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2分科歷史考科-21

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日本已經取得太平洋幾個群島,並設官管理,許多日本人移居該地。例如原來屬於德國的馬紹爾群島、加洛林群島等。日本取得上述島嶼的背景最可能是:
(A)日本在牡丹社事件後,持續南進擴張勢力
(B)日俄戰爭後,俄國讓出太平洋的勢力範圍
(C)日本藉參加協約國陣營,占領德國殖民地
(D)日本為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出兵南太平洋

答案

答案:(C)。一戰時日本加入協約國,占領德國在太平洋的殖民地(馬紹爾群島、加洛林群島),與背景相符;牡丹社事件、日俄戰爭未涉及德國殖民地,大東亞共榮圈是二戰時主張,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歷史考科-22

一位史家說明:「十九世紀上半葉,普魯士一家最大的兵工廠需花費30年時間,才能生產足夠的槍支,給當時普魯士陸軍的32萬名士兵使用。到了1860年代,一家法國兵工廠能在短短四年內便生產出一百萬支槍。」此一變化來自:
(A)商業革命,兵工廠開拓龐大的槍支貿易市場
(B)軍事革命,兵工廠接受的槍支訂單大量增加
(C)科學革命,兵工廠中對槍支品質的要求提升
(D)工業革命,兵工廠使用規格化機器製造槍支

答案

答案:(D)。1860年代工業革命後,兵工廠使用機器規格化生產,大幅提高槍支產量,與變化相符;商業革命、軍事革命、科學革命非產量提升的核心原因,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歷史考科-23

臺灣總督府委託學者編纂某書,內容共計四篇:第一篇〈荷蘭人時代的理蕃政策〉、第二篇〈西班牙人的對蕃行為〉、第三篇〈鄭氏時代的理蕃措施〉、第四篇〈清政府時代的理蕃措施〉,其中第四篇內容幾占全書的九成。根據這些篇名判斷,此書編纂的目的最可能是:
(A)探討漢民族在臺灣開拓的歷史脈絡
(B)分析漢人與臺灣原住民的族群關係
(C)提供殖民政府制訂原住民相關政策
(D)理解臺灣各族群的文化交流與異同

答案

答案:(C)。總督府編纂歷代「理蕃」政策,尤其是佔九成的清朝政策,目的是借鑑歷史經驗,制訂殖民時期原住民治理政策;非探討漢人開拓、族群關係、文化交流,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歷史考科-24

1853年,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帝國外長憂心忡忡警告:「根據這個原則來建新國家的主張,是所有烏托邦計畫中最危險的。」「提出這樣的主張就是要與歷史斷絕關係。在歐洲任何地區實行,將動搖堅固而有組織的國家秩序之基礎,顛覆和混亂歐洲大陸。」當時,這位外長擔心的是:
(A)自由主義
(B)資本主義
(C)浪漫主義
(D)民族主義

答案

答案:(D)。1853年民族主義在歐洲興起,主張以民族為基礎建國,威脅多民族的奧地利帝國統治,外長擔憂其顛覆國家秩序;自由主義、資本主義、浪漫主義非主要威脅,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歷史考科-25

[題組:第25-26題]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建立據點後,每年收益會隨著政治、貿易情勢的變化而有不同。下表是1636-165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收益變化。

年份 貿易收入(荷蘭盾) 領地(稅)收入(荷蘭盾) 總支出(荷蘭盾) 獲利情況(荷蘭盾)
1636-1637 112,844 6,278 168,627 -49,505
1641-1642 109,464 52,887 223,666 -61,315
1646-1647 224,246 135,049 246,687 112,608
1651-1652 429,382 302,181 390,126 341,437

25. 根據上表,1646年前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獲利情況並不理想。當時,東印度公司的經營遭遇哪個主要問題?
(A)沿岸缺乏港口的建設
(B)鄭芝龍的商業競爭
(C)島內漢人的強烈反抗
(D)公司本身人力不足

答案

答案:(B)。1646年前鄭芝龍掌控東南沿海貿易,與荷蘭東印度公司激烈競爭,導致公司獲利不佳;港口、人力非主要問題,漢人反抗在1652年郭懷一事件後加劇,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歷史考科-26

[題組:第25-26題]26. 上表顯示,1646年以後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貿易收入」大幅增加,最可能與下列何者有關?
(A)鹿皮、蔗糖生產 (B)鄭氏集團的合作 (C)海外船隻的關稅 (D)抽收移民人頭稅

答案

答案:(A)。1646年後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推廣鹿皮貿易與蔗糖種植,產量增加帶動貿易收入大幅上升;鄭氏集團與荷蘭為競爭關係,關稅、人頭稅屬領地收入,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歷史考科-27

[題組:第27-28題]右圖是中國某朝代不同時期的進士人數統計圖:27. 根據圖中不同地區第一期、第二期的進士人數比較,這張圖反映的朝代是:
(A)唐
(B)宋
(C)元
(D)清

答案

答案:(B)。宋代經濟重心南移,南方進士人數逐漸超過北方,與圖中南北進士人數變化相符;唐代北方進士仍占優,元代壓抑漢人科舉,清代南北差距相對穩定,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歷史考科-28

[題組:第27-28題]28. 比較圖中第一期和第二期虛線以北、以南的人數差異,可以發現一個明顯趨勢。依據你的歷史知識,下列哪個概念最足以解釋此發展趨勢?

(A)經濟重心的轉移 (B)政府政策的引導
(C)南北風土的差異 (D)科舉制度的改變

答案

答案:(A)。宋代經濟重心從北方轉移至南方,南方教育發達、人口增加,進士人數隨之增多,是進士分布變化的核心原因;政策引導、風土差異、科舉制度非主要因素,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歷史考科-29

[題組:第29-30題]◎ 美國老羅斯福總統認為歷史是圍繞著海洋而展開的。他曾指出:「甲時代隨著美洲的發現而告消失,乙時代現在已處於發展頂峰,並將很快耗盡它所能支配的資源,而丙時代註定將成為所有偉大時代中最偉大的時代,猶如一輪紅日正在噴薄而出。」29. 題幹文字中,甲、乙、丙時代各應指:
(A)地中海、太平洋、大西洋
(B)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
(C)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答案

答案:(C)。甲時代(地中海時代)因美洲發現(1492年)結束;乙時代(大西洋時代)在老羅斯福時期(20世紀初)達高峰;丙時代(太平洋時代)被預測為未來偉大時代,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歷史考科-30

[題組:第29-30題]30. 此一觀點影響到美國的外交政策,下列哪一事件最切合上述觀點的歷史發展脈絡?
(A)實踐門羅主義,禁止歐洲列強幹涉美洲事務
(B)發動美西戰爭,打敗西班牙,以取得菲律賓
(C)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以阻止德國勢力擴大
(D)發動波斯灣戰爭,以控制波斯灣的石油供應

答案

答案:(B)。美西戰爭(1898年)中美國奪取西班牙的菲律賓等太平洋殖民地,符合向太平洋擴張的「丙時代」戰略;門羅主義針對美洲,一戰、波斯灣戰爭與太平洋時代無直接關聯,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