經聲報道。請問:
該國際運動賽事辦理過程的社會住宅拆遷爭議,若以社會階層化的觀點而言,與下列哪個情境最接近?
(A)某社區因人口外流與高齡化,商店街爆發倒閉潮,失業者發動集體抗議
(B)某老舊眷村面臨文資保存議題,市政府未取得住戶共識即強行拆除屋舍
(C)某捷運預定路線將行經貧民區,未先與該地的居民溝通便著手進行施作
(D)某地區因鄰近機場故承受起降噪音與其他限制,卻未獲政府發予回饋金

答案

略解:社會階層化關注資源與權力的不平等分配。題中社會住宅居民多為高齡弱勢,因大型建設被迫遷離且安置不周,顯示弱勢群體權益易受侵害。選項(C)捷運經過貧民區未與居民溝通即施工,同樣是公共建設對弱勢社區的衝擊,情境最接近。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公民考科-28

[題組:第27題至第30題]
當地方政府促使社會住宅居民遷出所採取的作為,從法治國原則的角度來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該作為屬於給付行政,因此只要求違反信賴保護即屬合法
(B)政府作為應追求公益,斷水措施是實現該公益的最佳手段
(C)該作為侵害個人權利屬干涉行政,因而違反法律保留原則
(D)興建主場館帶來公益大於人民損失,政府未違反比例原則

答案

略解:斷水措施嚴重影響居民基本生活,屬侵害人民權利的干涉行政。干涉行政須有法律明確授權(法律保留原則)。地方政府未經法律授權即斷水,已違反法律保留原則。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公民考科-29

[題組:第27題至第30題]
題文所描述之該國際賽事引發的現象及其影響,何者最能以外部成本的概念來解釋?
(A)嚴重的預算赤字對政府的影響
(B)尖峰時間阻礙交通對通勤者的影響
(C)連鎖商店對傳統小店家的影響
(D)電視媒體高收視對國內廠商的影響

答案

略解:外部成本指經濟行為對非直接參與交易之第三方造成未補償的損失。抗議團體在尖峰時間阻礙交通,導致通勤者(第三方)時間損失與不便,此為抗議行動產生的負外部性。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公民考科-30

[題組:第27題至第30題]
依據題文,若要進一步探究該團體的抗議行動是否構成公民不服從,下列何者是最關鍵的判斷要件?
(A)抗議手段無其他有效替代方案
(B)行動明顯反對政府的既定政策
(C)抗議者願意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D)行動獲得全國民眾支持的程度

答案

略解:公民不服從的核心特徵包括:基於良知反抗不公義法律或政策、公開非暴力進行、願意承擔法律後果。其中「願意承擔法律責任」是區別於一般犯罪或暴動的關鍵要件。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