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分科歷史
113分科歷史考科-02
113分科歷史考科-03
113分科歷史考科-04
113分科歷史考科-05
學者在福建泉州發現一塊以印度南部泰米爾文刻的石碑,內容:「向莊嚴的濕婆神致敬。願此地繁榮昌盛。時在釋迦曆1203年哲帝萊月(西元1281年4月),港主為感謝察合臺大汗御賜商業執照,特建寺廟,敬奉神靈入坐,並願吉祥的大汗幸福昌盛。」這一碑文可用於研究何種主題?
(A)唐帝國的東西文化交流
(B)伊斯蘭教致力傳播教義
(C)印度的君主向中國朝貢
(D)蒙古帝國在亞洲的擴張
113分科歷史考科-06
113分科歷史考科-07
施瑯曾上奏朝廷,呼籲:「(今)海氛既靖,內地溢設之官兵,盡可陸續汰減,以之分防臺灣、澎湖兩處。臺灣設總兵一員……兵八千名;澎湖設水師副將一員,兵二千名。通共計兵一萬名,足以固守,又無添兵增餉之費。」從上文語氣,施瑯的呼籲,應是出現在哪一階段?
(A)集結大軍,準備渡海攻臺
(B)攻占澎湖,鄭軍退守臺灣
(C)鄭氏甫降,臺灣棄留未定
(D)納入版圖,規劃治臺細節
113分科歷史考科-08
某個時期,臺灣許多知識分子呼籲開放黨禁。他們批評說:執政黨違逆世界民主潮流,策動言論抨擊有意籌組新政黨的人士。執政黨卻辯稱,現在正值動員戡亂「非常時期」,不宜另組新黨,以免「分散力量」。但我們想問「非常時期」已過了十幾年,究竟何時才終了?我們難道要一輩子「非常時期」下去?上述開放黨禁的主張,最可能出現在何時?
(A)1945年,中日戰爭終結,政府結束訓政,預備實施憲政
(B)1950年,韓戰爆發,知識界欲籌組新政黨,對抗共產黨
(C)1960年,自由派人士希望成立新政黨,以落實政黨政治
(D)1986年,黨外人士積極籌組政黨,突破戒嚴時期的黨禁
113分科歷史考科-09
1860年代,英國人必麒麟從福建到臺灣,在打狗海關、安平海關和英國商行任職七年。因經歷豐富,又通曉華人方言,他在1877年應聘到「某地」出任首任「華民護民官」,負責處理華人幫會的糾紛、查禁華人走私「苦力」貿易。文中「某地」最可能是今日何地?必麒麟受僱於誰?
(A)新加坡;英國殖民政府
(B)廣州;兩廣總督
(C)香港;英國商行
(D)廈門;英國租界領事館

